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绘本、幼儿文学:在文学与艺术的交汇处欣欣向荣 | 第十二届儿奖述评

来源:中国作家网   时间 : 2025-11-18

 

分享到:

近四年来,儿童绘本已成为出版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数量的迅速增长与质量的显著提升,呈现出中国原创绘本现阶段发展态势、整体样貌、艺术特点及创作水准。题材丰富、意蕴丰厚、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这次参评绘本的突出特点。绘本的文字作者,多有幼儿文学创作背景,倾向于幼儿文学的美学样态,画家寻找的文字脚本也多从幼儿文学文本中选取。原属幼儿文学的创作力,正在向绘本区块转移

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中设置儿童绘本类别,具有其相应的背景和专业基础。此举除了特别针对儿童当下阅读的现状,更在于确认了绘本的儿童文学属性,包括确认绘本的图画本质上是一种借以表达文学内容的特殊语言。这种“确认”也显示出了该奖项设立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评选目的和价值意义。本届共有300多部绘本作品参评,反映出四年来儿童绘本已成为出版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数量的迅速增长与质量的显著提升,呈现出中国原创绘本现阶段发展态势、整体样貌、艺术特点及创作水准。题材丰富、意蕴丰厚、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是这次参评绘本的突出特点。

图文同构 各具神采

时代风貌、社会图景、科技成就、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儿童的现实世界,儿童在家庭及学校的生活,儿童的内心情感与想象,都成为绘本的题材,其中蕴含着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文学观,成就了一部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蔡皋的《不能没有》以跃动的诗心、满怀的爱意描画孩童的理想国,物象美好,景象生动,随性自在,一任天真;弯弯、刘雪纯的《妈妈的剪影》以白色衬底与彩色剪纸的组合,讲述家庭的故事,汇聚非遗文化、乡村振兴、家风传承等内容;周翔的《我和爸爸逛巴扎》通过维吾尔族父子逛大集的寻常一日,渲染新疆多民族地区丰茂的物产与人们富足安宁的生活;白玛娜珍、王光的《马鹿卓玛》则从藏族少年顿西救助马鹿的独特角度,传递动物与人平等尊重、相互守望的自然观;孙昱、杨鹁的《村庄变了》透过小村庄的变化,展现国家战略从简单的资源开发到生态保护下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徐斌、俞寅的《爸爸的茶园在山顶》描绘茶园的四季美景、采茶制茶的过程和孩子们在茶山嬉戏、劳动的欢乐;薛涛、朱成梁的《一双大鞋》从孩子的眼睛看手作大鞋的老姑夫、雪乡的风物风情;陈巽如、贺鹏的《炒豆粉 香喷喷》以孩子走亲戚为线索,描摹老长沙的街巷、店铺、小吃,以及家长里短中的人情世故;黄小衡、夏克梁等的《外婆家在江南》刻写江南小镇民居,描绘百姓劳作生计、家乡守望的传统……这些绘本凭借题材主题的各不相同、文风画风的各具神采,具有了突出的阅读价值。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图文同构的体裁样式。创作者借助特定媒材、风格及技法的选择,在造型、构图、色彩等视觉要素上投注功力,努力呈现精彩的图景、精美的画面,以图文的叠加与交互,栩栩如生地刻画角色,形神兼备地描摹环境,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力透纸背地渲染情绪,意在言外地烘托氛围,最终获得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比如曹文轩、任保海的《乌鸦眼》讲述一个男孩遭受猜疑、自证清白的艰难过程,画家选择以黑白为基色,用钢笔画精细勾勒人物、刻画场景,让画面呈现出素朴的写实感与刚柔相济的美感,贴合了文本与文字的调性。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九儿的《鄂伦春的熊》则以斑斓的色彩描绘老人和孩子秋季走进原始森林的一段旅程,整部绘本如同徐徐展开的动态长卷,天地山川、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的千姿百态,从层林尽染到白雪皑皑的四季变迁的景象之美,尽在其中,烘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小而精的综合艺术

绘本的故事形态需要考虑其体式的空间限制及翻页推进节奏,无论是布设单线还是复线,绘画叙事的起承转合都依靠创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安排。大吴的《台风天》以时间为线索描画一场大台风的来去,台风中的人物、动物与景物,有着细致入微的动态勾画;画家的另一部作品《不要动一只蜗牛》,则选择了分合中有交互的双线叙事,将一只蜗牛引发的大小事讲述得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和畅团的《萝卜大厦》讲述了众多兔子兴建而后毁损一座萝卜大厦的荒诞故事,繁复的构图中隐含大量可供读者品味的细节,主题意涵也十分深刻。该作者参评的另一部绘本《捉》却是完全两样的简约风格,以留白配合灵动的造型及冷色调,轻巧贴合故事场景及氛围。绘本讲怎样的故事及怎样讲故事,是创作者构思与创意的发力点和着力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艺术完成状态与水平。

同样受空间的限制,绘本的文字通常是少而精的状态,要与图画形成合力,亦要有均等的支撑力,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文字用于表达对话、时间线索、内心活动、声音等画面不擅长的内容,语言风格的选择与故事及画风相互关联契合。诗性、唯美的绘本,比如蔡皋的《不能没有》,高洪波、李海燕的《图书馆之夜》,金波、朱成梁的《叶子里的春》、王宜振、李春苗的《风是一个淘气鬼》等作品,其中的文字本来就是诗歌的体式,语词精粹、优美,情感丰沛、饱满。而众多散文体、叙事类儿童绘本的文字,也都有幼儿文学的特点,简明、单纯、生动、活泼,颇有情趣、意趣和童趣。比如刘洵的《谜语》,叙述文字平和温婉,情感抒发素朴真切,描绘孩子对外婆的思念时自然引入多首童谣,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语言形态与叙事层次,更使绘本的文学性得以凸显。王笑笑的《想起你就笑》同是以爱与怀念为主题的绘本,小女孩对逝去外婆的深切情感,在画中各个人物夸大的动作、表情里,更在文字的一段段独白与对话中,笑与泪关联着生与死,抑扬之间,积聚起打动读者的情感力量。

儿童绘本与其他儿童文学体裁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语言艺术,而是融会语言、绘画、平面设计、书籍装帧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但儿童绘本具有文学性和儿童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文学性和儿童性反映在题材与主题层面,在角色塑造、情节展开、环境描摹等叙事文学要素层面,同时也体现在其无所不在的儿童视角,在其表达的思想理念、情感情趣上。在儿童绘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与儿童文学别无二致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与艺术特点,从角色到故事,从调性到情趣,儿童性及儿童接受成为焦点与核心。儿童绘本包含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与坚守,对友爱、团结、互助、勇敢、坚毅、智慧的褒扬,对好奇心、想象力、游戏精神的推崇。郭振媛、朱成梁的《我的牙去哪了》,彭懿、田宇的《我们的布老虎逃走了》,韩煦的《章鱼先生要比赛》,愚一、王祖民的《噔噔噔》,汤汤、贵图子的《鸡同鸭讲》等参评作品,儿童文学特质鲜明,以好玩的夸张、奇妙的幻想,激扬童心,张扬童趣。

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设立儿童绘本类,事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论证,评选标准广泛征求过专家意见。达成的共识主要包括:作家和画家来自中国本土,或作品在中国首次出版,内容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的思想、生活及文化;有儿童本位立场及儿童视角,贴近儿童心理需求与欣赏趣味,具有儿童情趣;图画文字一体共创,能够实现图文的交互及增效;有故事性、诗性,文字部分具有文学的形态和品质,力求文学与艺术之间有恰切的均衡及交融。以此标准,评选委员会优中选优,按比例、分阶段推荐作品入围,《不能没有》和《妈妈的剪影》两部最后脱颖而出赢得了奖项。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两部绘本有着图文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独到精彩,观照了本土与世界,接续了传统与现代,能够代表四年来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成就,两部作品的三位创作者均为画家,他们在文学表达上所下的功夫、展现的功力尤其值得赞赏与鼓励。

幼儿文学与绘本的分流及交叉

如何让儿童文学奖中的绘本有独立的指标体系与引导方向,同时跟绘本类其他奖项拉开一定的区分度,是首次评选非常重视并进行过认真考量的。绘本是非常注重创意与装帧设计的读物样式,又有虚构与非虚构的大类区分。从国际绘本趋势来看,认知类非虚构绘本在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齐头并进,专属儿童的小类,已经纳入了动物角色拟人手法及孩子青睐的故事元素。未来的评选是否更多聚焦创意设计,把更多非虚构绘本、立体书、玩具书列入评选范围,或者赋予设计元素更多权重是需要讨论的。基于对绘本图文一体完成的确认,作者独立创绘与文字作者加图画作者的合作相比较,在评审中是否列入优先位序,也需要予以关注。

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选列有幼儿文学专项,从报送的作品看,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下滑,本着不降低评奖水准的原则,幼儿文学类最终未能评出。对照这四年的创作状况,也是其总体态势的反映,深究其中,可能有发表刊物、出版机会及回报等客观原因,儿童绘本兴盛带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绘本的文字作者,多有幼儿文学创作背景,倾向于幼儿文学的美学样态,画家寻找的文字脚本,也多在幼儿文学文本中选取。原属幼儿文学的创作力正在向绘本区块转移。幼儿文学与儿童绘本的分流及交叉状态在这次幼儿文学报送作品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比如有的作品标注为儿歌,而书籍本身采用的是绘本的形制,以后的评奖如何评判这类跨类别作品需要进一步明确,毕竟体裁的兼容在创作中越来越常见。

幼儿文学不应也不会被儿童绘本遮蔽。未来四年我们期待幼儿文学在童谣、诗歌、故事、童话等多个门类中有更多作家的创作关注与全情投入。典范的、为孩子喜闻乐见的幼儿文学,主要描绘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体验,能呼应幼儿经验,反映幼儿想象与感受,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呈现幼儿期孩童的精神气质与纯真美态,有着明朗、温暖、欢快的情感基调,有着简明、规范、生动、口语化的文字,以文学的丰富与优美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他们贴心的陪伴,促进他们的身心成长。由衷期盼下一届评选,幼儿文学能有佳作问鼎奖项,与儿童绘本携手共进,各美其美、比翼齐飞。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