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构建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网文IP生态

——网络文学IP转化现状观察

来源:文艺报 | 王文忠   时间 : 2025-09-19

 

分享到:

文学是诸多艺术样式的母体,与不同艺术门类、不同文化业态之间互相激发、双向赋能。这种跨界融合正推动着文化产业的破圈发展。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文学发展的新样式,上百万网络作家累计创作了数千万部作品。网络文学作品类型丰富,囊括各种题材和表现手法,连载的形式也与剧集天然契合,在线阅读互动又使作品提前获得市场验证。这些特点使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剧、微短剧、动漫、游戏、有声书乃至实体衍生品等多种文化产品的重要内容源头。2024年,网络文学IP转化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14.61%,各类改编授权总计约3万项。《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显示,年度IP价值综合榜TOP50中,文学类IP占比50%,其中网络文学IP超过八成。网络文学的IP转化,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

网络文学IP转化历程回溯

网络文学的IP转化,与中国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相伴相生。早期网络文学的转化主要是影视改编。2000年,根据蔡智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上映,开启了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先河。2000年至2003年这段时间,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处于试水阶段,有影响的作品不多,更多是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被市场审视。

2004年之后,随着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作品问世,加之国内电影、电视剧行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作用,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进入持续增长时期,改编实践日趋活跃与多元。《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蜗居》等改编剧聚焦社会现实,《杜拉拉升职记》等改编影视切入市场经济时代的职场生活,《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精品电视剧深耕古代宫闱故事。改编作品的题材类型得到拓展,制作质量和艺术水准不断提升,显示出网络文学内容持续转化精品剧目的潜力,为后续网络文学IP的爆发奠定了市场和口碑基础。

2015年之后,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行业中的头部网络文学作品成为争抢对象,纷纷实现IP化,陆续开发为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的IP改编走向产业化、规模化。这一时期,《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盗墓笔记》《欢乐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懿传》等爆款剧集层出不穷。网络文学的IP转化从单个项目成功,升级为系统性、规模化的产业运作。与此同时,影视行业也出现了追捧大IP、改编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020年后,网络文学的IP转化步入理性增长、稳健发展新阶段,市场褪去浮躁心态,转向内容为王与精细化运营。电视剧《赘婿》《司藤》《雪中悍刀行》《乔家的儿女》持续引爆收视;《风吹半夏》《相逢时节》等现实题材作品凭借其敏锐的时代洞察,播映指数稳居前列;《开端》《天才基本法》则以创新性的叙事手法和人物设定丰富了影视类型。与此同时,微短剧作为文化新业态异军突起,自2021年起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新增授权达1600部,成为网络文学视听转化最强劲的增长极,标志着IP转化进入了长短视频协同、多元形态并进的新阶段。

当前网络文学IP转化的状况

当前,网络文学IP转化呈现出百花齐放、技术驱动的繁荣景象,各细分领域均展现出鲜明特征与蓬勃活力。

长剧改编依然占据IP转化的核心位置,品质化、主流化成为主要方向。2024年,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授权新增近300部,播出剧集近百部,现实题材的精品化与主流化趋势更加显著。《繁花》《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烟火人家》《小日子》《小巷人家》等改编剧集,以极具生活质感的细节、强情节叙事和温情治愈的基调,深刻映照社会变迁与万家灯火,赢得了广泛共鸣。古装与幻想类剧目如《庆余年2》《与凤行》《墨雨云间》《惜花芷》等,凭借精良视效、现代价值观的融入及紧凑反转的剧情,持续提供视觉盛宴与情感共振。网络文学改编长剧位居年度播放量榜单前列,证明优质网络文学内容依旧是长剧集的核心内容来源。

微短剧开辟改编新赛道,成为行业的强劲增长点。截至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市场规模504亿元,首次超越同年电影总票房。年新增网络文学改编授权超1600部,同比增长81%。网络文学平台积极入局短剧开发。2025年,阅文宣布开放2000余部网文IP打造优质短剧,并发布了300部网文IP名单,与全行业编剧、制作方共创精品短剧。背靠番茄小说、点众文学等网络文学网站的微短剧平台,如红果短剧、河马短剧等表现亮眼,红果短剧单月分账已突破5亿元。网络文学短篇的微短剧转化成为新的增长点,《执笔》《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爆款均改编自短篇平台知乎盐言故事作品,《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微短剧的火爆同样推动年代剧、年代文的流行趋势。短剧与长剧的联动开发成为一大亮点,热播剧《庆余年》衍生短剧《庆余年之帝王业》、《九重紫》衍生短剧《昭世录》等不仅延续了原作的热度,更在情节和制作上开辟了新的方向。面对初期内容良莠不齐、版权问题频发的挑战,行业正通过《提升网络文学微短剧转化品质倡议书》、中国作协发布的“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等举措,主动寻求品质提升与健康发展。

改编动漫、游戏与衍生品掀起二次元热潮,成为文化消费新热点。《2025微博泛二次元内容生态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5.03亿人,接近中国网民规模的一半。热衷二次元文化的“Z世代”正在成为文化消费主力,网文改编的动漫、游戏及衍生品市场空前火热。2024年,网络文学年新增动画改编授权80余部,同比增长16%;新增漫画改编授权400余部,同比增长10%。《武动乾坤》《星辰变》《斗破苍穹》等经典网文系列动画持续霸榜,腾讯视频国漫动画排行TOP10作品中,改编自网文的有9部。《斗破苍穹》《仙逆》等动漫延续“年番”传统,《斩神之凡尘神域》《剑来》等新国漫以“高燃”的精良制作点燃年轻观众的热血与激情。改编游戏前景广阔,《黑神话:悟空》等单机游戏的崛起带来中国游戏行业变革的同时,也给网络文学IP带来新的机遇。《凡人修仙传》已宣布启动3A项目,并发布实机演示。网络文学实体衍生品经济成为年度新增长点,《诡秘之主》《全职高手》等作品的角色徽章、立牌、盲盒等“谷子”,市场热度极高,年度阅文衍生品商品交易总额突破5亿元,标志着IP价值链向下游实体消费的成功延伸。借助强大的粉丝经济效应,“谷子经济”成为网络文学IP转化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AI技术介入重塑IP开发流程,带来效能革命。在有声改编领域,阅文、番茄结合AI技术改善TTS场景(Text-to-Speech,文本到语音),用AI实现文本的语义理解,标注对白、识别角色,替代人工文本标识,达成对百万字文本的“一键配音”,接近真人分角色有声剧的演播效果,极大提升效率,节省成本。漫画改编方面,AI在精草、线稿、上色等环节已积极进入应用,平均时长缩短一倍。在影视方面,南京师范大学李玮教授团队与图萌科技合作发布AI微短剧《终极考验》,进行了开创性尝试。在衍生品方面,AI大幅提升了形象制作的效率,帮助实现IP多形态的同时开发。AI技术不仅带来降本增效,更可能为大量幻想题材中难以视觉化的场景、角色提供转化契机。

网络文学IP转化的问题与对策

尽管网络文学IP转化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多元开发格局、稳中有增态势,但仍受制于诸多深层次问题。

首先是产业链协同效能不足。当前,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的IP开发呈现“分段开发”“独立开发”特征,IP授权后的影视、动漫、游戏开发环节协同不足,特别是向下游衍生品等环节的延伸不够顺畅、效率偏低,未能形成高效联动的全链条运营机制,导致优质IP价值未能最大化释放。

二是版权流动性不强与开发时效性滞后。许多爆款网络文学作品在阅读端引爆后,复杂的版权归属、低效的版权交易、漫长的开发周期导致IP转化严重滞后于内容热度的峰值期,错失最佳市场窗口,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三是缺乏长线运营与精细化打磨。部分开发方仍存在“赚快钱”心态,追求短期流量,缺乏对IP长期生命周期的系统性规划与持续投入。粗放式改编消耗IP本身价值,难以持续维持IP活力、培育长青IP品牌。

四是新兴业态版权保护与原创尊重不足。微短剧等新兴领域在野蛮生长周期中侵权行为高发,网络文学IP转化过程中“融梗”、抄袭等侵权现象屡见不鲜,打击网络作家原创积极性,扰乱市场秩序,亟需有效规制。

五是AI技术介入伴生的新挑战与新风险。AI基于数据学习生成的内容加剧内容的泡沫化、同质化与“流水线化”,影响网络文学平台更新奖励规则;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训练数据是否侵犯原著版权,在法律和伦理层面尚且存在争议;AI冲击网络文学及其下游产业就业生态,一些中腰部网文作者对AI写作产生“替代危机”,部分影视制作岗位从业者面临淘汰。

网络文学的IP转化,正在迈向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行业各方加强统筹、形成合力,从版权运营、原著改编、衍生开发、技术赋能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解决网络文学IP高质量转化的难点、堵点。

一是原著改编要追求精品化。网络文学是各类改编影视的“一剧之本”,改编方、制作方要尊重原著精神,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改编制作,有效传递原著的价值内涵与文学品质,避免因求流量、赚快钱而进行粗放式改编、庸俗化改编。要深入理解IP的核心价值,长线运营IP,精细打磨故事,实现网络文学影响的放大与价值的增值。

二是衍生开发要增强协同性和时效性。要加强IP的体系化运营,制定长远、系统、多形态的开发规划,版权方与改编方、制作方、开发方要加强协同,在IP孵化初期引入影视、游戏、衍生品等领域的专业团队,推动转化各环节衔接顺畅、节奏同步、高效联动,确保在热度的峰值期、市场的窗口期及时实现IP转化,充分释放优质IP价值。

三是版权运营要保障规范性。版权方要做好著作权登记和版权备案,改编方、制作方要尊重原创和IP来源,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版权交易规范合规。要整合各方力量,打击盗版、抄袭、“融梗”等侵权行为,保障网络作家和网络文学平台合法权益。

四是技术赋能要提升有效性。要积极理性看待AI影响,发挥AI技术在提质增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文生漫画、文生音频、文生视频等领域加大研发应用力度,提升IP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要借助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分析研判市场需求,确保网络文学IP的有效转化。同时,AI训练场景、相关应用的边界仍需与公众接受度相互磨合,相关规定仍需补充完善。

网络文学的IP转化已经步入一个规模庞大、业态多元、技术驱动的新发展阶段。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行业需要着眼有效转化与高质量转化,加强协同联动、提升改编质量、强化版权保护、拥抱技术创新,充分释放网络文学IP的巨大潜能,构建既生机勃勃又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文学IP生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