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艺报 时间 : 2025-08-07
分享到:
我从小生活在洞庭湖畔,是看着这湖水长大的,水天一色,舟船鸥鸟点缀。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水乡画卷。这片土地给了我观察世界的立足点,是我看待人生的根据地,我的成长与家乡的发展变化相依相随。目睹家乡的巨大变化后,身边人各种故事融进我的记忆,汇入我的感受,洞庭湖水也给了我创作灵感。
我从事文学写作多年,一直没有脱离过沸腾的现实生活,所写的作品也多是现实题材。《琥珀城》《从未走远》等,都是基于自己的体验与感受的艺术再创造,是现实生活给予的宝贵馈赠。
创作《洞庭人家》的5年时间中,我多次深入洞庭湖区采访,进行田野调查,不仅采访了100多位渔民,了解了他们三代以上的湖区居住史,还观察候鸟迁徙,调查湖区重大生态事件始末等,积累了大量一手创作素材。小说中的许玉珍寄寓了我深厚的情感。许玉珍总是散发着柔和可亲的母性光辉,在她身上有我母亲的影子。每次写到深情处我眼前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母亲的身影。母亲过世以后,我还是经常回老家住上一段。回到老家我才知道,我所念的不是故乡,而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父母都在,一家人围坐其乐融融,灯火可亲。这部小说就是写“家”的故事,写给所有正在为家园努力追梦的人们。作品取名《洞庭人家》,我想由宋家三代人的奋斗志,呈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代演变,展现湖区百姓从小家到大家再到国家强大兴盛的进程。在写作过程中,我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倾注其中,洞庭湖在小说中既是地理位置,更是湖区文化符号。我想通过芦苇荡、渔歌号子、鱼巷子等地域风物,不仅唤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展示代际更迭对社会转型轨迹的映射,再现湖湘之地的自然底蕴。
许玉珍的儿子、小说的灵魂人物宋明泽的成长就像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宋明泽的父亲宋长江,这位用脚步丈量洞庭深浅的老巡湖人,不幸在抗洪抢险中牺牲,最终将生命融入湖水的褶皱,恰如传统渔业文明的悲壮谢幕。宋明泽自部队转业返乡后,从一位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人生轨迹,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乡镇经济的野蛮生长——他创办饲料厂时赊购千头猪仔的胆识,以乡镇养殖企业大胆合并市肉联厂的气魄,到90年代末开发“洞郡王府”地产项目时的商业嗅觉,无不浸染着市场经济初潮的奔放气息。小说以洞庭湖生态变迁为隐性叙事主线,构建起宋家三代人“围湖—护湖—人湖共生”的生态演进轨迹。在搞建设才是硬道理的大背景下,洞庭湖畔一夜之间冒出许多带烟囱的企业与厂矿,产生的污染全部涌向了洞庭湖。2018年岳阳开启“守护一江碧水”至今,湖区人在洞庭湖畔掀起了一场上下齐心、脱胎换骨的绿色革命:坚持构筑生态屏障,通过“腾笼换鸟”,港口码头专项整治,以法治改善环境质量,破解“化工围江”。标本兼治之下,沿湖污染企业、厂矿或退出或搬迁,全部得到解决。这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在洞庭湖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段时间我就住在岳阳,现场采访了很多搬迁业主,他们经过思想斗争,最终还是想通了“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的道理,认识到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洞庭湖有了“喘息”的空间,长江岸线终于重获生机。起初我就想写一部家乡变迁的小说,初稿完成后,我在改稿会上听到了几位老师的宝贵建议,整理修改意见后,再次回到老家岳阳继续打磨作品,期间多次走访湖区渔民,成为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的一名志愿者。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经常跟随他们一起巡湖、守湖,不断思考如何把这部小说写透。我提醒自己:文学需要深入生活,需要倾听与思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应有勇气进行自我批评。
我想通过宋家三代人的命运起伏,书写一部改革开放40余年的地方志。从宋家第一代以许玉珍为代表的传统匠人精神,到宋明泽体现的改革突围意识,至宋明泽的双胞胎儿子云峰、云帆一代的科技创新型实践,这一演进过程呈现出湖湘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作品是想探索与发现新时代乡土中国的新面貌。现在的岳阳是中国最美的生态城市,是观鸟之都、旅游胜地,当《洞庭人家》的灯火点亮湖岸,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宋家三代人的创业史,更是洞庭湖人走向新时代的生态画卷。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