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奋斗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曾文辉:紫鹊界的美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2-07-26

 

分享到:

紫鹊界是家乡的一大旅游品牌。这地方我以前去过一次,说心里话,也许是去的时间、地点不对,我只是在照片上看过紫鹊界秦人梯田那种美轮美奂的景色,自己亲身去体验却感觉不出来,所以,我对紫鹊界的印象确实不是很深刻。

这次同学聚会游览的地点是紫鹊界。考虑到不少同学是不远千里回到家乡,自然得游览故乡的景区,看看故乡的景色。

在县城的宾馆吃完早餐,八点准时出发。因为各位司机同学对路况的熟悉程度不同,虽然是一起出发的,但慢慢就拉开了距离,有的同学甚至跑错方向去邻县了,打电话汇报情况时把大家笑了个七仰八歪,幸好偏离的路线不是很远,还能及时赶回来赴正龙古村的长龙宴。

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正龙古村是通往紫鹊界的必由之路,也是紫鹊界景区的组成部分。我记得上次去紫鹊界的时间是傍晚,车子从县城开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已经天黑,所以,没发现还有这么一处绝美的地方。

正龙古村的长龙宴是刚发掘出来不久的旅游项目,我在旅游媒体上面见识过,场面很是震撼,所以,非常期盼。长龙宴需要聚餐的人数很多才能显规模,要同时凑这么多人在一起吃中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平时,吃长龙宴都是要早早预定的,今天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凑巧,刚好有两个大型的旅游团队,我们这个队有八十来人,另外一个团队起码也有三、四十人,刚好能组成一条长龙。

离宴会的时间尚早,有水车镇镇政府安排的导游来给我们带队先游览正龙古村。走进正龙古村,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堪称一绝的清一色干栏式板屋群,据说这些板屋“房龄”已超两百年。

古村的房子依照山势而建,坐落有致,分布紧凑,而又有独立的空间,清一色的石阶连着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村里所有的流水都是山上流下的泉水,如果口渴,你随便去哪家院门口的水缸舀一瓢就能喝。村民们屋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草或果树,菜园子里是应季菜蔬,荷田里的荷花开得正当时,有蜜蜂、蜻蜓和蝴蝶在期间流流连连地招人眼球,有一只蜻蜓甚至停在我拍照的手上抢镜头,到处是自然的田园风光。

除了我们这些游客,村子里走路的或看热闹的闲人几乎没有,许是这样的场面见多了,已经熟视无睹。我们在村巷里流连,发现有各种手工作坊隐藏期间,有酿水酒的桃林源水酒坊、有做辣酱的紫鹊味源辣酱坊、有专做鱼冻的鱼冻坊等等,别看这些手工作坊规模不是很大,但名气都是杠杠的,因为都是老字号了,一说到这些东西,我们的味蕾就开始有了条件反射。

路上碰到几个来写生的画家,他们蹲在村头街角,凝视着眼前的景物,画笔在画板上飞快地涂抹,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在他们画笔下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想到摄影师拍下的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紫鹊界梯田照片,才知道紫鹊界的景色不是不美,而是自己的审美还有待提升。

长龙宴设在一座长长的风雨桥上,风雨桥是仿古的,桌、椅、板凳及杯子、碗、筷都是仿古的,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古代。长龙宴的最前端有一个威严的龙头摆在第一张桌上,最后面的那张桌摆的是龙尾,我们坐在两旁的人就是龙肋骨或龙鳞了,一百几十号人,刚好把整座桥坐满,这是一条比较丰满的龙。

坐在我身旁的是水车镇的聂镇长和另外一位管旅游的谭同事,他们两个应邀来做我们的向导,刚好他们也是领导开发正龙古村的。说到开发正龙古村,他们满心的感慨:正龙古村以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困乡村,正因为它的贫困,才没能改变,才让它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古朴。二零一四年,正龙古村被评为国家级“最美休闲山村”“国家级宜居村庄”“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后,让它身价倍增,成为旅游新宠,到现在成为“中国最美乡村”。改变也是近一两年的事,这两年正龙古村的变化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修了草砂路,修了一座座的亭台楼阁,风雨桥,水车等,还开了辣酱坊、豆腐坊、茶坊、水酒坊、农膳坊、腊味坊、竹艺坊、文田砚(奇石坊)、药膳坊等九个独具新化特色的小作坊,金银铜铁锡、岩木雕瓦漆、篾伞染解皮、剃头弹花晶等十八个民俗商铺。一听到这些古色古香的名字,我们知道古村在改变的同时又保留了它原来的风貌,让现代商业、旅游业与传统农业、手工业在这里共同繁衍。

正说着,一阵嘈杂声传来,我抬头一看,原来三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过来唱山歌了。看她们腰上挂着很现代的扩音器,嘴上支着微型话筒,身上穿的却是蓝底白花或是红底白花的偏襟盘扣褂,真的分不清她们是属于古代的装束还是现代的装束。不论这些,但听她们唱的歌,也让我们失去了判断力。她们开始唱的是新化山歌的曲调,但歌词我不大听得懂。新化山歌的特点是曲调古朴但比较简单,且很有特色,听久了人人都会哼几句。歌词有传统的,但大多是应景而生随口编的,用的都是新化土话,所以一般我也能听懂一二。但她们的歌词我却没能听懂,聂镇长解释说她们唱的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呜哇”山歌,是一些很古远的差不多快失传了的唱词。新化方言的特色是十里不同音,除了本地人,外人很难听懂。再后来,剧情反转,她们居然唱开了“东方红”“李家溜溜的大姐”“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把大家唱歌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跟着唱了起来,整个宴会推向了高潮,让我们分不清到底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好像也正应了那句“现代与传统”并存的基本理念。

吃完长龙宴,下一个旅游点是情人谷。情人谷好像也不是谷,相比于其他山与山之间的狭窄地段,这里倒显得比较宽阔。偎着公路而行的是一条山溪,不知是人工而是天然的杰作,山溪隔不了多远就有一道坎,溪水流过坎的落差就形成了一道道的瀑布,看上去就是一个小型的瀑布群。瀑布群旁有一架水车,正咿咿呀呀转动出一种久远来。

山溪和公路中间宽阔地有一间仿古的建筑,匾额上的字是“正龙农耕体验馆”,匾额旁又挂了六块小招牌,分别是:碾米坊、糍粑坊、豆腐坊、榨油坊、炒货坊。正在纳闷这些坊是做什么用的?导游过来解释:“这是景区为学生们新开辟的研学旅游基地,这些作坊还原了古人食物加工的原始的操作方法,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这些食物的基本生产过程。”

“哦!怪不得来的路上我们看到路旁一些标识上写有: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耕读自然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是的,紫鹊界是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化揉合的历史文化遗存,其耕作方式和利用山泉天然的灌溉系统同样在稻作文化中很具独特性。我们的研学基地远不止这些,它们分布在整个景区,从春种开始,景区内设有秧田种植区、插秧体验区、稻田捕鱼区、稻谷收割区等等,让同学们懂得一粒米、一种食物的形成过程。”

看来紫鹊界不只是在拓宽旅游项目上做文章,它还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让人们在旅游的同时懂得农民的辛苦,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我不禁想起了李绅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说国家现在提倡的“光盘行动”是在行动上提倡人们节约粮食的话,那紫鹊界的研学旅游基地则是在思想意识上引导人们珍惜粮食。

我们的住宿地是紫鹊界演艺中心。运气很好,我们分到了一间半山腰的观景房,郁郁苍苍的紫鹊界梯田此刻就在我们脚下,虽然能看到的地方不是很宽,但近距离地看梯田又是另一种感觉,由深绿和浅绿交织而成没有一丝杂质的梯田绿得让人心醉,深绿的是正在扬花的稻穗,浅绿的是田埂,远处的山笼罩在一片薄雾中,约隐约现。山脚的房屋里住的是我们羡慕的人家,一年四季生活在画中,生活在游客们的照片中该是多么美好。当然,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又在看你,我们也许正被别人看着、羡慕着。

听说再往上面一些就有一个观景台,趁着天还没暗,我们爬上了观景台。这回我们可是找到了照片中的感觉,还有照片中的那间绿色漩涡中的小房子,这就是摄影师、画家眼中紫鹊界的眼。虽然还是由深深浅浅的各种绿色组成,但视界开阔了很多,我们把画面中的紫鹊界和眼前的紫鹊界互相交替,幻想着它冬天的样子、秋天的样子、春天的样子;晴天的样子、雨天的样子、阴天的样子;云雾缭绕的样子、晴空万里的样子、风雨交加的样子。据说有人为了拍紫鹊界的美景,能在山上蹲守几个月,那真是些为美景痴狂的人,我们则不同,只是游客而已,遇到什么看什么,今天运气好,我们看到了它夏天最美的样子。

天色变暗,田里的蛙声渐次响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看来紫鹊界今年又是大丰年了,我们也将在最动听的蛙声中度过一个紫鹊界最美的夜晚。

作者简介:曾文辉,女,湖南新化人,曾有《下岗女人》《医道》等长篇小说在“作家在线”等网站发表。在《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有大量作品发表。诗歌《我把时间留给了白天》获“桃李芬芳原创作品优秀奖”,《雪峰组诗》入选《雪峰山诗集》。散文诗《我和春姬有个约会》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赛”金奖,散文《我家的两棵柿子树》获“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并入选《2017年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作品全集》。散文《厚皮岭的李花》获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长篇历史小说《陈天华》《辛亥风云之梅山英烈》在中国作家网连载。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