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湖南 时间 : 2025-09-09
分享到:
2025年7月,社会派悬疑小说家赵小赵的两本新作《消失的第十七个春天》和《黑暗胶囊》,相继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刚一面市,就引起文学界和影视界的广泛关注。长久以来,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国内的悬疑作品都以北方题材为主,南方题材较为少见。湘籍作家赵小赵的强势崛起,打破了近几年由北方作家一统“悬疑江山”的局面,开拓和丰富了南方悬疑题材。目前,赵小赵有多部小说被国内头部影视公司买断版权,不久将和观众一一见面。其中《纸人》获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暗瞳》获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
《消失的第十七个春天》和《黑暗胶囊》跟首发于《收获》的《谋杀夏天》一起,组成“青春悬疑三部曲”。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以湘江、洞庭湖和汨罗江为背景,具有浓郁的湘楚文化特色。有读者称,“能在赵小赵的小说里闻到一股浓浓的艾叶香和粽子味”、“小说主人公身上都有湖南人霸蛮的性格”、“赵小赵的文字有一种音律美,像地道的湖南花鼓戏。”
好作家都是说书人
汨罗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江边出生的赵小赵是听故事长大的。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他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寄养在乡下舅外公家。黄昏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晚饭后,村里很多人都会聚集在他舅外公家前的空地上说古。舅外公当过私塾先生,会讲《隋唐演义》、《杨家将》、《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体小说。那时候,赵小赵最爱听也最怕听的是《聊斋志异》。每次睡觉前,听到吱呀的关门声,他都会心惊肉跳。
上小学时,赵小赵经常到外婆家过寒暑假,外婆上过西式女校,白发苍苍了还会全文背诵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嘱》。赵小赵喜欢听外婆讲述民国时期的故事,等外婆讲累了,他就自己找书看。小学四年级前,他就看完了“三言两拍”、《镜花缘》和《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赵小赵的曾祖父是民国时期的洪商领袖,著名的实业家。赵小赵经常听父亲讲述抗战时期举家逃难的传奇故事,国运和家运紧紧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从事气象工作的父亲援藏回来后,赵小赵又缠着父亲讲述雪域高原的故事,神秘的雅鲁藏布江和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成了他心中的圣地。
正是这些故事给了赵小赵文学启蒙,但他最初的工作却是当会计。接受采访时,赵小赵笑称,他绝不是一个好会计,不仅经常算错账,甚至连财务室保险箱的密码也能忘记,最后只能撬锁了事。幸亏他转行当了作家,让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平庸的会计。
赵小赵的悬疑小说以故事见长,情节跌宕起伏,但又有很高的文学品质,小说都发表在《收获》、《当代》和《小说月报》等文学名刊上。他认为好作家就像说书人一样,应该会讲故事,讲好听的好玩的故事,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如果作品仅仅是情绪的流动和感觉的堆砌,那就等于没有根,不接地气。
赵小赵的悬疑小说有鲜明的湖南地域特色,充斥着湘楚文化的意象,比如岳州窑的古陶瓷、洞庭湖边的雪色芦苇、香甜的糖油粑粑、软糯的“蒿叫”、驱寒开胃的姜盐豆子茶。在他的笔下,汨罗江上的鸟啼像楚辞,草丛里的虫鸣都是湖南口音,天心阁的风铃声是湿哒哒的……
字里行间的成长印迹
在《消失的第十个春天》里,赵小赵写了一座位于大山深处的军转民工厂,厂里连续发生了几起神秘的命案,被害人都是漂亮的中年女性,死后被凶手穿上少女的蓝裙子,姿势极其怪异。厂里五个青春懵懂的少男少女被卷入了案件,其中一个叫姚嘉良的少年从小有着考古梦,一个来自麻风病医院的叫许默然的少年,则喜欢喂养流浪猫狗,喜欢制作蝴蝶标本。姚嘉良被在厂里当保卫科长的父亲,以及自己心仪的女孩叶紫误解为凶手。为了洗刷犯罪嫌疑,姚嘉良放弃考古梦,当了一名警察,最终拨开重重迷雾,不仅成功侦破了蓝裙子系列杀人案,也破解了一个发生在古墓里的秘密,并且揭开了一段跨越两代,尘封多年的血色往事。
小说往往是作者生活经历的投射,在《消失的第十七春天》里,就能明显地看到赵小赵成长的影子。
赵小赵的故乡就在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边城平江县,整座县城被大山包围。山里有神秘的麻风病医院,还有收容不良青少年的工读学校。小时候他梦想当一名考古学家,经常去废品收购站和冶炼厂的破铜烂铁中寻找古钱币,还到乡下收集一些老旧的瓶瓶罐罐,甚至去乱葬岗研究古墓的碑文。他也很喜欢大自然,经常拿着网兜在荒郊野岭穿梭,四处捕捉蝴蝶做标本,为此,好几次差点被毒蛇咬到。赵小赵说,他小时候见到的最多的动物就是蛇,有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蟒蛇,数不胜数。有一次他还看见了一条通体红色的怪蛇,就从他的脚边慢慢爬过。
在《黑暗胶囊》中,同样能看到作者的生活印迹。
小说的主体故事发生在洞庭湖中的一座鸟岛上,耀龙集团董事长唐胜龙突然失踪,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鸟岛上。新上任的刑警队长齐鲁登岛调查,偶遇一个叫马丽的候鸟讲解员。马丽和一个叫秦皓的湿地保护站巡逻员住在废弃的渔村,过着几乎与现代社会脱钩的简单生活。唐胜龙被发现时,已经蜷缩在一只行李箱里深埋沙坑,绑匪挟尸向耀龙集团勒索巨款。当齐鲁把秦皓锁定为头号嫌疑犯时,秦皓却突然人间蒸发。案子远没有齐鲁想得那么简单,随着调查深入,一个叫李查德的少年渐渐浮出水面,但他却早已走失在马丽十六岁那年的雨季中。当一道紫色的闪电撕裂青春,真相竟然是如此残酷和悲伤。
十岁那年,赵小赵随父母搬迁到湘江边的一座县城。那里是左宗棠的故乡,有洞庭湖,有岳州窑,有小火轮,有古塔,有青山岛,有渔村。还有广袤无边的芦苇,一到秋天芦花纷纷扬扬,就像下大雪。他喜欢在江边打水漂,喜欢捡拾奇石和古陶片;他喜欢坐在小火轮上发呆,从此岸到彼岸;他喜欢登临古塔眺望江上风景,端详塔内那些年代久远的斑驳壁画;他喜欢赤脚走在渔村的白沙滩上,留下自己歪歪扭扭的脚印。因为父亲是气象预报工程师,赵小赵从小就对神奇的气象现象很感兴趣,他尤其喜欢观察闪电的形状和颜色,正如小说中那个喜欢追逐闪电的少年李查德。
在慢节奏中感悟生活
赵小赵说,山区和湖区的水土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不同地域中迁徙,他的性格也因此具备了多重性。他说世界是一个多维的复合体,人的意识游离在不同的维度中,具有不同的特性。这种观点直接影响到了他笔下的人物塑造,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正派反派,其人物形象都不是扁平的干瘪的,而是立体而丰满,有血有肉,具有多重人格。他的作品里没有高大全的形象,都是市井中的小人物,身上既有鲜明的缺点,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充满了世俗性和烟火气,就像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普通人。
作为湖南本土作家,赵小赵在悬疑小说领域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他写的虽然是悬疑推理小说,但创作重点并不在破案过程,也不渲染犯罪场面的惊悚和血腥。在《消失的第十七个春天》中,最吸引读者的不是姚嘉良强大的推理能力,而是他和父亲的恩怨,和叶紫的感情纠葛,以及卧底英雄的悲壮。在《黑暗胶囊》中,最让读者称奇的也不是齐鲁的破案技巧,而是马丽少女时代的闪电之恋,以及她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赵小赵说,无论是凶手的犯罪手法,还是警方的侦破过程,都大同小异。而人性异常复杂,包含着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穷其一生都难以破译的密码。赵小赵就把创作重点就放在人性的剖析上面,力图揭示人性的真相和情感的真谛,他的小说因此具有普遍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赵小赵擅长在作品中营造画面感,他把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也极具生活气息,人物的身份不同,成长背景不同,语言也各不相同。有导演称赞,赵小赵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非常口语化、个性化,可以直接拿来当作影视剧中的台词使用。充满音乐元素也是赵小赵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消失的第十七个春天》中的姚嘉良经常弹奏一台古董级的钢琴,叶紫父亲的一首血色浪漫的《蝴蝶奏鸣曲》,浓缩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缉毒传奇。《黑暗胶囊》中因妒生恨的王欢擅长拉大提琴,为爱痴狂的梁树宽则会拉小提琴,他们在琴声中演绎了一段爱恨情仇。《谋杀夏天》中,写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少年乐队。一段夭折在夏天的地下演唱会,引发了青春期的一桩离奇血案,一首《我终于失去了你》贯穿小说始终。
谈及作品中音乐元素的来源,赵小赵说,他小时候生活在气象局大院。有一次,父亲新来了一位年轻帅气的同事。从他家门口经过时,赵小赵看见墙上挂着一件奇形怪状的乐器,橘红色,后来才知道叫小提琴。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小提琴司空见惯。但在那个连柴可夫斯基和肖邦都没听说过的年代,那把小提琴是如此神圣而孤独,像个隐藏着秘密的魔盒,在赵小赵的心里挥之不去。赵小赵的父亲也是一位文艺爱好者,上过教会学校,会英语,会吹拉弹唱,会跳华尔兹。赵小赵耳濡目染,身体里也多出了许多文艺细胞。
或许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质,使得赵小赵的小说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
采访时,记者问赵小赵有什么写作诀窍?他笑着说,写作能力主要来源于天赋,至少对他来说是如此。他不是中文系毕业,也没上过任何文学课。如果非要说诀窍,那就是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要保持平和的创作心态,不能急功近利。
在他的小说《黑暗胶囊》中,男女主人公乘坐一条开往小岛的慢船,住进了一个面朝湖水、春暖花开的荒芜渔村。那里的植物野蛮生长,没有人为的修剪。那里的时间缓慢流动,一个午后足够读完一本厚厚的诗集,一个晚上可以做很长很长的梦。那正是赵小赵向往的生存状态,没有喧嚣和浮躁,只有漫无边际的闲散与静谧,连孤独都散发着香味。每天找个空隙,坐在窗口飘进来的阳光或细雨中,泡上一杯有点苦涩的咖啡,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纸质的信,在慢节奏中感悟生活的意义,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与幸福。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