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新湖南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青山碧水新湖南

长寿街,高山流水总关情

来源:潘刚强   时间 : 2021-09-30

 

分享到:

  汨罗江流出龙门关一带的丹霞地貌,河里的黄沙渐渐少了,河深水阔像一个成熟丰满的女人,风姿绰约在朝晖夕阴的青山托衬下飘逸着不可抗拒的曲线美。黄金水、西溪水缠绕在汨罗江左岸,正像少妇裙衫上两条绿色的飘带,被强劲的西风吹得弯弯曲曲,朝东边的大山深处隐去。三水相汇相夹之处,形成偌大一片古江洲,百姓聚居的风水宝地。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有张袁氏、邓黄氏、魏测三位老人寿过百岁,县令申请以国典赐宴,皇封长寿里。

  元朝末年,社会动乱不安,人们纷纷背井离乡,东躲西藏。长寿街是汨罗江上水船的终点,有一条官道、三条水路通往江西边界,修有河南桥和西溪桥两处船运码头。从江西翻山越龙门关过来的,从岳州划船溯汨罗江而上的,都会聚集到这儿。明隆庆三年(1569)正式设长寿市,又称长寿铺,俗称长寿街。民间传说刘伯温路过长寿里,巧遇古江洲老翁180岁生辰,果然应中了他在百岁寿宴得到的锦囊箴言:“寿高三甲子,眼观九代孙,若问送终子,青田刘伯温。”老寿星如此奇遇,当然成为长寿街的形象大使。

  从东北街头进去,走西溪桥;从西南街尾进来,过河南桥。一条麻石老街,全长2032米。由于三水相汇,夏日里山洪爆发形成抵托,极具破坏力,长寿街的桥不知被洪水冲垮过多少次,又重修过多少次。长寿百岁的理想境界并非人人能够达到,也并非那么容易达到。许多荣华富贵,只一场突然的灾变,瞬息间便如烟飞灰灭。这桥的修与垮、垮与修,正寓含着人生的种种玄机。一个人自己是无法预知的,只有汨罗江的长流水和与它一般长流的时间,洞察这一切。

  清朝乾隆年间,当地绅士吴嗣龙、嗣凤兄弟俩捐资重建河南桥。嘉庆年间,进行了维修改建。到了同治七年(1868),一场大水还是把桥冲垮了。吴家的子孙毫不气馁,再次为首,带头募捐茶厘金来修桥。显然,在吴家看来,河南桥成了一个家族兴衰的血脉所系,决不能让它中断崩塌。同治十年(1871),新修的河南桥竣工,桥长63.7米,宽6米,高7.5米,为五孔石拱桥。为了观测洪水,修桥时特地在中央桥墩迎水的最高处,凿有一头张口望月的犀牛,作为长寿街防洪最高水位的标识。“犀牛吃水,长寿全淹。”涨大水时,只要观测犀牛水位就一目了然,便于及时调集劳力与物资前来防汛。这条犀牛也许真有些魔力,它镇住了洪水,反正从那以后,河南桥便再也没有被洪水冲垮。1957年修建平江通往修水的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将河南桥从头到脚仔细测验了一番,得出的结论令人称奇:只要将桥面两侧各加宽一米作为人行道,河南桥便可以铺公路跑汽车。

  现存的西溪桥年寿更高,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屈指数来已是230多岁了。捐资修桥的是一个寡妇,方杨氏,方敬蓭之妻。方敬蓭夫妇为人忠厚老实,生育5个儿子。有一天,方敬蓭去长寿街,忽然肚子痛得厉害,便跑到汨罗江边的草蓬里去解急。他随手扯脱一蔸野草揩屁股,结果泥沙里露出一大坛子金银珠宝来。他走了狗屎运,却没有富贵命,不久便病死了。方杨氏深明义理,知道应当把捡来的非分之财用在公众身上,便拿出银两修起这座石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夏秋的凉风送爽,流水在夜幕里发出雅致的蓝光。一对对幽会的情侣,成双成对手牵着手涉过浅浅的清水,来到僻静的河洲上。细软的沙石洁净如洗,高可没人的冬茅草撑开了帐篷,鱼儿在河水中探头拨啦,虫儿在四围长吟短咏,随处都是充满诗情蜜意的爱巢。老年人喜欢带着小孩去庙里看影戏,河畔的太尉庙,上市的城隍庙,供奉诸位菩萨。每逢尊神寿诞日,街坊的居民喜欢集资还愿唱影戏,郑家班连续唱它三十日,戏目脚本从来不会重复。

  将军故里,寿星之乡。红动湘赣,脉连罗霄。长寿镇曾是湘鄂赣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天主教堂苏维埃旧址,仙姑岩红军营,长寿秘境,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长寿街正式纳入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名录,千年古镇的重要地位越加显露出来。

 

  作者简介:

  潘刚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注地域文化。结集出版散文集《四十之惑》《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人文密码》《与洞庭书》。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