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书快递

葛取兵《云上的村庄》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5-09-04

 

分享到:

9fcc4189-d641-4014-a894-0ee41e63bd2b.png

内容简介:

《云上的村庄》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了37篇散文,15万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乡人,村庄的灵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湘北乡村的人物,写父母亲人、乡邻师友,通过人物的生活细节和命运轨迹,反映乡村社会的真实面貌,呈现出世间的悲欢离合。

第二部分:乡食,村庄的味道。对乡食的描写充满情感与记忆,展现了乡村食物的独特风味和背后的文化意义。乡食不仅是食物,更是连接人与故乡、家人之间情感的纽带。通过回忆童年时的家常菜,或是逢年过节的传统美食,展现的是食物背后承载的亲情、友情和乡愁,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温暖和怀念。

第三部分:乡俗,村庄的记忆。文章中的乡俗,是裹着山风、飘着水汽的,带有湖区独特的质地。耕作、收获、市集交易、邻里交往、家庭聚会等等,在作者对乡村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无论是怀旧、思念还是对环境变化的忧思,流淌的是湖区乡村生活的质朴、温润,点点滴滴地激活读者的情感共鸣。

全书从湘北那片狭小的土地云伏冲小山村出发,深人挖掘湖湘的风土人情,探索荆楚之地的人和事,以此表达一种精神的展望,触及人性的痛点,彰显生命的尊严。

《云上的村庄》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呈现乡村生活史、万物自然史和时代变迁史,为“故乡”这方水土再一次注入了新的色彩,是一部新时代中国乡村志,为读者呈现文学观和体认中国的路径。

249116c2-a298-4b5b-9544-bd4a77c83627.png

作者简介:

葛取兵,湖南临湘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岳阳市作协副主席。在《湖南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天津文学》《边疆文学》《青年作家》《小说界》《文学港》《青春》《芳草》《雨花》等报刊发表作品,有作品《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转载,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高考试卷和50多种选本。著作9部。获得第三届湘江散文奖、第三届吴承恩文学奖、首届全国生态文学奖,全国小小说年度评选二、三等奖。

精彩节选:

父亲与一粒山椒的相守

又是春分。

父亲站在日历前喃喃自语。他时不时摇晃到窗前,盯着马路对面的珍珠山,眼光中闪烁着一丝渴盼一份期待。我知道父亲是惦记山上的山椒子。此时正是生机盎然,丰沛充盈。

父亲今年八十高龄了,前两年虽不说是健步如飞,也还行走自如,对山有着深情的热爱,最喜欢上山采蕨扳笋子摘栀子花,空手进山,满载而归。说老就真的老了,因为腰椎骨质增生,影响到双脚,从去年开始行走都很困难,爬山就谈何容易。再说八十岁的老人独自外出,做儿女的很是担心。山椒大都长在密林之中,草木葳蕤,藤蔓丛生,荆棘缠绕,要采摘也并不容易。执镰刀,背背篓,披荆斩棘,寻觅山椒树的踪迹,对一个老人来说何等艰难。但在父亲的脑海中有一幅活地图,树的踪影了如指掌。一棵柔弱的树,枝叶扶疏,绿的叶,绿的山椒,缀满枝头,年年春天就蹲守在某一个具体地点等待着父亲的如期而来。父亲说,采摘山椒,万不可残害树的性命,对树们要温柔,用木钩将树枝钩下来,轻轻掐下结满山椒的细枝,丢进随身携带的背篓里,手一松,树枝又挺立在阳光中,格外精神。树,最懂感恩,来年依旧还你一树沉甸甸的果实。可惜这只是过去的时光了。我恍若听到父亲长长的一声叹息,无奈,甚至有些落花流水的落寞。

父亲立在春光的背影里,长久地惦记着。

山椒是洞庭湖畔山丘的一种常见落叶灌木,也是南方山野中一种平凡朴素的植物。山椒子更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有时也会跑到山林的小路旁、抑或守在水边与你咫尺相逢。山椒子又名山鸡椒、木香子、木姜子、辣姜子、山苍子、珊瑚椒。每个地域都有自己钟爱的叫法,昵称的背后隐藏着一股热爱。山椒树茎、叶、花、果实都散发着一股天然的辛香,好闻,怪不得有不少的地方称之为过山香、满山香。我喜欢这种称呼,一股浓浓的诗意,念着念着就满口生香了。

山椒花可算一年当中最早的山花了。只不过那花过于细碎,入不了人的法眼,通常很少引人关注,只能独自守在山坡上芬芳四溢。二月初,湘北山野依旧沉寂,山林尚未从冬眠中苏醒,万物还在沉睡着,大多数落叶类树木的枝条还是光秃秃的,山椒却早早地开起花来。一树嫩黄,让人心生爱恋。山椒花是点燃山野春天的第一把火。“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原本是赞美春梅的诗句,要是明朝那个并不出名的道源诗人在山野中遇见过山椒花,他一定会毫不吝啬地夸奖它。

进山,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与山椒子的偶遇。它不像一些不常见的珍稀植物,一定得在那种荒无人烟的深山才能被寻着,但很多时候想要寻到它那一颗颗翠绿圆润令人着迷的身影也需要几分运气。穿行在山地中终于遇见一树淡黄的花影,那就是山椒花了。成群的小黄花儿簇拥在光滑的裸枝上,一粒粒精神抖擞,小巧精致。贴近细看,山椒开六瓣小花,花内结构繁复,看上去满满一小苞;许多小苞聚于一簇,就成了花团;小花特别繁密的挂满枝条,远远瞅着酷似一条条淡黄色花棒,许多花团聚于一树,就成了花树;许多花树聚于山野,这就是山野的早春了。它们的花事像早春的风一样轻微。三月,山椒收花。这时节,湘北的山野才真正开始烂漫起来。各种草木争先恐后绽露花容花貌,远望沉静,近观热烈,像山村里的一群女娃,随着春风的一声吆喝,不约而同地穿上最干净最美丽的新衣裳,一起亮出来,彼此独立又遥相呼应,把原本寂静的山野搅得热热闹闹的。身处山野,沐浴春阳,看山花初开,品味着香魂,怦然心动,来自山野的温馨,在这一刻不知不觉盈满我们的丹田。

早春山野轻淡的花事,朴实的父亲不会在意。父亲在意的是山椒子,花事一完,立夏刚到,就结出一粒粒小果子,绿豆大小,圆形,青色。柔韧有弹性,皮嫩肉脆,包被着的核也只像软骨一般。正是这个时节,山椒子成为乡下人一种很好的餐桌美食。此刻,他一定会呼朋引伴,叫上陈爹、江爹几位老伙计趁着春光的尾声,披着夏阳的翅翼,一路穿过鸟鸣清幽的山林,走入春色深处的山峦。半天的光景,带回来的是一篮子鲜嫩的山椒子。

回屋,父亲并不急着歇息,而是与母亲一道忙着挑选山椒子,一边小心翼翼地一粒一粒摘,一边细细地说着山上的见闻,午后的阳光照在两个碎碎念的老人身上,小院里便有了一幅特别安祥的画面,那是一道春末最后的风景呀。此时,我有一种冲动,把眼前的情景定格下来,以时光为证,记录一个初夏的午后,一间老屋,两个耄耋的老者和一段缓慢的传统时光。

山椒子除掉枝叶杂质,用清水洗净,晾干水,然后用适量的盐腌一个小时,加上剁椒和拍碎大蒜、芝麻油,搅拌均匀,腌制半小时,就是一道爽口的美味了。大蒜莹洁剔透,有着玉的质感,山椒子青翠鲜活,充满了动感,加之红亮亮的辣椒点缀,盛在乳白色的瓷盘,这哪里是菜肴,分明是一件雅致的艺术品,让人不敢轻易举箸。不过,山椒的清香实在太过诱人,怎能忍得住,伸筷便夹,入口有一种很浓郁的辛香味,微辛微辣微麻特香,非常爽哦。最好是现腌现吃。色香味俱全,让舌尖心尖不由自主的痉挛。我甚至觉得这种味道不是通过舌头感知的,纯是嗅觉,吃得惯的人觉得特别香。吃不惯的人会觉得它味道有点冲,有一点象芥末。初次相遇,是不容易接受,但随着时间转换,多次品尝,胃蕾渐渐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喜欢。

过程如此简单,但要花费父亲一整天的时间,大山深处青青的山椒与红红的辣椒相逢,成了最刺激味蕾的美食。绝对是味觉和神经的绝妙碰撞。大蒜和山椒子,好像它们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姊妹,都有辛辣味,但融合之后,会有美妙的辛香味滑入口中。一个精心的种在菜园里,一个生在荒芜的山野中,在同一个时节,它们机缘巧合的碰撞,然后相融,成了一道别的食材难以复制的美食。鲜嫩的山椒子,犹如花期,只有那么几天绚烂着开放。为了长期贮存,一般是用坛子泡制,放置时间一久,会渐渐变黑,失去了颜色,但味道不变,甚至会更加醇香。做红烧鱼、鱼火锅的时候散上一把,鱼的味道会无比鲜美爽口。甚至炒茄子豆角也是极好的佐料。爆炒牛肉时加上山椒子,,和少量小米椒,既保持辛辣的鲜香,又有一种混合了柠檬、罗勒和香叶的浓郁香味,是夏日里一道十分开胃的美味。舅佬在湖南怀化地区工作,曾经陪我吃过当地著名的“芷江鸭”,就是使用了山椒子做调料入味,从而形成特色美食。

我忽然明白父亲为何总是在阳春三月和金秋十月不愿进城小住,他是眷恋山上的植物们,春有栀子花水竹笋山蕨,秋有栗子苦槠金樱子,当然少不了山椒。每每看到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他制作的山椒,应该有些劳累的父亲坐在椅子上却一脸幸福的笑,那笑多么像秋天灿烂的金丝菊呀!很久我才明白,父母亲不愿进城居住那个高楼上的新房,原来他们是舍不得这些朴素、自然、纯碎的草木,这些一日三餐延绵不断的烟火的幸福。鱼腥草根、香椿芽、地米菜……,这些原本生长在野外,味苦、辛辣、刺激的植物,其实很普通,经父亲的精心调理,一转身,从山野中屈身厨房的小木桌上,毅然变成了我们不舍的味道,很独特、深刻。这是父亲用心做出来美味,才能让舌尖和情绪共出美好。在他的眼中,无论我们的心有多远,又走了多远,寻找着自己所谓的自由和幸福,远不如这样和家人一顿简简单单的午餐,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幸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结,或者心结。简单的生活,透着自然、质朴、欢乐、团圆。

其实在每一棵草木背后,无一不是讲述着底层小人物的命运、生活故事及乡愁。在我心中,父亲虽然是烟火中执锤的一介铁匠,却也有其柔弱的一面,布满厚厚老茧的大手粗糙,刺手,却有温度,父亲会做甜酒、会做蒸青椒茄子,会打苦槠豆腐……而每一碟小小佳肴的制作,都凝结着他深深的祝福。这些源自乡野的平凡之物,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总是能给我们的胃带来一些温暖,更是唇齿留香的美味。

那一碟小小的山椒正是如此。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