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5-10-20
分享到:
日前在北京启动的“中国作家驻村计划”,是文学界积极响应国家“文艺赋美乡村”号召的重要举措。该计划倡导作家走出书斋、深入田野、扎根人民,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生动实践与深刻变迁。这不仅是一次汲取创作灵感的“文化采矿”之旅,更是文学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延续了自鲁迅、柳青、周立波等前辈以来,中国作家深情关注土地、书写人民的优良传统。
根据计划安排,我省作家胡丘陵作为首批驻村作家之一,入驻云南大理。18日,在大理凤阳邑古村落,胡丘陵聆听了86岁村民杨德龙讲述村庄历史,并与村民周品镇同吃同住。胡丘陵表示,尽管自己生长于农村,也曾在乡镇工作,但此次驻村,他怀着“清空”自我、虚心学习的心态,暂别熟悉的语境,努力融入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用心倾听苍山洱海的呼吸,感受白族同胞的热情,观察古老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的新生机。
他坦言,在完成诗集《八十三个乡亲》后,一度感到“诗囊羞涩”,而这次驻村经历将为他带来新的泥土滋养。就在驻村当天深夜,他提笔写下这样的诗句:“我用诗的张力,掰开/这枚乡村的核桃//根须,将昨天和今天/缝成一部电视剧//茶马古道上,石板的裂痕中/长出,草鞋的坚韧与跑鞋的弹性”。
胡丘陵还表示,此次驻村不仅是捕捉古老乡村肌理在现代文明叩问下的细微颤动,发现乡村之美、描绘乡村之变,更是将“感性见闻”升华为“理性见解”的宝贵契机。他提到,其博士生导师吴毅教授的著作《小镇喧嚣》之所以长期畅销,除了学术深度外,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基于扎实的18个月乡村田野调查。胡丘陵计划运用社会学田野研究方法,对大理多个村落的治理模式和文化赋能机制进行深入比较研究,重点关注“艺术介入乡村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晚餐时分,村民周品镇热情地邀请他共饮自己泡制的桑葚酒。胡丘陵品尝后感慨道,这酒虽不及五粮液华贵,却是大地孕育的粮食精华,质朴而真诚。他表示,此次大理之行,是一次诗意的抵达,更是一次精神的启程。他将以优秀的创作成果,回报中国作协、《文艺报》、《诗刊》和中国诗歌学会的支持,感谢云南、感谢大理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慷慨赠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