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王成家:毛院夜跑记

来源:新湖南   时间 : 2025-09-17

 

分享到:

2021年的秋风裹着岳麓山的桂香,把我送进了毛泽东文学院的大门。报到时行李箱滚轮碾过学员宿舍的声响还没散尽,就看到群里有一位叫宋清平的学员发起夜跑的招募令!原本喜爱运动的我不假思索地应了令。那时我还不知道,这场随口邀约,会让毛院的夜色成了日后最常翻的“记忆相册”。

我们的夜跑路线像条藏着彩蛋的绸带,总在不同时辰显露出不一样的模样。晚上六点半出发时,夕阳还恋着西边的天际,把香樟树叶染成琥珀色。宋清平爱跑在前面半步,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她总说:“你看这树影晃得,多像咱们写文章时没理顺的句子,跑着跑着就顺了。”

起初我总跟不上她的节奏,跑到拐角处的报刊亭就喘着气想停。她不催,只蹲在路边摘一朵白色的野菊,说这花是她老家田埂上的常客,小时候写作文总把它比作“星星落在地上”。说着便把花递给我闻一闻,之后我们接着往前跑——风从耳边掠过,竟真的带了些田埂的青草气。

有次遇着连绵的秋雨,我们没带伞,宋清平却突然往雨里冲,溅起的水花沾湿了裤脚。“你试过在雨里读诗吗?”她边跑边喊,声音混着雨声格外清亮,“我以前在学校读书时,下雨天人少,我就拿着诗集在操场跑,雨打在书页上,字好像都像活过来了!”

我跟着她在雨里跑,运动鞋踩过水洼的声音、我们断断续续的笑声,和远处人家窗户里漏出的电视声搅在一起,竟比任何一次文学沙龙都热闹。跑到溪水边时,她突然停住,指着水面上的月影:“你看,月亮碎在水里,捡不起来,却能记在心里。咱们写东西不也这样?有些故事抓不住全貌,可那些零碎的感受,才最动人。”

夜跑路上的聊天,远比课堂上的讨论更随性。我们聊起各自为了写作熬过的夜:她曾在医院陪护生病的母亲时,在病历本背面写自己的感受;我则为了收集素材,在驻村帮扶期间到菜市场跟卖菜阿姨聊了半个月。她总说:“咱们这些人,就是把生活里的苦嚼碎了,再酿成文字里的甜。”

有天跑完步,我们坐在毛院门口的石墩上,她从包里掏出一本翻得卷边的诗集,念起聂鲁达的句子:“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念完抬头望着星空,突然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的风霜汇聚到文学的殿堂,要不虚此行啊。”

风把她的头发吹到脸上,我看着她眼里映着的星星,突然明白“不虚此行”四个字的分量——不是要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而是要像此刻这样,把心打开,把生活的苦难一点点熨平,再用文字缝成温暖的模样。

结业前的最后一次夜跑,我们走得格外慢。香樟树的叶子落在肩上,她捡起来夹进我的笔记本:“以后看到这叶子,就想起咱们在毛院跑过的路。”那天没有月亮,路灯把我们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张没拍清楚却舍不得删的照片。

后来我们回到各自的城市,她偶尔会发朋友圈:雨天在江边跑步,配文“今日无月,却想起毛院的雨”;我也会在写完一篇稿子后,给她发消息:“今天的文字,带着香樟的味道。”

那些在毛院夜色里跑过的路,那些伴着脚步的絮语,像一颗颗被月光浸润的石子,沉在记忆的河底。偶尔想起宋清平说的“不虚此行”,才发觉真正的收获从来不是结业证书上的名字,而是有人陪你在夜色里奔跑,陪你把生活的故事,慢慢聊成文学的诗和远方。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