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梁文武:文坛那一抹“艳”

来源:新湖南 • 湘江副刊   时间 : 2025-11-17

 

分享到:

见到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余艳时,我问:余主席,您就是我二十年前在涟钢笔会见到的编辑余艳吗?余艳主席微微一笑,点头默认。

是的,我们的友情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我在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省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的课堂上,聆听完余艳主席精彩的授课后,郑重地向她伸出了手。

余艳的成长经历,印证了平凡的起点也能走出不凡的文学之路。出道前,她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分配在一家纺织厂做宣传工作。业余时喜欢文学,当时每期的《人民文学》被她翻来覆去地看,阅读后的所得她也会记下心得笔记。省内的一些名刊,她也会时常关注,譬如《芙蓉》等,要知道,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谭谈那篇火遍大江南北的成名作《山道弯弯》,就是在《芙蓉》上首发的。所以,《芙蓉》在全国作家心中炙手可热。

一直到零陵卷烟厂那个有着浓厚的文学氛围的企业,余艳都仔细研读着《芙蓉》的办刊特点。她以数年日积月累的沉淀,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并把手稿打成捆寄到了《芙蓉》编辑部。编辑老师传阅后,啧啧称赞。稿件虽还是有些争议,但最终发表了。有人说她这初学者,不按“套路”出牌。但更多的人认为,文学就是被套路束缚着,终于有人不循规蹈矩,太值得珍惜了。文章发表在1991年第六期《芙蓉》杂志,之后她一发不可收拾,各大报刊常登有她的文章。她以两部专著的基层作者身份正式调进省作协,后来成为了《湖南文学》的编辑,我们跟她的交道更多了。

编辑大多为作者做嫁衣。余艳既然出身基层,自然比他人更关注底层创作。所以,当时的涟源钢铁厂就是她常来的地方。我就是在这时候结识余艳的。余艳说,只要作品好,我就推。当时,涟钢有好几个作者的作品上了《湖南文学》,在湖南文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余艳的真正成名源于报告文学作品《板仓绝唱》,这作品是在她写出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之后,再深扎在杨开慧纪念馆的成果。在一个落雪的夜晚,她独自一人坐在杨开慧当年的卧室,仅一盏小煤油灯、一个烘笼,陪伴她坐到天明……就在那个晚上,她精炼而成一个报告文学。后来听说,作品光开头就改过几轮。《板仓绝唱》荣获了徐迟报告文学奖,挺进了两个全国优秀作品排行榜。从此,余艳这个名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容小觑。

余艳常说,搞文学不能太急,要稳着来,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慢工出细活,总有一天会写出来。写不出来也没关系,光阴没有虚度,阅读和写作给了我们最好的生命馈赠,这一生过得就有意义……我把这些话视为圭臬。

目前,余艳正在向她的又一个高峰冲刺。经历了六年采访、创作和打磨,她牢牢抓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题材,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平等的角度,创作了《与鹤一起飞》。让人特别佩服的是,她这部作品“扎根”到了西伯利亚,她是跟着鹤群来了一趟万里北归!从鄱阳湖、洞庭湖出发,经黄河三角洲、松辽平原、莫莫格湿地,一直追鹤到北极……

文坛那一抹“艳”,亮到了国外。

“作家默默的写作,尽最大努力写好每一个作品,是作家的职责和本分。”余艳把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学。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余艳,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