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散文的完美时刻——黄河文学中国当代知名散文家新作展第11期主持人语

来源:杨永康   时间 : 2014-11-07

 

分享到:

  法国老牌批评家布朗肖有一句话值得散文家们玩味,他说诗人就是那种“将未加工的或直接的语言过度到本质语言,把日常话语的无声平庸提高到诗歌的完美的寂静”的人。我想这既是诗人的宿命与遭际,散文家们的宿命与遭际,也是诗人与散文家笔下万事万物的宿命与遭际,诗歌需要这种提高、这种“独一无二的时刻”,散文需要这种提高、这种“独一无二的时刻”,我们作品里的万事万物也需要这种提高、这种“独一无二的时刻”。在布朗肖看来“作品”就是在这一刻“自我完成”、在这一刻“宣布起始”的,与我们的作品休戚相关的“价值和有用性概念也在这一刻“消除”的,甚至世界在这一刻“解体”的。布朗肖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作家与诗人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并非万事万物的完成有赖于我们作品的完成,而是我们作品的完成有赖于我们笔下万事万物的自我消除、自我解体、自我完成的完成。

  本期我们选发了六位散文家的散文新作,多多少少有助于我们对散文“完美时刻”的理解,即便无助于我们对散文“完美时刻”的理解,也可以有效抵御我们文字里那些没有任何用处的“大东西”与“小东西”,及没有任何用处的“价值与有用概念”。陈世旭的散文从漠之风到山之诗到海之梦,一开始就是炽热的一开始就是喷发的,如千年的潮汐,此起彼伏,完美,深情。喷发之后应该就是布朗肖所说的那个完美的寂静时刻吧。人需要喘息,万事万也需要喘息,完美本身也需要喘息。黑陶的札记是读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对人类行为准确地说是人类的艺术行为之真实或仿冒、诚挚或虚假、正直或矫作的重新甄别与分辨,不乏卓见,也不乏布朗肖所说的“完美时刻”。我想只有那些处在自我消除、自我解体、自我完成之中的甄别与分辨才是有价值的。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完成的东西。韩嘉川的《进入一座城的几种方式》,不乏亲身体验,也不乏深情呼唤。其实,任何一座城都有自己的完美时刻,如果进城享受不到那些完美的寂静时刻,干嘛非得要进城呢?问题的关键还是完美的城要碰上完美的人,而且是在完美的时刻。李晓君的《山静日长读鹤林》,更像是一种史册、笔记、方志里的眺望和想象,“作为早于罗大经两辈的名儒杨万里,在鹤林童年的印象里留下清晰的倒影——并因其卓越的声誉和道德力量,给一个孩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也许古人与我们一样在渴望着某个完美的时刻,不然就不会大半生都隐迹于鹤林玉露了。袁瑛的《落花人独立》写了几个很特别的书中人物,到处都是过眼云烟,到处都是风萍聚散。最累的就是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了,那么就鼓鼓瑟、吹吹萧吧,鼓瑟、吹箫的人最懂那些完美的时刻。禅香雪的散文如湋河的水复活成的一眼心泉,静静地流淌在脚边。即便不转身,也能听到踯躅在河塬坡头的脚步声。风吹过来,笑声挂尽林梢,摇摇生暖……确实够暖,也确实够清新。读者需要这种暖,读者需要这种清新,如果再增添几分寂静,布朗肖说的完美的寂静,一定会更完美。

  我想说的是,不是我们与读者需要这种“完美时刻”,而是我们笔下的那些万事万物需要这种一直处在自我消除、自我解体、自我完成之中的完美时刻。也只有处在自我消除、自我解体、自我完成之中的完美才是布朗肖所说的真正独一无二与真正独一无二的完美。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