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人民文学出版社迁入新址,社长带我们一起新家“探宝”!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路艳霞   时间 : 2025-07-22

 

分享到: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正式迁入新址——右外西路2号院4号楼,人民文学出版社内一片忙碌,编辑们正在忙着整理图书。日前,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带着北京日报记者独家畅游新办公楼。

书店里,将展出诗人海子手稿

人文社新址是一栋独立的9层大楼,外观大气简约,总面积9378.56平方米。臧永清的“导游”线路图从一楼前台开始,“这里是我们的前台,展示了毛主席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也代表了人文社现在的出版追求。”一层空间还展示了人文社第一任社长冯雪峰先生提出的出版方略:“古今中外,提高为主”,在灯光的衬托下,展陈柜里陈列的是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精品好书。

一层还有一个特别的空间是“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老书桌、老台灯、老书架和充满时尚气息的文创形成完美对话,一家出版社的不懈坚守和锐意创新尽在其中。在这里,“外国文学名著系列丛书”(网格本)化身为笔记本,迷你又可爱;鲁迅、莎士比亚这些大文豪,成为咖啡杯上的耀眼存在,大气又深沉;哈利·波特、彼得兔等享誉世界的大IP,以别具匠心的设计焕新,别致又新颖。人文社还开发了鲁迅先生穿过的毛背心,臧永清迅速穿上身,连连说,“马未都先生也试穿过,他穿着很合身,我穿着就紧了。”

“这些玻璃柜里日后将展示人文社的手稿,其中包括一些名作家的手稿,第一期展览是海子的手稿展,我们现在还在筹备中。”臧永清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书店展示的名家题词:“人民艺术家”王蒙在人文社成立60周年时的题词“硕果累累,文脉悠悠”,作家邓贤为60周年社庆写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题词……

版本库,藏着一部厚重的文学史

我们探访的第二站,是位于三层的版本库、资料室。这里占地面积343平方米,其中版本库版本图书分为当代文学类、现代文学类、古典文学类、外国文学类、综合类、社科文化类,上架图书约有23000册。资料室则分中文资料、外文资料、期刊、报纸四个类别。目前中文资料图书上架约有60000册、外文资料图书上架约有28000册、期刊及报刊约有5500本。

“这些图书都是人文社首版首印的,记录了人文社从建社以来的出书历史,也是人文社最宝贵的财富。”臧永清充满感情地指着1951年出版的图书说,当年5月,人文社出版第一本书《平原烈火》,代表了人文社出版工作正式开始。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图书书架上,还发现了柳青的《种谷记》、萧军的《五月的矿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珍贵版本。为了保护好这些沉淀着岁月痕迹的“珍贵财富”,版本库采取避免阳光、灯光照射等保护措施。

在古典文学书架前,臧永清说:“古典文学是我们的出版优势。当年人文社刚成立的时候,一批著名的学者和古典文学专家在这儿做编辑。”再看书架上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史记》《儒林外史》等等,部部都是承载着国人阅读记忆的经典之作。

1958年版《鲁迅全集》而在现代文学板块,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1958年版《鲁迅全集》外,还有《田汉全集》《瞿秋白文集》《曹禺剧本选》《茅盾选集》《老舍全集》等等,“这几年我们开始做小的选集,通常一个名家三本左右,做成精选集。”臧永清说。

“到20世纪50年代末,人文社开始出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当年的编辑力量也非常强,外国文学编辑部是我们出版社最大的编辑部门。”臧永清还特别提及,人文社资料室还收藏大量原版图书,出版社有六个语种的编辑,但收藏的外文原著绝不止六个语种。“这些原版资料就包括俄罗斯的文学期刊《十月》《新世界》等,还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豪的全集等。”

名编辑墙,56位大家星光闪耀

在此次探访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史馆也是重要一站。名编辑墙、人文社首个营业执照、文学大家与编辑们的通信等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厚重历史的呈现。

名编辑墙,如萧乾、楼适夷、聂绀弩、周汝昌、牛汉、绿原、蒋路、孙绳武、纳训……56位大家星光闪耀,上墙的名编辑均已故去,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秦兆阳先生是《当代》杂志的创办人,他发现了路遥的成名作《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这部作品在投稿给《当代》前,已遭5家文学杂志的退稿。在给《当代》编辑的信中,路遥说,如果这里也不采用,他将把稿子一烧了之。而秦兆阳邀请路遥来北京,并提出修改意见,这部作品发表后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张守义先生是新中国出版史上最杰出的装帧设计大家,他因为胃部被切除大半,不易吸收普通饭菜的营养,所以多年依赖啤酒和碎鸡蛋补充营养。“当时没有电脑,他所有设计都是手绘。”臧永清说。

社史馆里还展示了珍贵照片,其中一张是1979年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召开的中长篇小说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茅盾先生坐在中央,还有人文社社长严文井、总编辑韦君宜,以及陆文夫、王蒙、刘心武、冯骥才等一批重要作家都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臧永清说。

社史馆内,老舍、吴晗、丁玲、曹禺、钱锺书、巴金、启功等人的手迹同样非常珍贵。启功先生在给人文社的信中写道:“文笔千钧,佳作如林,刊行世界,价重万金”。钱锺书先生给人文社前副总编辑江秉祥的信,笔力遒劲,运笔洒脱。

当然,社史馆更有陪伴一代代读者的经典佳作,如首版首印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及《林海雪原》《白鹿原》《围城》等等,人文社出版的首本德语译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首本俄语译著《A·托尔斯泰小说选集》等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