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艺报 1949 时间 : 2025-11-19
分享到:
主要以“真”面世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相较于富有虚构性的其他儿童文学门类,写作难度较大。本届参评散文、报告文学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儿童的生活图景、内心世界以及社会万象,为儿童读者提供了认识真实世界、感悟生活滋味、启迪成长思考的宝贵窗口。
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散文35部、报告文学25部,入围初选的36部(篇)作品中有散文2部,分别是东黎的《房上有只猫》、卓列兵的《小巷深处》,但未有作品获奖。翻阅参评作品,能从中看到近四年以来儿童散文和报告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
从内容侧重上看,参评散文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童年记事类,多为回忆童年往事,富有童真童趣,所描摹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情物理具有鲜明的年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比如东黎的《房上有只猫》、卓列兵的《小巷深处》、毛芦芦的《听,蝴蝶在唱歌》、林彦的《梨花落了》、常新港的《站在荒原吼四季》、杨巧的《落在屋顶的光》、苇枫的《“少男”时代》等,在35部作品中,童年记事类散文数量最多。二是抒写自然类,描绘大自然中万物之美,文笔清越流丽,韵味深厚悠长,富有诗情画意,重在表现主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在自然感悟中不断丰盈,如薛涛的《小山羊走过田野》、唐池子的《田野深处》、喻虹的《翅子之心》、蔡皋的《人间任天真》、刘亮程的《知知的大院子》等。三是知识类,在正文或附录中融入动物、草木、育儿、写作等知识,比如韩开春的《水虫记》、黄文军的《喓喓草虫》、许迎坡的《暖心自然笔记:大雁归来》、刘保法的《小脚丫游记》、刘云芳的《陪你变成鱼》等。知识类散文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并拓宽了视野,符合儿童及家长、教师希望孩子或自己能够通过阅读有趣的作品来提升写作素养并收获广博知识的心理预设。最近几年,文学与知识相结合的童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知识类散文较多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四是刻画励志或高尚的人物形象,比如左右的《追光的耳朵》、金曾豪的《江南郎中》等,该类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写法有相近之处。
参评报告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人物报道,记述科学家、艺术家、革命者、护边员、消防员、测绘队员、教育工作者、选调生、身残志坚者等先进、杰出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比如徐鲁的《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秦文君的《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严晓萍的《勤奋与天分:艺术大师梅兰芳》、赵青阳的《我的父亲拉齐尼》、傅宁军的《无言的战友:消防员与搜救犬》、李朝德的《蝴蝶的翅膀: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阮梅的《一个女孩朝前走》、曾散的《追梦天使江梦南》等。该类作品在报告文学中所占比例最高,反映了报告文学承担着主要通过报道人物以弘扬正能量的社会功能。当然书写对象有时未必是人物,而是搜救犬,它们在消防队里是通人性人情、聪明担当的战友,并且搜救犬对孩子和成人而言,均是熟悉又陌生的传奇,题材富有吸引力。第二类是乡村美育、扶贫与振兴,比如翟英琴的《大山里的音乐会:共产党员邓小岚的故事》、何南的《微笑的格桑花》、余雷和孙嘉晖的《背篓少年》、袁敏的《月光妈妈》等。公益人士通过捐资或亲力亲为指导等方式帮助乡村孩子学习音乐、美术、体育或文化课,作品体现了其勇于奉献、坚韧前行的品质。在他们的带领下,乡村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精神面貌、才能、视野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第三类是生态保护,比如羊角岩的《为了江豚的微笑》。第四类是记述历史事件,比如林跃奇的《百将战漳州》。
散文和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还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题材占据绝大部分,而城市书写相当薄弱,景观描写多为大自然物象,而人造景观比如高楼、商场、车站、影院、游乐场等富有城市气息的地标性场所很少出现在散文和报告文学中。百年中国文学中农村题材兴盛而城市题材薄弱的现象由来已久,即使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从散文和报告文学可见一斑。究竟是尚未有丰富而优秀的城市文学资源可供借鉴,还是城市题材很难表现好?农村和城市书写失衡的现象是否需要改变,又如何改变,都是我们面对的难题。
从编纂形式上看,散文和报告文学多以书系的形式出版,散文尤其如此。散文书系包括童年中国书系、写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美文系列、我们小时候系列、希望树·成长书系、繁星书系、麦田少年文库系列、暖心自然笔记系列、红辣椒书系、“阳光麦田”美丽乡村助读书系、跨度新美文书系、慢活书系、自然学堂博物美文系列等。报告文学有战地丰碑·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书库、“时代楷模”系列丛书、中国梦·劳动美青少年劳动教育丛书、名人传记·少年励志成长书系等。作品以系列的形式出版便于广耕深挖,强大的阵容通常会比单个作家的单行本更易于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很多书系的作品通过组稿的方式进行编纂,被选中的作者大都是资深作家或获奖作家,这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作品的质量,有助于获得读者的认可。然而,组稿的不足之处在于约稿作品的竞争力不如自投稿。因为出版方考虑到书系体系,会对受邀作者提出一定的写作规划和要求,作者自由写作的空间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当同一书系中的几部作品放在一起时,个性化、多样化的风格并不明显。从出版渠道上观察,散文和报告文学中有不少作品是由基金项目资助出版。资助散文出版的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金华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资助报告文学出版的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精品出版工程资助项目、云南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
主要以“真”面世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相较于富有虚构性的其他儿童文学门类来说,写作难度更大。如果程度把握不当,作品中的真善美会沦为假大空。作品的多维性,不仅与写作立场有关,还关乎写作技巧。以秦文君的报告文学《国之瑰宝:宋庆龄的故事》中的一处细节为例,宋庆龄逃到河边后,“她看见几条船满载抢掠品和少女,被陈炯明的军队运往他处。后来听说有两位相貌与宋庆龄相似的妇人被捕监禁”。文字写到这里,没有再继续展开,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作品未必要说得多才细致,有时反而是说得少呈现的信息更多,会让单一的维度变得丰富。就散文的立意、形式和韵味而言,薛涛的散文《小山羊走过田野》值得细品。家中养的动物要被卖掉,孩子舍不得,结局要么想办法把动物留下来,要么只能为失去心爱的动物伤心不已,这样的故事已被一代代人讲述过无数遍了,几乎很难再有创新的空间。而这本散文以诗的笔法,讲述田野里、天地间只有小山羊与自己快乐相依的单纯、美丽而醉人的场景,最后,小山羊失踪了。经历了此番创作的作家在《补记》中写道:“大地洗白,万物重生,小山羊回来了。”人的精神世界在美妙的回忆和幻想的疗愈下,经历了一次圆满而不落俗套的往返式成长。散文容易写得过于平实而没有生气,好的作品需要做到既言之有物又轻灵妙悟,毛芦芦的散文《听,蝴蝶在唱歌》提供了一条化日常生活为诗意风景的蹊径。
散文和报告文学都需要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赵青阳的《我的父亲拉齐尼》遵循常规写法又不乏新意表述。比如,“我”在父亲拉齐尼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后的痛苦回忆,是这样写的:“我在这条裂缝中沉浮,有时沉溺在完全黑暗的时光隧道中,来回梭巡,借助回忆去靠近光影。那些光在记忆深处撞向我,在空旷处炸裂。”东黎的《房上有只猫》中那只被主人抛弃的猫,在房顶上嚎叫了一两年,唤起了人们对情感不对等的叹息。卓列兵的散文《小巷深处》中,顽童用烂西瓜烂泥封住一泡屎做成的“臭地雷”袭击蚕豆阿婆的傻儿子,他整理狼藉的屋子时的模样让我印象深刻。若这篇散文只表现蚕豆阿婆以德报怨,那么无论主题还是写法上并无多少新意,然而,正是在主线的褶皱里藏着的细节,丰富了被文学化育简化了的现实原貌,发出了世界需要良善的呼唤。
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细节。在儿童文学的多元版图中,散文和报告文学以其独特的写实性与真实性,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们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儿童的生活图景、内心世界以及社会万象,为儿童读者提供了认识真实世界、感悟生活滋味、启迪成长思考的宝贵窗口。希望儿童文学作家们不断提升自身创作水平,在追求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期待下一届评选能有更多深受儿童喜爱的优秀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参与其中。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