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湖湘文讯

文学的种子——“新青年”写作营改稿行动之田耳小说班结业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3-08-12

 

分享到:

图片1.png

8月10日,湖南省作协(毛泽东文学院)与里程文学院联合实施“新青年”写作营改稿行动之田耳小说班正式结业。这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天充实的学习,全体学员不仅掌握了故事的结构技法,还解决了在写作上的困惑。

培训前半部分,田耳老师以几十部经典小说为例,深入剖析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与叙事风格。在阶段性的故事训练中,学员们接受了各项创作任务:从生活经历中搜集具有写作价值的故事种子;利用写作技巧将种子发芽,扩展成故事梗概;解剖自己的文学作品,按照结构重构故事框架;回顾曾经阅读过的小说、看过的电影,从中找出逻辑、细节上的漏洞,从而加强小说思维能力。

在为期三天的改稿会上,田耳、走走两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员们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也互相交流,各抒己见,碰撞出灵感与火花。田耳老师指出,写和改是两个方向的发力,要舍得割自己的“肉”。他通过分享最新长篇小说《秘要》的改稿过程,让学员们切身领悟到,只有学会改稿才能进入真正的职业写作。写和改都练出来,作品方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图片

结业会上,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在总结发言中,寄语全体学员:不管以后是职业写作,还是作为爱好,都希望大家能坚持继续写;每人都树立一个小目标,沉下心来,以3年或5年为起点,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进步,实现有层次的华丽转身;多观察体验身边的生活,关注时代的变迁;多加强交流,沟通式写作很重要;湖南省作家协会永远是你们的家。

省作协创研室主任贺秋菊谈到,湖南作协近年来大力支持青年文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和行动,希望大家在日后主动汇报创作的情况,有效沟通,培养好我们的文学队伍。

十天来,各位学员完全沉浸在写作的乐趣里,在干货满满的课程中完成蜕变。大家真诚地向湖南省作协、田耳老师表达感谢,并畅谈了思考和体会,分享了收获。


图片

批评有利于成长

陈王涵(万户)

图片

近两年来,我常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迷惘的感觉,一方面,我想要坚持自己纯粹的写作,与更社会化的东西保持一定距离,这固然是文艺青年们都有的偏执和幻想;可另一方面,自己又不得不面对为稻粱谋的焦虑。这种矛盾显然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群体性的;或许我正处于特定的年龄段(就像我在班里也是中间年龄),它尤其困扰我。可以说,我也是带着这个巨大的困惑来参加这次田耳改稿班的。

田耳老师的课程质量不用我多说,我最想要感激的是田耳老师的真诚。我常常会和朋友抱怨,现在越来越多的写作者毫无真诚可言,我看不见作品后面鲜活的生命,以及对文学的爱和信念。但田耳老师即使著作等身,不管在课堂还是饭局上依然保持着那股赤诚的劲,让我特别感动。最触动我的是田耳老师居然记得萧然的《犬袄》中出现的那个写作者是我。但也唯有真诚地伤人最为致命,我在田耳老师这里受到了别的地方从未受过的打击,但我丝毫不难受,反而更加感谢。

田耳老师评价我的《海明威》油滑,以及对《上好佳》的不佳观感,让我意识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对一个更为真诚的“故事”的理解上,我慢慢发现《上好佳》或许真的是文胜于质的作品。田耳老师对《上好佳》的批评,或许是因为我对故事讲述和读者接受层面的意识空白。很感谢您替我补足了这一点。

接下来是我想对同学们说的。课程中段的某一天晚上,我跑到了长沙目田书店拜访一位东北小说家,他叫金特。他写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地下文学、抽屉文学,我没有他的勇气和魄力,但我对他满怀崇敬。当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特说他写了二十年小说,一共发出来三篇。我想告诉我的同代人的是,这个国家其实有很多像金特这样的只为了写作而写作的人,希望我们可以共勉。


图片

写作不好,也没机会上酒桌了

罗志远

图片

研一结束的这个暑假,我回到好久不见的湖南省作协,仿佛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深感亲切和温暖。参加“田耳班”的活动,当听说自己得以入选时,我的内心的惊喜不亚于第一次投稿“湖南新青年写作营”一样,期待中又有隐隐的紧张。

期待在于,作为鲁奖得主、大学教授的田耳老师会用什么样的教学法帮助我们学习和提升。紧张在于,我作为一名尚是稚嫩的写作者,能否真正领悟和学到老师的课堂内容。

课程一共分十天,当看到群里发布课表的一刹那,坦白说,我心底咯噔一下,一是没想到课程如此密集、内容如此繁多;二是没想到居然每日还有“作业”要完成。但事后发现,作业是需要的,它可以把脑子里思考的东西转化成笔下成型的东西。

课程是在省作协二楼会议室进行,一共十名学员。我和其余九名学员,以及田老师的弟子还有旁听的学友共处一室。田老师稳坐在我的西北方,时而肆意谈小说的各项结构;时而举例各经典的影视和文学文本,我暗自琢磨,逐渐生成一种更为“自觉性”的意识;而第一次晚饭毕,田老师说我们一声不吭,也不喝酒,言语中颇有微词。我们只能尴尬而笑,仔细想想,却是太过拘谨的缘故。

事实上,我们上课初几乎每个人都较为拘束,一是彼此不熟,二则摸不清田老师的脾性,隐隐有所敬畏。随着一天天过去,这种情绪本有所缓解,可当走走老师到来之际,再一次爆发,且更近一步。

走走老师是一个言辞犀利的人,田老师也不客气地指出我的问题,从文本内到文本外,字字精准,字字扎心。我颇为沮丧,但也深知所言是对的,愿意接受。毕竟,早发现问题,总比晚要好。同时不由想起汪曾祺谈写作的几个点:需要贴着人物写、对于万事万物抱有好奇心、小说是语言的艺术......

时间来到活动的最后一个晚上,饭桌上,大家齐聚一堂,白酒啤酒轮番上,气氛一下变得不同。田老师露出的罕见的性情一面,同学们也不由放得开了,轮番给老师们敬酒。我不太会敬酒,站起来勉强开口,却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尴尬喝了两杯。田老师洞见十足,笑言,罗志远是真不懂敬酒啊。

诚如田老师所说,不论是写作还是敬酒,我都有大量的进步和学习空间。会写作重要,会敬酒也同样重要。但仔细想来,先学会写作比先学会敬酒更重要,毕竟如果写都写不好,也没脸上酒桌了。


图片

创作就像是“生活的剪辑师”

杨纪祥(北雪堂)

图片

在参加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班后,我对小说创作技法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在10天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从著名小说家田耳先生和走走老师身上吸取了大量的小说创作经验和技法。

首先,在小说班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构思和发掘小说的素材。田耳老师提醒我们,小说创作首先要有感性,有情感,有想象力,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创作就像是“生活的剪辑师”。

故事可以是虚构的,甚至是超现实的,玄幻的。但故事的内核应该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它反映的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人生困境,它提炼自现实生活的经验或见闻。小说中的人物尤其重要,要动用一切技巧让读者感觉到这些人真实存在,有血有肉,从构造的人变成自然的人。每个人的经验和见识不尽相同,所以作者应该写自己有把握的人和事,他自己首先相信笔下故事和人物的真实性。进而努力达到真诚——即挖掘最隐秘的情感,最深刻的动机。用大俗话讲叫“扎心”。

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田耳老师还教授了我们如何构建情节,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以佐证。他强调了结构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一个结构可以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而情节则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在课程中,田耳老师让我们进行了多次创作实践,通过现场点评和分析,帮助我们确立和完善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让创作更加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通过小说班的学习,我不仅收获了多方面的小说创作技能,而且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小说创作的艺术和美学价值,也感觉到了文学氛围下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碰撞。我相信,这次学习对于我的写作生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的小说传递更多的情感和关怀。


图片

真诚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品格

李晨玮

图片

我想,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为人处事,真诚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品格。很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为期十天的既短暂又难忘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的好老师,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充满激情的同学们,当然,还有我们这个尽心竭力为广大作者做好服务的作协大家庭。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十分真诚的人。我可以很放心地打开心扉,和大家进行酣畅的文学交流和探讨。

这次小说班是我上过的最精彩、干货最足的一次课程。经过高强度的培训和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我对自己的一些文学理念和创作思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往后的写作练习中,我也势必会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将课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不管怎样,我相信文学的本真是永远停留在那个地方的,无论我们以后走了多远的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关于情感,关于渴望,关于你所追求的,关于一切我们不容忽视的东西,你手中的笔,你写下的文字,永远都不会欺骗你。所以我将最诚挚的祝愿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永葆初心,锐意进取,写出最具真情实感的,无愧于自己的好作品。


图片

写作是一场进击

汪阳(王禾林)

图片

我喜欢卡夫卡小说里面的“城堡”这个意象,它是一个很纯粹的东西,真实,但又无时无刻不充满荒谬。我时常把写作看作是一场进击,向永远也无法抵达的“城堡”进击。在这进击的路上,那些技巧、手法以及风格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唯独故事最有可能是我自己的。故事它逃不掉。讲出一个好故事很难,但它可以有,我可以在没有天赋的情况下讲出一个好故事。

当然我的确要承认写作是要靠天赋的,可天赋有没有是我改变不了的。我唯独能改变的是我的习惯。一个写作者能否习惯逼自己去把一个故事的情感细节想周全、能否习惯融入自己的故事去写去为它担忧为它快乐,这些对我而言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这十天跟随田耳老师学习,不管是写小说还是改小说,都直接从意识层面解惑于我。在这十天,我知道了其实故事才是最接近于文学无限可能性的那个,写作要的是务实而不是务虚,讲一个纯粹的故事更要去纯粹地活着,千万别弄成一潭死水,那样就算讲出的故事看得过去,也是没有情感经不起推敲的。

写作有时候本就是自己找自己的不痛快,希望所有的青年写作者能够在既快乐又痛苦的过程中,通过写作去反败为胜。


图片

今日一别 顶峰相见

赵晓蓉(付秋)

图片

不知不觉,我们聚在这里学习,已经是从夏天到秋天了。这十天时间里,学习节奏紧凑,知识量大,但我没有感觉到疲惫,因为我内心一直都是很兴奋和幸福的。

我还记得第一天晚上我们坐在一块吃饭,大家不太熟,都不怎么说话。经过十天的相处,我们互相讨论作品和创作生活,我相信,即使我们写作的题材不一样,风格不一样,目的不一样,但对写作和文学的热情,非说不可的那种强烈的表达欲,是一样的。

文字,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我疗愈的。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困境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能够通过让笔下人物去行动来消解束缚住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内心一定都有一团火,而文学就是那条折叠藏匿起来的引线。

当然,文字也该是我们与世界交流沟通的载体,我们试图在文字中表达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试图寻找大千世界里与我们思想契合的知音。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情绪宣泄,该如何与读者进行交流,是我们避无可避的问题。

很高兴在这短短十天的学习之旅中,我学到了成体系的写作技巧,明白了该怎么样和我的读者进行沟通。感谢田老师倾囊相授,我还记得第一天田老师让我们提出各自目前面临的写作难题,现在回头看,那些问题都已得到了解答,就让子弹飞一会儿,让我们用行动作出回答。

希望在今后的创作生涯里,我能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更多我想传达的东西。也祝福所有同学,永远真诚地写作,去写真正你想写的东西,因为生命是如此短暂。

最后,依旧是祝福大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湘军,今日一别,顶峰相见。


图片

寻找故事的种子

吴冯千惠(绿釉)

图片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田耳小说班,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收获是对小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看小说看电影都没有形成意识,只是觉得好看或者不好看。通过这次培训,知道了小说的故事结构类型,以及如何用起承转合去分析故事,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如何在故事中找问题的思维。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自己创作一篇小说的具体经验,学习到了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故事的种子,及怎么样将它发育成一个好的种子,最后再到发展成一篇完整小说的过程。

在故事情节上,学会抛出为什么。细节上,学会捕捉生活中一切感兴趣的点,将它生动的体现在小说细节里,及怎样在一个观念出发后变成一个有效的细节把观念消化。

学会在故事中运用合适的语言,找到正确的视角。写小说不是信马由缰,想到什么写什么,如果没有细致的想好,不要轻易动笔。小说里刻画的人物一定是个有能量的人,应该是个可爱的,让读者喜欢的形象,不能没有精神,人物的活力会给作者活力。

十天来学习到的知识点很多很丰富,需要回去认真慢慢消化,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太多不足。当然学到的不仅仅是写小说的技巧,也学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


图片

替这个时代的无数个人讲故事

毛天佑

图片

哪怕再经典的故事,它承载的记忆与痛苦,也许是通用的,但绝不会是最契合的,每个时代的痛苦,只能由这个时代的人诉说,所以,当我们选择了写小说,我们实际上就是承担了替这个时代的无数个人讲故事的义务。

但在讲故事之前,这套课程建立了更重要的东西。

小说班的第一个任务是阅读《秘要》的出版稿与发表稿,当我阅读完两个版本之后,从中领悟了作者应该怀着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作品。《秘要》的出版稿与发表稿相比,增加了六万余字,几乎每一个段落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我想这十多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被考虑过安置在此的意义,每一个情节段落都被推理过逻辑上的合理性,这份对待作品的耐心与责任心,是作家田耳转变为老师田耳时,馈赠给学生们的第一份礼物。

第二份礼物是田耳老师展示了一种处理素材的方法:寻找素材中的一切可能性,然后建立逻辑。比如作业“男孩结茧”的故事想象,田耳老师从素材中的“单亲家庭”、“吐丝”、“结茧”等信息,建构了一对人物形象∶无时无刻不担心儿子安危的父亲、受昆虫欢迎的自闭症孩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瞬间有了巨大的可能性,从而设计了“结茧”是为拯救父亲的逆转。这种即时的素材处理能力,我想是特别需要训练成熟的。


图片

终于找到家了

李祥

图片

几乎是巧合让我来到这里,我透支了所有幸运。很兴奋能得到这个机会,在夜里孤独穿行十多年,终于遇到一群赶路人。大家眼里的渴望,汇成一束光,照亮我们脚下的路,足够我们并肩前行。

作家梦,怀揣了十几年,依然渺茫,但希望这东西本来就不是眼前之物,渺茫的才能叫希望。

套用朱恋淮的话,成为田耳老师的学生,这是我离鲁奖最近的一次。田耳老师把一生的招式与口诀传给了我们,我们即使不能学悟性一流的令狐冲,三天小成十年大成;我们也可以学风清扬,苦修一辈子,到须发皆白时候终能成功。

感谢省作协,感谢胡书记,感谢田耳老师,感谢贺老师,感谢这十天的指导和陪伴,我感觉我的收获最大,因为我的底子最弱。表面上,我是从300公里外的沅陵家来到省作协二楼,但我觉得我像是漂泊了十多年,终于找到家了。

我要说:我的写作从这里开始了。

谢谢!


图片

将自己作为方法

朱恋淮

图片

开头我以为我们的学习现场是“立体几何”,后来发现是“阿莱夫”式的。在某种程度上上课的讨论,作品的改稿,都已经完成了小说叙事,加重,失重……。

在故事的寻找上我记得“这是送上门的故事,不能让他们跑了。”“我花钱请辅警吃夜宵,让他们带我去看——故事的种子”这些片段的话,实际就是一种精神教导,有些像游戏,可一旦进入到这种戏剧中就有了责任和担当。

在这作为小说家的课堂教育中,我感受到那种狄奥尼索斯的微醺氛围,这是多么美妙和神奇呀。即便是在最紧张激烈的改稿现场,我也能找到这种意义,而这种意义不正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抒写方式吗?

在这个课堂里,这种交流方式,让我对小说的形式有了最实际的判断,这是线上所不能替代的,这是亲身的,一对一的交流所取得的。在这套课程的学习中让我得到了互文性的启发,这是“将自己作为方法”的启示,不是平面的,不是扁平的,而褪去主体以后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作为文本本身来看待;不是填鸭式的,而是确切的,生动的,有趣活泼地言传身教。

在此非常感谢省作协的领导和田耳老师,让我有机会审视自身的写作,让我能知晓自己的短板,为自己取长补短奠定了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基础。


图片

矛盾本身就是文学的常态

谢启凡

图片

经过十天左右的课程,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轻松又充实。无论如何,我们都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个人而言,这种感觉是笃定的,也是尤为明显的。

在这里,也希望每一个在这里学习的人都能够有所收获,并有一个符合个人期待的未来,虽说这种期望是不太符合文学性的,因为它意味着圆满,而世界总是不圆满的,由此延伸,才产生了文学。

但是与此同时,在承认这个世界不够完满的同时,我们又总在追寻着完满,或者说对人本身的解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这种期望也是符合文学性的。这听上去好像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矛盾本身就是文学的常态。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层次不齐,感受其中所带来的心理上的细微差异,正是我们对文学所散发出魅力的最初感知。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感谢的话语总是比较普遍的。在此,我想对作协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感谢,正是有了你们对于文学事业的热情以及对于学员无微不至的支持与关怀,才有了这么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感谢我的老师田耳,怀揣着对于文学的热爱与真诚,将自己的写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和后辈分享,使我受益良多,在写作之初的混沌中开辟了一条可供依附的明晰道路。包括这次我回过头来看,第二次学,觉得收获比第一次更多。

最后我更想感谢在座的所有学员,你们的存在使这段旅程增添了许多快乐,快乐和活力是很重要的,不光是对于写作,也是对一个人。


图片

真诚面对自己的情感、人物和故事

袁绮晗

图片

一年前在学校上田老师的课时,我还完全没有接触过写作,阅读量也很低,很多内容都是听得一知半解。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也开始慢慢尝试写作,在这十天的训练里,产生了许多全新的、更深刻的感触。

首先要感谢田老师在这十天里的真诚对待。特别是在对十位同学的改稿训练里,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十篇文本的不足,我直观地认识到了青年写作者在创作初期容易犯下的毛病。比如故事性不足、为了写作而写作不包含自己的真实情感、细节经不起推敲、人物没有精气神导致读者读不下去、人物主动性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在我的文本中明显存在的,经过这次的改稿课,明白回去要怎么改、未来要怎么写了。

其次还要感谢湖南省作协。早在研一开学时,师姐唐瑜就跟我说,湖南省作协的领导特别重视青年作者的培养,鼓励我要好好写作。这次有幸参与田耳小说班的学习,在与胡书记、贺老师的接触中,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殷切的期待,深受鼓舞。

这一次的学习是我第一次参加作家班,感受到了老师、同学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也激励着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在生活里给自己找事儿,多跟别人聊天,激发自己的表达欲。回去会好好整理上课笔记,对田老师提及的优秀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分门别类,再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写作。真诚面对自己的情感、人物和故事。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把我之前攒的故事种子推翻得差不多了,简直是豁然开朗。其次,还要感谢朱恋淮同学,“皮实”是我特别欠缺的一个品质,要向他学习。

期待未来再见!


图片

把写作变成游戏和爱好

曹宇

图片

我想引用我最近在看的杰克伦敦的小说《白牙》里的话作为开始:“当生命尽最大努力去做它准备做的事情时,它才达到了它的极致。”这是句很简单的话,但是,它刚好能和这次小说班上我学到的东西相吻合,也和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境相呼应。

田耳老师说,不能坚持,要把写作变成游戏和爱好。我有很深的触动,我从来不觉得写作是一件要去坚持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我乐意做的事情,所以我想把它做好,而且,它一点也不沉重。你热爱的东西,应该珍视它,写作也一样,不用坚持,但应该慎重对待,去筛选,去思考,去弄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是在这十天的学习过程之中,我过往的个人经验和文学经验的累积找到了和写作真正连接的点,我再去阅读那些哲学性的书籍,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的心态更加的谦虚,也同时更加信任自己,信任我的潜意识,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去驾驭它,这是可以学习的。

“一般人写作要有渊博感,天才除外,天才可以写的更简单天真。做一个正常的写作者,要接受你的笨拙,坦诚的写,清晰的写。”这是田耳老师关于作者应该征服读者的时候提到的观点。带入我个人的思考,我觉得要写的清晰就必须想清楚,从本质的角度主动去思考,我们不可能把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东西清晰且渊博的带给读者。当我尝试去了解清楚那些素材,那些念头背后的东西,必然会陷入思考。所以要改变思维方式,这是影响我最大的地方,不能让所谓的天赋去支撑思维中懒惰或不理性的部分,况且,有没有天赋这个东西不好说。安兰德也写到,人生就好比一个故事,如果结构混乱,全是一半无关联的经历,没有目的,没有进程,没有高潮,你不会想要的。主动构建故事和人生的同时保有那份天真和开阔,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图片

作家是可以培养的

华珉朗

图片

感谢湖南省作协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

我的感想有两点。第一是作家是可以培养的。这十天田耳老师讲授了许多写作小说的方法与技巧,这对我这样一个写作的门外汉来说都很有收获。而且田老师认真、负责的讲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是大开眼界。这些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极其丰富的知识。比如田老师讲到的梁赞诺夫的电影《两个人的车站》,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等,我以前没看过,回去看了,觉得非常好。包括课上提到的麦克尤恩、罗恩拉什、卡佛的小说,我以前都接触得很少,回去阅读以后也特别有收获。


图片

写作历程中最难忘的一页

屈芳芳

图片

这些天,听了田耳老师的课,跟大家探讨交流改稿,受益匪浅。

写小说就是编故事。田耳老师说,一开始写,不要写得那么宏大,就写单一的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般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而一个好故事,最基本的是要学会逆转、重转、加重、失重等技能。无论是哪种技能,编故事必须要转,否则会成流水帐。我们在阅读或写小说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关注故事的起承转合。

他还告诉我们,故事种子要多寻找。写小说是创作,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某个新闻的复制。在写作时,要从这些素材中去找到故事的种子,即,我为什么要去写它?它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写作者的思想要比读者编者的思想更有深度,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对于刚开始写小说的作者,老师建议最好用第三人称。

“你得有个抽屉,把你写的东西放在抽屉里。”回程的路上,老师说的话萦绕耳边。那些精彩纷呈的故事课,让我铭记在心。

也许,这短暂的十天,便是我写作历程中最难忘的一页。


图片

田耳老师怀揣着对文学的真诚与热爱,将自己的写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体学员,为初写者于混沌中开辟了一条可供依附的明晰道路。

“长期的写作是一种自我调整。我最省力的生活方式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写作,遵循一定步骤做好案头工作,源源不断地写,才能达到一种愉悦的写作状态。偶尔的焦虑其实是快感的一部分。”面对学员们的积极分享,田耳老师倍感欣慰,鼓励大家今后持续创作,再创佳绩,为湖南文学事业再添新力量。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