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图片新闻

让至美童心永远闪亮

来源:文艺报 | 徐健 教鹤然   时间 : 2022-06-06

 

分享到:

美是童年时期最强大的精神发展动力,儿童需要美的指引,更需要美的守护。审美教育承载着启蒙心性、涵养道德、培育精神的重要使命,对少年儿童的人格塑造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日前,部分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研究专家和绘本作者接受本报采访,围绕儿童审美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思维和方法、精神及态度等议题,探讨如何将美的情怀注入儿童的世界,让孩子们看见生命中的美好,养成健康、向善的审美趣味。

“儿童文学是美的使者”

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审美创造力,能够把握文学的特质,审美地表现事物,艺术地描绘人生。这离不开作家拥有的审美功力,要求写作者能将深切享受到的美和趣味,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笔端。“儿童文学是美的使者,也是最好的、最能接近儿童心灵世界的审美教育。”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谈到,审美教育的缺失,会让“审丑”意识滋长,容易导致情感的缺失,甚至童心也会渐渐地黯然失色。孩子们需要接受美的熏陶,享有安详、天真的成长启蒙过程。谈及个人的创作经验,秦文君说:“我珍视生活的馈赠,不论是童年时光,还是下乡的经历,都是留在记忆里等待长时间发酵、轻易不拿出来的珍宝。”从取材于数十年前童年生活的《香草不是笨小孩》,到描写女知青帐篷生活的《16岁少女》,她一直耐心等到它们从原本的粗粝中虚化出来,直到感觉自己有饱满的激情可以把握它们,才津津有味地动笔去写,焕发美感和语言魅力,体现作品的艺术本色。她认为,面向低幼年龄孩童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要更优美些,色调要更丰富些,情感要更暖心些,让孩子对文学有安全感,打下审美的基础。面向青少年乃至成人的文学作品,要呈现世界的厚度和多元,不简化人的情感体验,将文学特质和美的情怀注入孩子的世界,才能让孩子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产生共鸣。

美是不可穷尽的,因而审美教育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多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发现,儿童文学与知识类的媒介内容最有益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充分证明了儿童需要美的指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认为,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时,必然特别关注他们的审美素养。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审美素养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党和国家将教育方针确定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并采取措施减轻未成年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补习的负担,也是为了保障下一代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少年儿童的审美素养将深刻影响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发现,儿时的文学梦是童年时代美的启蒙,犹如在心里安置了强大的引擎,引领他一生与文学和教育相伴。他由衷地感叹道:“美是体验,美是唤醒,美是创造,美是梦想,美是童年最强大的精神发展引力,美是人生幸福之源。”

对于儿童心智世界的健全成长来说,儿童的审美教育不可或缺,包含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诸多面向。当我们考察儿童在文学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时,会发现文学审美能力内涵既包含情感能力、想象能力,也包含概念的理解能力、类比能力和以因果关系为主的推论能力。儿童文学理论家、国际格林奖得主朱自强表示,儿童的文学教育往往会通过文学阅读来获得和实现。文学是一个语言的世界,儿童通过文学阅读所获得的语言能力,被多元智能理论的发明者霍华德·加德纳称为“语言智能”。据此,他认为:“儿童文学阅读对儿童的理性精神的培养,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正因如此,儿童由此获得的理性能力,才是有根基、有生命力的。”对儿童进行阅读的审美教育时,不应排斥浅阅读和消费性阅读,但要更重视深阅读与生产性阅读。正如杜威所说,儿童已有的能力还不是教育的结果,教育必须对经验进行连续不断的改造,即不断发展和提升儿童已有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浅阅读和消费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优质的深阅读和生产性阅读来实现儿童理性精神的培养。

“美好的语言和图画,成就美好的儿童”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重视诗教,自然也不能忽视诗在儿童审美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诗教的本质是抵达最初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与创造力,教孩子们写诗多年的儿童诗人树才表示,孩子们对于词语、比喻和诗句的理解虽然各不相同,但3至10岁左右的孩子有一个“语言敏感期”,他们能以“诗”的方式,与外界的各种事物相遇并沉浸在发现的无限乐趣中,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感觉、情感和想象。“诗不是概念,也不是知识,恰恰是还没有形成概念知识之前的那些原初感觉。诗歌语言,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形象语言、一种隐喻语言。由此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不过,树才不无遗憾地指出,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常常被剥夺语言的自主权。他认为,诗是孩子学习母语、体验语言、感受美善的有效方式,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使用语言的方式和个性,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

儿童期正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带领儿童建构一个怎样的语言世界,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语以典雅端方、天真风趣等各色形貌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化存在,我们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支持儿童吸纳、内化进而创造美好的语言。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周益民特别重视语言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表示,美好的语言不是孤立的所谓“好词好句”,而是那些得到最妥帖安放的字词、话语,它们的生命一定闪耀在优秀的作品之中。因此,阅读经典作品是儿童亲近语言的最佳方式,那些鲜活的形象、精辟的哲思与恰切的语言融为一体,带来恒久的感动与启迪。面对美好的语言,儿童有直觉式的感受和觉察,会天然地亲近并喜欢。如何让他们获得更稳固的心理认同,需要有经验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让儿童“知其所以然”后豁然开朗。“人创造了语言,同时又被语言所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美好的语言,就是成就美好的儿童。

“‘审美’是一生的修炼。不论年龄,健康的审美趣味一定会焕发蓬勃的生命力,让人看见生命中细碎的美好,寻找到愿意为之努力和守护的精神力量。”绘本作者、意大利波隆那童书展插画师评审导师金晓婧谈到,“审美”包含“审”与“美”两个维度:“审”意指审视,需要基于认知,挑选判断;“美”则包含大众趣味、小众偏好和基于宇宙规律的本质,有拙气、有生命感的永恒之美。绘本既是商业节奏中的艺术作品,也是作者对生命的自省和分享。不论是出奇的形式创新还是意境上的激发想象,都在塑造着小读者们对于世界的感知。绘本的价值观追求的不是个体的成功,而是让每个生命在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中体会到幸福和意义,这是宇宙给生命最初的爱。她认为,“画画如修行,带给我灵魂的滋养。语言有其逻辑和模糊的力量,画有看见的力量,常常让我有意料之外的自我发现。”作家和插画师这两个群体,不管是写作还是画画,都需要凝视生活,这种凝视就是体验美、表达美、传递美的桥梁。

以科学精神滋养儿童审美之根

科幻阅读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科学之美的感知力。物理学家杨振宁曾提到:“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美,无我的美……不因人类的存在才存在。”许多科幻作品花费大量笔墨描绘各种科技奇观,那些工业化时代物品的金属质感、后工业化时代的数据之美,以及可见和不可见之物的对称、螺旋等各种形态之美,都让人叹为观止。而宇宙万物背后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更是用浓缩的语言写就的“大美”,是美的高级表现形式。少儿科幻作家马传思认为,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门类,在儿童审美教育中拥有特殊的价值,突出体现在科学之美、惊奇之美、豁达之美、阳刚之美等几个方面。在科幻文学无边无际的想象力中,原本平常的世界会处处显露出它让人惊奇的美感。由此,科幻阅读能为儿童提供一种看待世界、人生的崭新视角和宽广维度,帮助他们拓宽心灵空间,培养豁达心境。作为针对特定的少年儿童读者群体创作的少儿科幻作品,对于儿童审美力的培养来说也有重要价值。

引导儿童以科学精神立身,充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有助于培育儿童的健康审美观。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其指向的“真”是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涵育儿童的科学精神,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科学知识的传授不等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有效统一,打造生动鲜活的科教产品方为正途。中国科普研究所创作研究室副研究员姚利芬谈到,优秀科普读物也是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引导孩子阅读科学家传记故事,既可以感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实践,还可以学习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协同精神。她特别指出,丰子恺曾将真善美比喻为人生之鼎的三足,其中真与善是“骨骼”,美是“皮肉”,唯三者齐备才能支撑起一个大写的、圆融的、真实的人。重视儿童科学精神的培育,是求真育美的“沃根”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