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罗克军:湘江泣血忠魂长歌

——观“湖南抗战档案展”有感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5-09-10

 

分享到:

夏日的终章,被秋风翻至最后一页。在这寓意深远的季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湖南抗战档案展”在烈士公园庄严开幕。连日来,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刷屏朋友圈,在广大公众中引发热烈回响和深切关注。

晨光初照,烈士公园正门两侧的苍松巍然矗立,如同沉默的卫士,守护着岁月的庄严。苍松掩映下,42块抗战档案展板依次排列,静默凝望着往来的人们。我怀着一腔至诚的敬仰前来,只为轻轻叩响那一扇尘封已久却依旧滚烫的历史之门。

这里早已不见硝烟,却仿佛处处烙印着岁月的弹痕;此刻万籁俱寂,却依稀回荡着穿越时空的呐喊。展板以极具冲击力的文字与图片档案,还原了湖南战场的惨烈与辉煌。230份泛黄的档案,如同沉静而有力的时间化石,封存了中华民族最危难时刻的呼吸与心跳。缓缓移步,宛如步入一条烽火与牺牲交织的历史长廊:若以山河为卷,湖南抗战便是用鲜血镌刻的磅礴史诗;若以岁月为弦,这片土地便是铁骨忠魂的壮烈交响。

其山其水,即为壁垒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横渡汨罗江,收复新墙河,进逼岳阳”;“中国军队在临湘羊楼司伏击日军,越墙向日军发起攻击”;“王震等率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入湖南,在平江、临湘、岳阳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凶寇所至,皆为战场。湘资沅澧,不再是温柔的抒情长诗,而是横亘于敌前的天堑悲歌。群山似怒,每一道褶皱皆成伏兵之地;河川如泣,每一处回旋俱为歼敌之所。大地本身便是沉默的战士——雪峰山是湖南挺直的脊梁,洞庭湖是军民怒睁的双眼。焦土之下,红壤深处,顽强生长着一种名为“不屈”的动人魂魄。

湖南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爆发后,湖湘儿女争先响应救亡号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激荡三湘四水。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积极推动国共两党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湖南建立。湖湘军民舍生忘死、携手抗敌,以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生动彰显了湖湘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其民其魂,皆作兵甲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沙人民捐献抗日物资”;“衡阳女子中学征募单衣裤、布鞋代金收据”;“芷江机场修筑图”……照片上那些佝偻的背影、淌汗的脊梁,正是托起抗战胜利的坚实基石。“1937年10月17日,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在长沙成立”;“长沙市商人抗敌后援会成立大会通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任湘雅医学院院长张孝骞组织师生成立‘全国医教救护团第一队’,直接参与抗战救护工作”……一页页档案清晰呈现:在民族存亡关头,三湘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全民动员、万众支前、奋勇冲锋,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不是诗句,是三湘子弟在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里用生命践行的铮铮誓言。人民的抗战,不是军令状上的豪言壮语,而是土地之子与入侵之徒的拼死搏杀,是湖湘血脉里千年流淌的“霸蛮”——蛮在执着,霸在肝胆!

其稻其城,共铸坚韧

战火燎原,春耕未止。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湘阴县长谢宝树撰写的《守土日记》上:“战地人民在大战之后,创痍未瘳,重整家乡,军民合作之精神益坚。加紧冬耕,力谋恢复元气,军无悬釜之忧,民有重苏之望……”寥寥数语,记录下大战方息,百姓未及抚平创伤便重整家园、与军队共抗强敌的坚韧。带血的刺刀与翠青的稻穗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军人冲锋的呐喊之外,仍有禾苗拔节的微响。

最令人心碎的是关于长沙“文夕大火”的档案:1938年11月12日,国民党当局为避免军事物资遭日军获取,执行“坚壁清野”“焦土抗战”方针,在省会长沙制造“文夕大火”。大火一夜焚尽千年古城,可火焰未冷,幸存者已从灰烬中刨出生铁,重塑刀犁。这是一种沉默的宣言:你能摧毁我现在,却断不了我生生不息。

其胜其殇,俱耀星辰

站在衡阳保卫战牺牲将士忠骨图前,时空仿佛骤然凝固。3000具多忠骸,密密麻麻,带来锥骨铭心的震撼,它不再只是史书上一串冰冷而遥远的数字,而是47个昼夜血火交织、用生命写就的悲壮诗篇——他们曾是田埂上奔跑的少年、书院里临帖的学子、洞房中新婚的丈夫,却在1944年那个酷热的夏天,共同把无数个未竟的人生熔铸成一道抵抗侵略的铜墙铁壁,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最强音。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战长沙,城垣得失交替;常德巷战,血浸青石砖缝;衡阳孤守,枯树残垣皆作枪眼;血战湘西,终见曙光破晓……全面抗战8年,湖南7年身处战火,长期坚守正面战场前线。中日双方在此展开6次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的四分之一强,湖南成为抗战相持阶段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胜利的背后,是炽热的鲜血深深浸透这片土地,是无数的生命与青山融为一体。他们的身影沉入晨昏雾霭,他们的呼吸化作林间长风——牺牲从未沉默,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挚爱的土地。苍天有眼亦垂泪,万民开口即是碑。三湘山川,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热泪与鲜血,每一个名字都化作永恒的耀眼星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站在今日和平的阳光下回望,我恍然明白:展板内外,隔着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是一部以山河为卷、以血火为墨、以湘魂为笔,由千万不屈凡人共同写就的史诗,书写着勇气、牺牲与希望。是的,最多情的土地,能承受最大的伤痛,也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离开展区时,我蓦然回首——那一排展板如同沉默的丰碑,在流动的人群中肃然伫立。络绎不绝的观众缓步前行,汇成一道无声的河流。人群中,有白发老者凝眸寻故,有稚嫩少年蹙眉沉思,更有同行者步履沉缓,似怕惊扰长眠的英灵。每一双脚步骤轻却沉,不像是踏在水泥路上,而是步入岁月幽深的隧道里。那一刻,喧哗散尽,只余心跳与历史共鸣的回响。

抬头远望,缕缕晨光洒落于高耸的英雄纪念碑上,“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一如那些不该被遗忘的生命。此时我忽然懂得:他们不再是档案中冰冷的姓名,而是一个个真实活过、爱过、抗争过的生命,是一段段炽热而可歌可泣的青春。

血色湘江,忠魂不朽。这场展览于我,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它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有些精神,炮火不能摧毁;有些尊严,只能在浴火中重生。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弥新。展望未来,吾辈又岂能彷徨?这精神于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前行的号角。以吾辈之奋进,告慰先烈,不负时代,乃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山河无恙,盛世如您所愿;不忘来路,复兴有我担当!这座由血与火铸就的丰碑,将永远矗立于我心深处,照亮前路,砥砺前行。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