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湖南作协
网站公告
文学湘军
作家访谈
新闻资讯
网上展厅
文学阅读
新书快递
毛泽东文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是:
湖南作家网
>
湖南省作家协会
>毛泽东文学院
2017-11-28
重构文学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个理论问题
2017-11-28
杨剑龙:当代文学批评要有人文精神担当
2017-11-28
王建会:文化创伤操演与创伤话语建构
2017-11-23
金宏宇:新文学的版本批评
2017-11-2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关键词阐释
2017-11-20
何平:“史诗”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
2017-11-20
韩传喜:批评与创作当相互砥砺
2017-11-20
夏语冰:文学就是创造
2017-10-25
吴岩:中国科幻发展的路径
2017-10-20
张冠华:新时期文艺理论界四“癖”之反思
2017-10-20
南帆:文学理论能够关注什么?
2017-10-20
夏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西文论之争
2017-10-20
徐剑:从最真实的生活中淘一口新史诗的世相之井
2017-10-20
梁鸿:作为“知识”和“文学”的批评
2017-10-20
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
2017-10-20
方岩:“卑贱意识”与作为历史证言的文学批评
2017-09-26
雷达:对近年理论批评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2017-09-26
南帆:没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必将枯萎——谈文学理论的现实品格
2017-09-26
李春青:在“体认”与“默会”之间——论中西文论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趋同
2017-09-26
李舫:重建中国书写的神圣职责
2017-09-26
张燕玲:建构日益丰富阔达的文学格局
2017-09-22
吴岩:中国科幻思想的流变
2017-09-14
张丽军: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和崇高美学
2017-09-14
张向荣:文学是人类真实境遇的写照
2017-09-14
丁国旗:当代我国文论建构的突围之路
2017-09-08
咸晓婷:唐代文学家族研究的新体系与新建构
2017-09-08
王洪军:汉代谶纬的形成与文学理论价值
2017-09-08
赵兴红:中国精神与新时期劳动英雄的树立
2017-08-29
雷文学:现代文学 老庄记忆
2017-08-29
王洪琛:故事、反故事与当代艺术
2017-08-29
易晖:神秘主义在当代文学的挫败与恢复
2017-08-29
何建明:让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鲜活起来
2017-08-29
单小曦:《文学存在方式研究:当代文学本体论的有效探索》
2017-08-29
王汶成:《文学话语:当代文论研究新转向》
2017-08-24
严家炎:我看金庸小说
2017-08-11
朱中原: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2017-08-11
林雅华:文艺批评与文化认同之建构
2017-08-11
艾士薇:重审克里斯特娃与中国——评崔柯的《克里斯特娃文本理论研究》
2017-07-31
王怀义:文体如何是革命性的
2017-07-31
乌·纳钦:文学的“密码”及其共享
2017-07-31
林雅华:重构文艺理论的社会、历史与政治向度————记“当代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17-07-31
王晓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问题
2017-07-31
徐艺嘉:“审智”时代,文学需要重建认知基础
2017-07-31
高楠:贴近文学实践是当下文学理论建构的要务
2017-07-27
吴福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性
2017-07-12
余岱宗:中国文论的原创焦虑与阐释优化
2017-07-12
孙绍振:医治学术“哑巴”病 创造中国文论新话语
2017-07-12
刘大先:生活多样性与文学理想
2017-06-29
高建平:论文学理论的性质
2017-06-29
马平川:散文创作应警惕
2017-06-29
吴晓东:废名小说“文章之美”
2017-06-29
范小青:写小说和造迷宫
2017-06-29
赵目珍:先锋的烈度与传统的深刻——赵思运诗歌论
2017-06-29
李蕊:乡土揭露与现代反思——评短篇小说《玩玩盖楼》《大勇的黄牙》《孤独之囚》
2017-06-23
温儒敏:怎样读《围城》
2017-05-31
王伟:域外交流视角下的《楚辞》研究
2017-05-26
季进: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多音性和多地性
2017-05-26
王伟:域外交流视角下的《楚辞》研究
2017-05-26
沈立岩:文学与人同在
2017-05-22
杨义:文学与图
2017-05-17
朱惠国:古代词乐、词谱与域外词的创作关联
2017-05-17
李掖平:文艺批评要着力维护“灵魂健康”
2017-05-08
汪政:大历史中的个人史——评房伟的小说《中国野人》
2017-05-08
赵辉: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
2017-05-03
一舞剑器动四方——读王开林散文集《天地雄心》
2017-05-03
腹有诗书气自华——记汤素兰
2017-05-03
廖可斌: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017-04-12
李壮:文学评论要拒绝“套路”“黑话”
2017-04-07
许芳红:豪放词风的形成
2017-04-01
《沧浪之水》的书里书外
2017-04-01
王跃文散记
2017-03-22
郦波:亲近诗词,把丢失的自我找回来——郦波教授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演讲
2017-03-22
李玉 查建国:探索中国与西方文论对话路径——“首届西方文论中国问题研究高层论坛”召开
2017-03-22
曹文轩:这里也有很好的风景
2017-03-07
盖建平:不断被发现的“文学本体”
2017-03-07
陈培浩:2016文学批评:构建文学话语的中国视野和文化自信
2017-03-07
朱万曙:空间维度与中华文学史的研究
2017-03-02
无悔的坚守
2017-03-02
梁老师二三事
2017-02-22
毕飞宇:作家要永远相信读者比我聪明
2017-02-21
张丛皞:文学的惯性和有限的风景——2016年中篇小说印象
2017-02-21
沈苇:当诗歌面对地域和时代
2017-02-15
黄德宽:汉语史研究要避免落入新材料的陷阱
2017-02-15
张江:开放与封闭——阐释的边界讨论之一
2017-02-04
延保全 王琳:《试论文学“流动空间”的建构:以金宋文学为例》
2017-02-04
郑杰文:空间维度与古代文学研究
2017-02-04
江魂·船魂·民族魂——廖静仁资江系列散文创作概评
2017-02-04
有关头发
2017-01-20
雷达:对“小说戏剧性”的创新性阐释
2017-01-18
2016年中国文学研究回顾:探究古代文学经典价值的当代转化
2017-01-18
2016年中国文学研究回顾:现当代文学研究热点待深化
2017-01-18
“跨世纪文学”的文化构想
2017-01-18
构建中国新媒介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2017-01-18
陶渊明与传统中国的家园世界——兼论古典诗文中“白云”意象的转喻意义
2017-01-05
蒋子丹旁观
2017-01-05
少鸿二三事
2016-12-30
李婵娜:宗教史中的文本叙事与历史建构
2016-12-28
林语堂对当今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开明英文读本》为例
2016-12-22
陈应松:由中篇到长篇
2016-12-05
张丛皞:“中和之美”之于当下文学创作的意义
首页
1
2
3
4
5
6
...
10
末页
更多>>
文学资讯
AI为科普科幻领域带来哪些发展新动能和挑战
《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在京发布
2025国际布克奖短名单揭晓
新大众文艺:从打工文学到素人写作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更多>>
文学阅读
彭秀平:春风吹过上堡
谢永华:甜蜜的呼唤
张雄文:老桥
汤江峰:他是一本书,耐看耐读
郭丁文:沧溪三古
更多>>
作家访谈
盛可以、傅小平:“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形态”
当人工智能秒成诗,诗人何为?
韩少功:文学因事而作因时而变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