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作家网 时间 : 2025-11-26
分享到:
这几天的湖南,文学浓度很高!初冬暖阳,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文学滤镜”,一场属于文学的盛事热烈绽放。
“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火热启幕,80余场精彩活动接连上演,点燃了全民对文学的热忱。李敬泽、迟子建、阿来等百余位作家、学者走出书本,走进人群,与读者零距离交流。岳麓书会人潮如织,百家出版机构、三万种图书、十万册精选好书,共同构筑起一座浸润心灵的阅读之城。益阳清溪村的首届儿童戏剧周热闹开场,六大中外剧目轮番上演,让童趣与书香在此交织生长。
湖南,正为文学沸腾。
热土之问:湖南何以承载文学盛典
盛会落地湖南,并非偶然。
此次盛典的关键词是“儿童文学”,湖南正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镇。
自现代儿童文学先驱张天翼,以《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打破说教桎梏,开创直面现实、关照童心的新风尚以来,湖南儿童文学薪火相传,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作家协同发力的创作梯队。
谢璞、李少白等老作家筑牢根基,蔡皋为孩子们打开诗意之窗。“笨狼妈妈”汤素兰照亮无数童心,邓湘子、牧铃书写生命的韧性。周静、诺亚等年轻作家带来清新之风。
深厚的创作积淀结出丰硕果实,在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迄今12届评选中,湖南本土作家有13部作品获奖,湘籍作家另有7部作品获奖。
湖南还设有“张天翼儿童文学奖”,如同持续涌动的活水,滋养这片创作的沃土。
这份炽热的文学基因,让湖南屡次成为文学与时代共振的核心现场。
2022年,“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在湖南启航,同年的“鲁迅文学奖之夜”也有湖南力量的倾情助阵;2023年,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再度集结于湖南。如今,“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以儿童文学为核心纽带,集结全国文学力量,为新时代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毯之礼:让文学“被看见”
11月20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在长沙隆重举行,成为此次文学周最受瞩目的亮点。
正式颁奖之前,主题片《推开世界的门》带领观众回望了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的璀璨星河。茅盾的《少年印刷工》、叶圣陶的《稻草人》、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承载着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
盛典特别邀请了陈彦、刘慈欣、阿来、刘震云、汤素兰5位横跨小说、科幻、儿童文学等领域的文坛标杆人物组成开奖嘉宾团,为不同奖项揭晓结果,用多元视角诠释儿童文学的丰富内涵。
灯光璀璨的舞台上,19位获奖作家身着正装依次登台,在悠扬的弦乐声中郑重接过奖杯,接受全场的掌声与敬意。
作为开奖嘉宾之一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深情感慨:“今晚的主角是获奖作家,更是广大少儿读者以及无数为儿童文学创作奉献才华与热情的人。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儿童文学才始终保有纯粹的光芒与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文学创作的初心。文学不是单向的馈赠,而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
这份共鸣,在获奖作家的感言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作家祁智讲述了一段30年前的往事,当年在青岛,8岁女孩杜瑶瑶一句“我跑,说明妈妈还在,我要为妈妈跑一辈子”,这份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深深触动了他。为了不让这份感动被时光淹没,他写下《方一禾,快跑!》,用文字为这份力量立传。
本届获奖作家中最年长的蔡皋,带来了一份特殊的“无字”获奖感言——一幅长达2米的卷轴画《春天的故事》。画卷里,有教她童谣、养育她长大的外婆,有教她用木炭画“天女散花”的妈妈,有帮助她走上艺术道路的出版社同行,还有支持她创作、促成《不能没有》出版的儿女们。
盛典现场特别设置“致敬文学编辑”环节,18部获奖作品的编辑代表登上舞台,接受温暖的小橘灯,一盏盏微光汇聚成漫天的星光。
我们为什么要为文学铺上红毯?
从2022年“鲁迅文学奖之夜”在北京启幕直播,到2023年“茅盾文学奖之夜”在乌镇流光溢彩,再到2024年“骏马奖之夜”在南宁奏响文明交响。
这是一个传播方式剧变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学价值亟待重估的时代。
当注意力日趋碎片化,文学必须主动走出“象牙塔”,让自己“被看见”。
中国作家协会的答案是:主动破圈。于是,以四大国家级文学奖为核心,“中国文学盛典”应运而生。它不是一场文学圈内小众的仪式,而是一次走向大众的真诚尝试。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所言,要以直播时代的热忱与礼遇,表达对文学的敬畏、对作家的褒奖、对读者的尊重。
在微博、小红书等网络平台,“湖南文学周”相关话题热搜超过150个。
从线上到线下,从书本到现场,文学正通过多元渠道,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未来之约:儿童文学的时代模样
儿童文学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深情投资,是对下一代的郑重期待。
那么,我们眼中的新时代的儿童是什么模样?新时代的文学,是什么模样?
在“儿童文学之夜”,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它的轮廓——
它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敢。
祁智在《方一禾,快跑》中书写为爱奔跑的坚韧;慈琪在《外婆变成了麻猫》里不避讳阿尔茨海默病等沉重话题。优秀的儿童文学,要教会孩子与光影共处,在风浪中依然前行。
它守护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贾煜在《改造天才》中引导读者思考科技与人性的命题;王威廉希望科幻文学帮助孩子在科学与人文间找到平衡;刘慈欣更是鼓励小读者,“用想象力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宇宙。”未来,属于那些敢想敢为的人。
它滋养孩子心中的爱。
弯弯与妈妈刘雪纯在《妈妈的剪影》中寄托家庭的温暖与力量;“绘本奶奶”蔡皋年近八旬仍在寻找童心,愿孩子接住属于自己的阳光雨露;汤素兰则将爱心、童心、恒心,化作笔下的光。
它支持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慈琪在《外婆变成了麻猫》中“埋藏宝藏”,愿将生命中酸甜苦辣的馈赠传递下去;诺亚在《白夜梦想家》中关注安静的孩子,希望每个童年都有安置之所,让独特的人格自由生长。
它告诉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来处。
大秀在《大河的歌谣》中书写黄河,重建属于每个人的文学故乡;陆梅的《万花筒》以上海弄堂为背景,透过孩子的眼睛,记录一座城市的心灵史;李姗姗用《器成千年》打开博物馆厚重的大门,让孩子们触摸历史的温度。
漫天星光,为文学加冕。那些因文学而共鸣的心灵,已埋下希望的种子。这封从湖南寄出的信,终点,是遥远的未来。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