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艺报1949”微信公众号 | 罗建森 时间 : 2025-09-12
分享到:
9月10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出席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出席并主持会议。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及白烨、孟繁华、叶梅、刘颋、王久辛、范稳、高渊、王尧、祝勇、李春雷、徐锦庚、张庆国、李朝全、纳杨、胡妍妍、丛治辰、傅逸尘等近20位作家、评论家代表与会研讨。会议旨在回顾抗战题材文学的发展历程与丰硕成就,梳理历史脉络、总结创作经验,探讨新时代抗战题材文学书写的新使命、新路径、新可能,激励广大作家为讲好抗战故事、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吴义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锻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宝藏。8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数众多的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深刻记录和反映了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塑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讲述了诸多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长期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这一重要任务,伟大抗战精神需要获得新的强调与弘扬,抗战题材文学创作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广大作家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挖抗日战争文学富矿、深刻阐发伟大抗战精神,创作出更多影响大、流传久的抗战题材文学精品力作。
吴义勤表示,希望广大作家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在抗战题材文学创作中强化经典意识。持续加强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和研究,全面、客观、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的本质、历程、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沉下心来研读历史、走访调研,让创作建立在坚实的历史事实基础之上,同时善于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观照当下,赋予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坚守人民立场,树立读者意识,在对人民英雄的深情聚焦中生动抒写民族精神,始终将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写出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充分梳理抗战题材文学创作的成就和经验,用前人经验启发当下,使文学史中的宝贵财富充分转化为新鲜的创作动能。希望广大作家创新创造,拓宽抗战题材文学创作的艺术格局与世界视野。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大胆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增强作品可读性和吸引力;注重挖掘新的史料和故事,关注以往文学作品中表现较少或不够深入的领域,不断拓展抗战书写的广度和深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树立全球史观、展现世界视野,更加全面地反映历史真相、凸显中国抗战的世界性意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希望广大作家坚持正确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捍卫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自觉维护历史的严肃性和真实性;抵制错误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广大人民正面、正确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理解伟大抗战精神。评论界要加强对抗战题材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评析,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共同营造尊重历史、崇尚经典、反对虚无的良好创作生态和舆论环境。中国作协也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组织采风、专题研讨、重点作品扶持、优秀作品推介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广大作家推出更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抗战历史波澜壮阔,文学任务神圣光荣,希望广大作家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推出新时代抗战题材文学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何向阳在主持时表示,在传承历史记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方面,文学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研讨会的举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广大作家不断深化历史认知,把握时代脉搏,担负职责使命,以更高远的思想视野、更精湛的文学技艺,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抗战题材文学作品。
与会专家认为,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承担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宝库。中国的抗战题材文学作品与抗日战争几乎同步诞生,从抗战时期不同群体、不同风格的战时书写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文学经典,再到今天的多元化题材创作,抗战文学始终与民族救亡与国家发展进程相伴相随。一系列优秀抗战题材文学作品既全面生动地记录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救亡图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与民族复兴、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有力佐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题材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与顽强抗争,更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抗战的艰辛历程和卓越贡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切呼应。
大家谈到,推动当代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发展,以文学的方式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需要从多个维度着眼发力。作家们要突破以往的书写局限,聚焦中华民族共同抗争的宏大主题,既立足于历史真实,以严谨细致的方式打捞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原不同群体的抗战经历,也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故事,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深层伤害,丰富抗战叙事的内容和层次;结合实地寻访、文献研究和逻辑研判,最大限度逼近真实,不盲从既定结论,也不过分虚构和臆造,通过塑造真实人物来引发读者共情,让英雄回归真正的“人”,避免书写概念化、脸谱化、庸俗化、娱乐化;重视文化抗战题材的进一步挖掘,展现知识分子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战火中坚守文化传承、唤醒民众的不懈努力;加强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抗战文学研究,引导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抗战历史,让抗战题材文学作品不断得到延展和创新,让伟大抗战精神长久得到传承和弘扬,以文学为载体,凝聚起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鲍坚现场介绍并发布了作家出版社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图书和选题。据介绍,已出版的11种图书有赵德发的《大海风》、叶梅的《神女》、王尧的《桃花坞》、吴玉辉的《鹰眼》、牛余和的《蘸火记》、房伟的《猎舌师》、余耕的《问鼎1939》、陈廷佑的《陶村兵事》、刘明琪的《金麒麟》、葛宁的《齐鲁青未了》、邢庆杰的《白光》,近期即将出版的15个选题是管朝涛的《他们——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老兵走访手记》、赵本夫的《野湖之魅》、葛水平的《和平》、周梅森的《天下大势》、叶莹的《纸娃娃》、袁帅的《潜渊》、吴楠等集体创作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郭扶庚的《梅樱镇》、陈培元的《劲旅——“沙家浜部队”纪实》、缪小宁的《百旅之杰:新四军闽东老六团征战史》、赵允芳的《万物安生》、九歌的《湘水悠悠》、吕建华的《杭州湾涛声》、杨志鹏的《大潮生》、申维的《红色天轨》。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