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浏阳市作协 龚芯莹 时间 : 2025-11-19
分享到:
冬雨微寒,文心炽热。在浏阳市古港镇溪上溪民宿的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改稿班正温暖进行。这是浏阳市作家协会“四季阅浏阳”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更是其长期致力于打造“素人写作”、培育文学新人的生动缩影。
精准点拨:
从“迷茫”到“明朗”的创作引航

面对采风团成员提交的一摞稿件,编辑老师们展开了细致入微的面对面赏析。从洪佑良的《荧屏的B面》到龚芯莹的《失败五十一次后的回甘》,每一篇作品都得到了尊重与关注。编辑们不仅精准把脉每位作者的文风特色,更围绕“如何更好地表达其本意”这一核心,与作者共同探讨修改方向。
“创作需从‘多积累生活素材、深挖内在意蕴、注入情感温度、赋予作品灵魂’几个方面下功夫。”编辑们一语中的,指出提升作品生命力的关键。针对会员们普遍关心的“如何提升上稿率”问题,编辑团队给出了四字真言:“发现”“勤奋”“视野”“境界”。他们鼓励作者练就一双敏锐的“发现眼光”,勤于捕捉灵感;以高频创作锤炼笔头功夫;通过海量阅读拓宽文学视野;最终追求主题的升华,力求作品新颖深刻,融入“大我”格局与普适哲思。在热烈的互动环节,编辑们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刊物版块布局与热点题材需求,为基层写作者送上实打实的“创作干货”。
理论升华:
“作家爬坡法”与文学沃土的培育

浏阳市文联副主席彭晓玲寄语大家,文学源于热爱,要有想写就写的激情,随着时间和心境的变化原来想写的感觉和内容会逐渐消失在风中,所以要勤奋,多写;要拓宽视野,加强阅读;要提升境界,常写常思,不断拔高,一年比一年有进步。

浏阳市作协主席潘文在致谢中,深情赞誉编辑们的“点金之笔”如同温暖的航标灯,为在文学道路上探索的会员们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她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要静心研习、精益求精,将此次所学融会贯通。她说,下一步一是要要静心沉淀,消化吸收,不仅“听其言”,更要“会其意”,真正理解每一条建议背后的文学原理和良苦用心。二是要制定蓝图,大胆取舍,不是机械地“打补丁”,而是准备要敢于对不合适的部分进行“外科手术”式的调整,甚至是重写。三是要潜心打磨,追求极致,像一个匠人一样,对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进行反复推敲,努力让作品离“完美”更近一步。
潘文主席的叮嘱,最终升华为一套清晰而富有感召力的“作家爬坡法”,为本土作家的成长描绘出清晰的路径图:一阶:怀抱“天赐福泽”,扎根沃土”。她呼吁作家们珍视浏阳这片文学热土的深厚滋养,紧握名师亲授的“金针秘诀”,夯实根基。二阶:锁定“凌云壮志”,匠心深耕”。鼓励作家们树立高远文学理想,以铁骨开路的毅力与匠人精神,打磨出能够“破壁而出”、走向全国的精品力作。三阶:投身“时代洪涛”,共筑盛景”。期望作家们以笔为旗,描绘火热的生活图景,通过聚沙成塔、汇木成林的力量,共同将浏阳文脉推向全国高峰,让乡土文学在新时代绽放璀璨星辉。
润物无声:
让文学回归大众,让书写成为本能

这场改稿班,如溪水般润物无声,悄然浸润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文学心田。它传递出浏阳市作协坚定的理念:写作并非精英的专利,而是如同山泉,人人可触、可感、可拥有。它无需华丽的辞藻堆砌,最宝贵的是源自生活的真挚情感与独特体验。
以此为缩影,浏阳市作协正持续坚持“出人才、出精品”的导向,通过系列培训、采风、改稿班和平台搭建,有组织、有体系地鼓励每一位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勇敢拿起笔,记录时代变迁,书写烟火人生。
未来,在作协的持续耕耘下,预计将有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字,如浏阳河般奔流不息,共同浇灌出浏阳文学的沃土,让更多文学新星在此绽放光芒,推动浏阳文脉迎来更大的繁荣与生机。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