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湖湘文讯

常德“文化符号”丨追梦:走向我们的精神家园

来源:周光曙   时间 : 2018-02-26

 

分享到:

  2017年底,常德市丁玲纪念馆。《走向——常德诗文年选(2016-2017)》首发式在此举行。

 

  常德作家、诗人周碧华介绍了一个民间纯文艺微信公众号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不俗成绩。该微信公众号2015年4月创办,每天推送一名本土作家或优秀作者的文艺作品,2017年他们优中选优,将公号推出的作品分诗歌和散文两种文体结集出版。民间纯文艺微信公众号结集出版优秀作品“年选”,在全国首开先河!

 

  这个公号的名字叫“走向”。

 

  2001年的一个寒夜,汉寿县城某出租房里,几个年轻的文学发烧友围炉小酌,商议成立一个文学社。被大家称为“先祥兄弟”的青年农民灵感突发,把手一拍:“就叫‘走向’吧!”

 

  张先祥高中毕业后一边耕种一边写诗。上世纪90年代曾在村里组织过一个叫“田野”的文学社,虽在各大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他已结婚生子,日子十分拮据。为摆脱穷苦,他借了几百块钱拖妻带子在县城摆起了“麻辣烫”流动摊点。张先祥此言一出,大家纷纷拍案叫好。于是,“走向”文学小组宣告成立。

 

  起初的《走向》油印纸刊主要是他们五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几乎在《走向》出刊的同时,《湖南日报》“湘江”副刊“湘军新锐”栏目以近半个版的篇幅刊发了张先祥的组诗,并以《一个农民诗人的远征》为题对张先祥及其诗作进行推介,在汉寿产生了不小的轰动,也给“走向”成员极大的鼓舞。不久,《湖南日报》“湘江”副刊一次性刊发了汉寿乡村女教师张晓凌的诗作15首。这个清澈如水的女子成了“走向”的第七位成员。

 

  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高强度让《走向》出刊一度停了下来,但他们并没有中断创作上的探讨与交流。通过电话和网络,他们相互鼓励,取长补短,创作成果斐然。陈晓琳的散文《师魂》获得《中国校园文学》征文一等奖;胡逸仁的小小说多次入选《小小说选刊》,获得多种级别的奖项;陈清立创作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散文,被选为县政协委员;余仁辉的散文随笔集《余味》出版并获第九届丁玲文学奖;张先祥出版诗集《草帽下的村庄》……

 

  “走向”的成员再一次聚齐已是2015年。2014年底,诗人张先祥辞掉高薪工作重回烂泥湖村。翌年初春,一起来看他的,除了当初的“走向七君子”,还有新成员汉寿县作家协会主席曾宪红。他们聚在一起,自然要搞事情:办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仍叫“走向”。

 

  当时微信公众号并不太盛行,版式技术和推广方法对他们而言更几近空白。但通过几个通宵的摸索和一个多月的学习取经,2015年4月28日“走向”本土纯文艺微信公众号悄无声息地上线了。

 

  短短1年多时间,《走向》获得了3000多位忠实的订阅户,拥有了50多万的点击量,创造了“微时代”下常德民间文化自觉的新模式。这一个起源于草根,发轫于文学的平台正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且行且远,所做的已不囿于文艺,除了创立文艺创作基地、参与承办2016年常德中秋音乐诗会等,还发起了为凤凰县禾库学校捐赠童鞋、为维新镇贫困学生捐助学费、向紫菱图书馆捐赠图书等众多公益活动。

 

  《走向》微信公众号现任执行主编许立君说:“我于2016年春节期间被同学转发的《走向》吸引,试着投了12首新诗,没想到几天后就在《走向》刊出,沉睡多年的文学梦被唤醒。这一年我的诗作5五次刊出,2017年又推出了几组。‘走向’的老师们对后来者极力提携,没有任何私心和功利。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诗作在省诗歌学会的比赛中获奖。我是从粉丝到作者到编辑。起初,‘走向’每天推出一位作者的文章,后为保证质量,改为每周推五位作者。我们都是义务劳动,在这里,你的心灵能彻底放松。你能时刻感觉到一种和善、友爱、互助、互励的大环境。”

 

  现在的《走向》是很多纸媒的选稿平台,《走向》推出的部分作者成了当地纸媒的重要作者,2017年常德原创文艺奖有多位《走向》的作者。“走向”的参与者张玲智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走向’团队。他们不单单是一个公众号和草根文学社团,他们已经成为常德的一个文化符号。‘走向’必定是常德文友的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