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艺报 | 杨春燕 时间 : 2025-09-05
分享到:
近年来,文学“破圈”的话题屡见不鲜,这些讨论大多数停留在以传统期刊为中心的纯文学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破圈”尝试可以视为纯文学在市场化浪潮中的生存策略——通过突破固有读者群来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网络文学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态:它自诞生起就具有开放性,从未能限制在某个“圈内”。因此,讨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破圈”话题,首先需要回到其兴起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上。
将目光投向网络文学的初生阶段,不难发现,最初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无一不是现实题材,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这些作品常带有一种“未经驯化”的野性气息,它们不受资本裹挟,以一种不受拘束的姿态肆意书写。随着时间推移,现实题材的创作环境不断改变。特别是2003年起点中文网VIP付费阅读模式确立后,现实题材作品的生存空间被更具商业价值的幻想题材严重挤占。新时代以来,现实题材创作在网络文学领域“落地生根”,成为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然而,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之际,一些创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是现实题材的“圈地自萌”,即小圈子内的自娱自乐,缺乏广泛的市场共鸣。尽管近年来各类文学榜单和评奖推介活动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给予高度关注,但深入观察各大文学网站的榜单数据,不难发现现实题材作品的读者数据不容乐观,与修仙、玄幻等热门题材相比,其市场接受度存在显著差距。以起点中文网为例,月票榜、畅销榜、出圈榜、推荐榜等核心榜单几乎被玄幻、仙侠题材垄断。月票榜前五十中,仅有《1979黄金年代》《重回1982小渔村》可以勉强被归类为现实题材,排名也相对靠后,难以与玄幻等热门题材相抗衡。即便是现实题材创作的主要阵地逐浪网,其收藏榜、打赏榜、鲜花榜亦是满屏玄幻。主页“重磅推荐”栏目主推的现实题材作品如《守鹤人》《核医荣誉》《荣耀之上》等,打赏成绩远低于其他题材作品。这种主流“叫好”但市场“不叫座”的尴现实处境,不仅限制了此类题材网文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可能带来优秀作品的流失和创作资源的萎缩。
二是现实题材创作易落入“伪现实”的圈套中。所谓“伪现实”,指作品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皮相摹写,未深入现实社会的肌理。目前,现实题材创作可谓多元繁荣,涵盖当下众多社会热点话题。然而,这也催生了一个问题:一旦某个主题受到主流媒体的青睐,便会引来大量作家跟风创作。这些跟风之作通常是浮光掠影的“命题式作文”,把现实视作“景区打卡点”,随意摆拍。例如当下的一些科技行业文,虽然对现实行业作了硬核的强技术叙写,却忽略了作品应有的现实关怀和人文情怀。事实上,题材只是表象,真正决定其价值的是作品中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真正的现实题材作品应该建立在对现实细致入微的体悟与洞察之上,直面人性的复杂却又不失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当下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中已出现这样的作品,比如阿耐的《都挺好》《欢乐颂》、蒋离子的《糖婚:人间慢步》等,将目光聚焦新青年女性群体,书写女性在职场和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选择,深挖隐藏在一地鸡毛背后的人性、人情与当代女性的精神境况。
三是现实题材叙事模式的“套圈化”。如同套圈游戏玩家须在固定位置将圆圈套至目标点上的固定玩法,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目前也面临着套圈式写作的藩篱。部分作者会先选定一个宏大背景或社会热点话题作为“目标点”,随即肆意套上流行元素,如穿越、重生、复仇等,构建出一个看似丰富实则空洞的故事框架。这种套圈化的写作策略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特定类型的读者群体,戳中他们的“爽点”,但长远来看,却会损害作品的纯正性和严肃性,成为文学的“四不像”。比如,部分女频现实题材作品在标榜女性自我成长的同时,仍不忘加上传统女频小说“霸总爱我”的俗套戏码。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既已“入圈”,又该如何“破圈”?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写什么”“怎么写”,而“怎么写”在某种程度上比“写什么”更为重要。于网络作家而言,要明确现实题材创作的基石——现实性。这要求网络作家具备敏锐的社会观察力,能够精准捕捉并深刻剖析当下社会的热点与痛点,精准反映当代人的生存境况与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方能触及人心,创作出震撼心灵的现实题材力作。若网络作家持高高在上的俯视姿态,缺少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悟与反思,即使写作技法再出色,也只是“金玉其外”,空有其表。相较于传统作家,网络作家的独特优势在于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学历背景、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就是这样的差异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人生体悟。书写现实题材,网络作家所要做的就是发挥独特优势,以“接地气”的方式描绘和还原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的本真面貌,以细腻质朴的叙述手法讲述那些关乎人性、人情的故事。
网络文学的核心要义在于故事要写得好看。一个精彩的故事不在于繁冗复杂的设定叠加,而在于能否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展现情节的转折与起伏,勾勒出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同时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此外,还要摆脱“榜单导向”的创作思维。文学榜单设立的初衷在于筛选出优秀的、影响力高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虽可作为作品质量的一种参考维度,但不应成为创作的唯一指南。网络文学创作者还是应该多一些沉淀和积累,多追问自己创作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方能创作出“悦己”亦“悦人”的精品佳作。
【作者系安徽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18ZDA283)阶段性成果】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