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5-08-22
分享到:
这是一盏用文字串连成的爱的灯火
这是一曲对人性光辉的真诚礼赞
这是一束传递仁爱与希望的光芒
这是一部讲好新时代慈爱故事、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
内容梗概: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湘西州委、州政府主动作为,从2014年起,开始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负责、慈善助力、社会参与、养育一体”的孤儿集中养育体系的慈爱园模式。2015年8月,湘西州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慈爱园。10年来,湘西州以8个慈爱园为载体 ,让慈善之花在湘西大地上遍地绽放。至今,共集中养育1053人,就读高职以上院校的达407人,其中298人获高职、专科、专科及研究生学历。湘西最困难的孤儿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样成长、成人、成才,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向午平的长篇报告文学《让黑白绽放色彩——欠发达地区困境儿童集中养育慈爱园模式探索》用记叙与议论交织的笔法,客观全面报告了湘西州建设困境儿童集中养育慈爱园的创新实践,真实而细腻地讲述了慈爱园中“父母”与孩子们之间的动人故事。通过一个个困境儿童的成长蜕变的描写,展示了党委、政府的担当,慈爱园里从园长到司机、厨师等所有员工平凡而无私的付出,以及社会有关人士的温情和爱心。这是一本为爱发声、为爱代言的书。
书中没有避讳制度制定、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阻力,没有将之塑造成一个完善无缺的模式,而是实事求是展现了从无到有,从示范到推广,从怀疑到赞誉,从摸索到制度化、规范化的全过程,体现出了时代进程中在解决社会难点、痛点问题上真实而复杂的质感和定力。作者写得实在,没有粉饰,没有拔高,没有将慈爱园神化,也没有遮掩困难和安全风险,而是用冷静而温暖的方式,还原了慈爱园模式的探索完善过程。他既关注与慈爱园有关的每个人,又关注发生在园里每个人身上的点滴小事,从中选取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不同人的形象描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把普通人身上的光一盏盏点亮,为无名者立传,为奉献者留痕。
本书由著名作家蔡测海作序,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彭学明、沈念、马笑泉、纪红建、汪涵倾情推荐。
推荐语:
关于人间。关于大爱。向午平用朴素而真挚的文字,把爱的萤火一点一滴地搜集起来,连成爱的灯火,照亮爱的星空。当那些缺爱的孩子,像一粒粒文字从书中走向我们,我们看到的是孩子背后一座座可以依靠的小山、一栋栋可以挡雨的小屋,是山上山下和屋前屋后,为孩子们打开的一扇扇窗、铺好的一条条路和点亮的一盏盏灯。当孩子的苦难变成笑靥、孩子的哭声变成歌声时,我们看到的不但是一尊尊感人至深的、爱的身影,更是整个社会绚烂、生动和美好的表情。
——彭学明(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作家)
《让黑白绽放色彩》以“显微镜”与“广角镜”双重视角,兼具纪实深度与人文温度,聚焦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过程中微观实践的精彩之作。突破传统宏大叙事,通过往来书信、微信记录、成长档案等鲜活素材,将“慈爱园”模式具象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命故事,探索更具生命力的公益生态,展现出教育扶贫的动人图景。流淌的坚韧与善意,润物无声,激荡心扉,亦是对人性光辉的真诚礼赞。
——沈念(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鲁迅文学奖得主 )
湘西汉子向午平扎根故乡,对这片土地上的美好与艰辛均有深切的体会。《让黑白绽放色彩》,不仅有深沉的爱和由衷的礼赞,还有对如何破除贫困代际传递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的思考与探索。
——马笑泉(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让黑白绽放色彩》以湘西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书写对象,展现大时代、大情怀、大举措,突出样本选择的独特性、主题提炼的时代性和文本表达的文学性,是一束传递仁爱与希望的光芒,是一部讲好新时代慈爱故事、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
——纪红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只要你看到,就一定能做到!弘扬大爱,传承美德,《让黑白綻放色彩》值得您的喝彩!
——汪涵(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者简介:
向午平,男,苗族,1972年4月出生于湘西古丈。现任湘西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迄今为止,已在《民族文学》、《青年文学》、《萌芽》、《芙蓉》、《湖南文学》、《文学界》、《散文百家》、《小溪流》、《散文诗》、《满族文学》、《辽河》、《羊城晚报》、《湖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八十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躁动》等。作品曾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新时期湖南文学作品选》等选本并多次获奖。散文《树的印象》被多省(区)市列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材料。
后记:
正值三月,湘西已是春色斑斓、山花烂漫,从书桌上两本厚厚的采访本和电脑上众多的录音资料间回过神来,我仿佛看到无数昔日陷在困境中无法自拔的儿童在教室里歌吟、在操场上欢笑、在游乐室中嬉戏、在书海间遨游,今天的他们像晴空一样清朗、像溪水一样活泼、像花朵一样芬芳……
近两年,常常和州慈善总会或慈爱园的领导穿行在湘西群山的褶皱里,往返于村村寨寨的屋檐下,观日出日落,体人间冷暖。尽管我熟悉过最底层的命运跌宕,见识过人生的生死悲欢,但每一个慈爱园孩子的故事都能给予我灵魂的洗礼,那些已经逝去了的生活片断都在追忆中发出令人心痛的低吟。难以想像,如果没有今日的阳光,如果没有党和政府为这些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人生的天空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每一次去慈爱园采访,也是一种痛苦与快乐的纠缠。那些艰辛,那些困难,那些为孩子们几乎达到呕心沥血的付出,在工作人员的心目中仿佛就是日常生活一般的平淡。所有的诱导,获得的只能是似乎有些琐碎的叙述,好不容易捕捉到的亮点他们却认为只是必须要做的一些日常琐事,不值一提。但在采访文字的整理时,就是这些日常琐事一次又一次地打动着我。感受得到,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脉的传承,却洋溢着刻骨铭心的亲情,却拥有着一份融进了血液里的责任。他们之间的情感,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彼此的心中,成为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面对每一个孩子,都像经历一场时空的错位。当勾勒出一个沉默寡言、表情阴郁的形象时,这个孩子却能在我的面前活泼天真、笑语连篇;当为一个调皮乖张、不服管教的孩子作好了应对准备的时候,这个孩子却是穿着军装、以标准的军姿站在了我的身边;当心中形成一个蓬头垢面的固定模样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衣着整洁地坐在我的边上,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还时不时蹦出几句古诗词;如此种种,常常让我有些措手不及,难以言说。但是,我更感到欣慰,因为我知道,这些曾经被风雨打湿的翅膀,开始在慈爱园为他们撑起的晴空下缓缓舒展。
为了尊重这些孩子的隐私,在写作时我都用了化名,但是每一个孩子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些慈爱园的孩子是不幸的,在本该享受快乐的童年时,不期而至的灾难让他们的生活只有黑白的阴霾。
这些孩子也是幸运的,因为有了慈爱园,又让他们从黑白中走出来,绽放出斑斓的色彩。
他们也终究会走出慈爱园,但他们在这里学会了坚强,树立了自信,懂得了感恩,得到了温暖,收获了大爱,这是难得的人生财富。这些宝贵的财富一旦在心中发芽,必将迸发出强大的动力,让他们在受到人生的挫折时依然能够保持微笑,让他们面对生活的风雨时仍旧可以尽情奔跑。
而慈爱园里的故事会继续书写,承载着爱与希望,在湘西大地上精彩绽放,成为更多困境儿童永恒的温暖港湾。还有许许多多在这本书里没有来得去记述的心怀大爱之人,也依然会默默地牵着他们的小手,为他们的未来能够绽放斑斓的色彩而稳步前行!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有一次参加湖南省政协全会时的一个场景,这次会议号召政协委员,“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弱势群体的安危冷暖,广大委员要用心用情,尽己所能施以援手,让寒冷者感到温暖,让孤独者得到慰藉,让无力者坚定前行的力量!”
这一刻,整个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