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梁伊涵:史笔写诗心 弦歌谱新章

——读谢宗玉散文集《千年弦歌》

来源:文艺报   时间 : 2025-07-23

 

分享到:

《千年弦歌》,谢宗玉著,岳麓书社,2025年5月

千载岁月如风,岳麓山的往来者仍络绎不绝。翻开《千年弦歌》,仿佛跟随作者谢宗玉推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纵深处的柴扉,踏上由自卑亭通往登高路的君子之道,看见儒释道的雾岚在山林间流转,听见“朱张会讲”的论辩穿越八百年时空。这部散文集以诗笔勾连史料,在考据与想象中,重构了一座文化名山的精神谱系,让岳麓山在流动的文明中越发鲜活,永葆生机。

思想烛照文化史料

谢宗玉的文化散文,始终在学术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之间寻找平衡。行文绝非史料的罗列堆叠,而是以漫话交谈的方式,将史料典故转化为个人化的精神勘探。在《麓山佛道儒:莫道君行早》中,他从碑文考辨入手,提出儒道文化不可能晚于外来佛学的论断,通过重新考据岳麓山文明源头,打破了传统认知的窠臼。对岳麓书院起源的考辨,体现出谢宗玉学者型作家的笔力温度。

《朱张会讲:刮一场思想的东风》中,谢宗玉以在场叙事的姿态切入会讲现场。潭州知州刘珙前期精心铺陈设计,书院主持张栻多次沟通准备,慕名前来的官僚儒宿的形态反应俱真实可感,烟火气十足。对会讲内容“太极说”“中和说”“已发未发说”深入浅出的讲述,揭示了理学的形成脉络和现实意义。诗性的文笔,在场想象与史学考据的交织,使《千年弦歌》的叙述节奏时而轻盈跳脱,时而厚重钻研,错落有致,极具个人风格和阅读张力。

谢宗玉热衷于探寻史笔未及处,以“史失求诸文”的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情。在《文天祥:留取声名万古香》里寻觅一代忠臣在潭州山水清音间短暂的闲适时光,既需要扎实史实支撑,更需要文人跨越时空的共情。而在《罗典、欧阳厚均及曾国藩的师生情》中,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教育功臣欧阳厚均被谢宗玉请入祠堂,个人的“不平之气”有了历史重量。论及杜甫与岳麓山的关系时,《杜甫:四时疾采薇》里既见“蓬勃草木慰藉诗圣之心”的文学想象,又有“采药为生”的生存实态。文人的精神观照与史家的中正立场,让历史人物在千年后仍能透过史籍闪烁人性微光。在《千年弦歌》中,历史人物不再是符号化的存在,而是有血有肉的“这一个”,诗与史在此圆融为一体。

文学赋能山水之姿

谢宗玉的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对岳麓山诗意的重新发现。他写爱晚亭“红叶流丹,如旌旆招展”,写白鹤泉“泉声清越,似叩击玉磬”,这些文字不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摹写,而是赋予山水以文化隐喻。在《放鹤亭:青木岚霭间的自然之子》中,他将苏轼的“冯虚御风”之感融入亭台意象,让物理空间成为精神栖居之所;在《自卑亭:自下而上君子道》中,他从“自卑”二字的语义变迁出发,写出传统士人心态的嬗变,使一座小亭成为文化转型的见证者。描绘赫曦台的“台基如船,翘角似帆”时,谢宗玉将其比作“航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之舟”;细数禹王碑的“七十七个斗折蛇行文字”时,赞其为“文明断代的密码”。岳麓山上的古建筑不再是爬满青苔的旧日砖石,而是沉默呼吸着的文化基因宝库。

从词海诗山中重构文脉源流,更见其诗心与史识的交融。在“诗话流芳”篇中,谢宗玉从韩偓的《小隐》、裴说的《道林寺》等冷门诗篇中,挖掘出文人与名山的精神互动;从齐己的“影浸无风树,光含有月天”出发,探讨晚唐诗僧对湖湘诗风的影响,这种解读不是孤立的文本分析,而是将诗词置于文化生态中考察;他的抒情也不是空泛的宣泄,而是扎根于历史细节的诗意凝视,将物质空间锚定为精神坐标,从而勾勒出文化浸润千年下的士人风姿。

对话激活传统基因

《千年弦歌》的现代性意义,在于构建了一座古今对话的桥梁。谢宗玉在梳理儒释道思想时,没有陷入文化保守主义的窠臼,而是以开放心态审视传统与现代的接驳。他写自卑亭时,既追溯“君子之道,自卑而高”的传统义理,又以湖南大学新生军训场景作结,写出青春昂扬对传统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在分析湘军崛起时,既肯定欧阳厚均教育理念的历史作用,又反思“洗劫南京”的道德争议,体现出史家的冷峻与作家的悲悯。

这种古今互照,在对“经世致用”思想的阐释中尤为显著。他从张栻“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写到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实践,再延伸至现代湖湘学子的务实精神,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思想传承脉络。正如他在《沧海横流,方显湖湘本色》中所言:“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匾额,不仅是历史的注脚,更是现实的镜鉴。”这种将传统思想资源与当代精神需求对接的书写,赋予历史叙事以现实生命力。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谢宗玉的书写还暗含着文化认同的深层思考。他笔下的岳麓山,不再是地域性的文化地标,而是中华文明互鉴共生的缩影:儒释道在此碰撞融合,士人精神与平民智慧在此交织,古代文明与现代思想在此对话。湖湘文化的渊源探流,其实是在回应“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命题。这种书写格局,让《千年弦歌》超越了一般的地域文化书写,具有了文明史的观照维度。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