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遍历时空中一切可能性”的青年写作

来源:芙蓉(微信公众号) | 徐福伟   时间 : 2025-09-04

 

分享到:

青年写作属于当下的热门文学关键词,是当代文学新生与活力繁荣态势的重要体现。题材同质化是困扰青年写作的最为突出问题,但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作家所独有的,而是所有前辈作家都曾面临过的。题材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青年作家缺乏生活基础,躲在象牙塔里的居多,真正深入生活者少之又少,由此导致了创作出的作品不痛不痒,既难以具备生活的质感与痛感,又难以具备共情能力,从而“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大家所身处的肉身世界几乎都是同质化的,要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着实难为青年作家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些不足以构成青年写作可以“躺平”的理由。《芙蓉》本期的青年写作小辑颇有新意,既探索“遍历时空中一切可能性”叙事多维面向的打开,又指向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新叙事艺术空间的开拓,符合我们对青年写作应“用新的语言,塑造新的人物,写出新的感受”的期许。

青年作家林檎和顾骨,皆是传统小说与科幻小说双修的典范(顾骨的科幻小说处女作即将刊发于《科幻立方》)。他们具有突破传统文学和类型文学世俗藩篱的写作雄心,试图以一己肉身“遍历时空中一切可能性”。相信,在未来的青年写作中,这种双修的创作典范将会越来越多,纯文学与类型文学的壁垒将被彻底打破,文学再无类型之分,只有高低、好坏之别,由此导致一种以科幻作为叙事方法的文学新形态的出现。

林檎的《为芬尼根守夜》就是典型的以科幻作为叙事方法的文学新形态,我们很难用传统小说或科幻小说的核心概念去诠释它,而是一种现实主义与科幻动能有效交融的叙事形态,既有纯文学的擅熟叙事手法、立体化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腻细节的呈现、典雅语言的灵动,又有科幻文学中科技奇点的设定、未来废土时空的呈现、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注、科技伦理与情感困境的矛盾等,更为重要的是科幻在文本中不是一种类型题材的存在,而是作为文学创作中叙事手法的运用。《为芬尼根守夜》讲述了100年后,人类面对地球昼夜更替周期变成16个月导致的能源危机,不得不执行冬眠计划的故事。面对冬天失温被冻死的极限境遇,妻子乔麦要去芬尼根当守夜人,作为丈夫的“我”就可以享有到芬尼根冬眠的福利。夫妻俩长途奔波来到了芬尼根,乔麦去面试的过程中,“我”与芬尼根中心能源部锅炉房司炉工相遇,并得知了这里的秘密,不想沦落为“人类基因最底层繁衍本性”的夫妻俩,勇敢地向东以每小时三公里的速度逃离了。文本关注未来极限时空里人类的生存状态,但更注重挖掘的是作为个体生命的人在此类极端境遇下的沉沦与救赎的问题,将科幻小说中关于人类整体命运的宏观思考聚焦为个体人性良善的自觉之为。

《去南国买槟榔的一夜》是顾骨以“安南”为地域叙事着力点的系列小说之一,此系列小说具有“新南方写作”文学地理版图的价值与意义,《三人填充成象》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相信此篇也会有不俗的表现。近些年来,从“新东北叙事”到“新南方写作”再到“新津派文学”“新北京作家群”等文学创作潮流与脉动的不断涌现,地域性文学叙事与评论方法再次成为文学热点话题。顾骨有意识地以自己熟悉的边境地域为叙事中心,在坚守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学创作基础上,向着更加宽广的世界性与现代性进掘,形成了“新南方写作”中独具风格的“安南叙事”系列,这对青年写作者而言实属难得。《去南国买槟榔的一夜》中的青年人马留冒着风险陪暗恋的同学罗玉洁到南国游玩,还一起吃了槟榔。这段关于青春与爱情的美好旅程,却潜伏着重重危机,并且改变了懵懵懂懂的马留的命运轨迹。当马留得知罗玉洁利用他偷渡到南国打胎的真相后,纯洁唯美的爱情大厦在心中轰然倒塌。作为纯美爱情幻想觉醒的惩罚,马留默默接受了罗玉洁家人找上门打砸和赔偿的一切要求,而罗玉洁自始至终没有为马留申辩过。马留的好兄弟李壮正是他们南国之行的告密者。遭受了爱情与兄弟情双重毁灭性打击的马留没有任何的反驳,只是默默忍受着因为爱所加诸他的一切,终生吃槟榔。槟榔在“安南”传统文化中具有兄弟情和爱情的隐喻象征意义。《去南国买槟榔的一夜》是一个关于青春爱的破灭故事,通过槟榔这一意象,将古与今、中国与“安南”等时空巧妙交织在一起,展现爱的忠贞与背叛等亘古话题。相信未来,顾骨会从“经验写作”不断迈向“体验写作”,并不断强化独属于自我的跨境、跨文化叙事风格,从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汪阳的《隐土》聚焦“人与故土”的时代精神创伤主题,以千禧年左右蓄水大坝的修建为切入口,书写失去故土的移民群体的悲辛往事,以及时代变迁所投射到他们身上的心灵创伤。与东北“铁西三剑客”喜欢书写大工业时代落幕后的铁西区下岗工人生存状态一样,重庆的年轻作家也不回避历史,而是勇于直面大坝移民工程的时代回响,体现了青年写作者的历史担当精神。《隐土》无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力作,文笔老辣,以一个纪录片拍摄为主线,将演过许多死人的群演夏志骁、漂泊无根且丧子的移民方衿及祭祖返程的中巴坠水事件串联起来,再现了瓦岗移民的悲情史。难能可贵的是,00后的汪阳具备很好的叙事掌控力,能够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没有让悲情泛滥,而是在结尾处让纪录片导演修改了中巴坠水死人事件的剧情,不再让中巴车坠水和群演沉入水底死亡了,而是让中巴车跟着方衿回到瓦岗,维护了失去爱子的母亲方衿最后仅剩的尊严。文本中的这个细节处理得非常巧妙,所有的爱恨与悲悯都在这一刻具象化了,变得可触可达。

吕晓萌的《台风天》关涉当下社会职场与爱情生活,不以紧张激烈的甚至猎奇的情节冲突取胜,而是着力于日常生活表象下人类复杂情感关系的呈现与深掘,通过“轻、小”的故事情节与“重、大”的情感关系的矛盾处理,揭示出了波澜不惊的表面日常生活下的暗流汹涌。文本中的珍珠与阿威既是同事又是恋人,阿威还有一个谈了多年且有可能结婚的女友。因为一个台风天,将随领导和同事一起出差的珍珠和阿威困在了潮湿脏乱的酒店里。珍珠难以忍受这样逼仄的环境,花高价订了可以望见澳门塔的豪华酒店房间,与阿威到那里以爱的名义在一起。本以为一场台风会改变爱情的走向,珍珠却在豪华酒店房间里知道了自己精心准备的项目汇报居然被领导临时替换成了由阿威汇报,而阿威前些时日还打着爱情的名义帮她优化过这个汇报项目的PPT。《台风天》将职场爱情与职场算计巧妙融会到一场台风天的出差任务中,将人性中的复杂与多变通过一场台风天的极限境遇予以细细勾勒,耐人寻味。

李晨玮的《琥珀蜃楼》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年轻的青年志愿者和逃离养老院的薛奶奶的故事。文本中的环境描写很精彩,将养老院的破败光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于其间的老人的落寞颓败之相也扑面而来,具有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特质。薛奶奶利用年轻志愿者“我”的善良,带她外出就医时坐出租车迅速逃离,联想到在养老院时的衰老状态,出现了极大的反转,前面铺排得越细密,后面逃跑的反转的情感冲击力度就越大。此外,文本中薛奶奶儿子大东的前后反转也可圈可点。薛奶奶逃跑事件由此引发“我”的精神事件。文本恰到此处结束,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尾,令人意犹未尽。

对于青年写作,我们还有很多话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但上述作品在观察、认知、提炼、共情生活的能力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凝聚着青年创作主体的探索和创造性精神,并且在各自叙事路径上取得了较好成绩,这种探索与创造性精神需要我们的守护。《芙蓉》杂志在关注名家新作的同时,将大量的编辑精力投向了青年写作的发现与推广之中,吹响了中国文坛青年写作的集结号。相信未来,会有许多优秀青年写作者从这里登上中国文坛,并成长为领军人物。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