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湖南作协
网站公告
文学湘军
作家访谈
新闻资讯
网上展厅
文学阅读
新书快递
文学课
您现在的位置是:
湖南作家网
>
湖南省作家协会
>
毛泽东文学院
>文学课
2016-08-29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2016-08-22
王彬:文学理论应为文学批评提供支点与指针
2016-08-22
舒乙:冰心百年
2016-08-15
庞井君:艺术价值漫议
2016-08-15
庞井君:文艺的价值向度——力量、永恒、广大、生命、个性
2016-08-08
丁 帆:文学制度对文学进程的影响
2016-08-05
聂春艳:“经世致用” 知往鉴今——以小说写法为例
2016-08-01
王小溪:文艺批评与理论建构
2016-07-28
刘 艳:回到文学本体
2016-07-27
项 静:文学的在地性和切己性
2016-07-27
牛学智:今天究竟需要怎样的文艺批评?
2016-07-25
刘 琼:回到本体批评抑或本本批评
2016-07-25
刘悦笛:当今文艺理论:复兴于“生活美学”
2016-07-20
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
2016-07-15
杜书瀛:文学可以定义吗,如何定义?
2016-07-15
肖明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也是文学理论?
2016-07-10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2016-07-05
刘大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2016-06-29
李晓丽:“心理现实主义”的叙事空间
2016-06-29
刘大先:当代小说的赋形问题
2016-06-29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
2016-06-20
刘复生:伤痕文学,被压抑的可能性
2016-06-20
罗宗强:说“气韵”与“神韵”
2016-06-12
汪 政:文学,让我们“文学”地对待
2016-06-12
陈冲:理论的沙化和批评的稗草化
2016-06-12
郜元宝:找准文学批评的位置
2016-06-12
哈金:从文学内部来谈文学
2016-05-30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的七年
2016-05-30
莫言:寻找灵感
2016-05-23
余光中:创作与翻译
2016-05-16
孙民乐:“伤痕小说”三题
2016-05-16
张志强:报告文学创作的叙事本质
2016-05-12
邹平:当下文学批评的伪命题现象
2016-05-12
姜玉琴:当代先锋诗歌真伪之辨
2016-05-09
网络文学主流化及其前景
2016-05-09
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2016-05-03
贺仲明:先锋文学余绪—一个被忽略和误读的文学群体
2016-04-27
米歇尔·福柯:什么是文学?
2016-04-27
洪子诚:近年中国的当代文学史研究
2016-04-19
格非:经验、想象力和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
2016-04-19
金宇澄:读者卧虎藏龙,我唯有放低写作位置
2016-04-18
方勇:三论“新子学”
2016-04-18
米歇尔·福柯:什么是文学?
2016-04-18
罗宗强:说“气韵”与“神韵”
2016-04-12
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2016-04-08
方习文:论文学发展的新空间
2016-04-01
晏杰雄:开启历史与现实的沉积层
2016-03-23
刘琼:从非虚构写作勃发看文学的漫溢
2016-03-22
邱华栋:时代与生活是作家写作的原动力
2016-03-14
王杨:加强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涵养儿童文学创作之根
2016-03-10
梁玉水:美学研究三个“理”论维度不能缺
2016-03-10
马新国: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康德美学
2016-03-10
孙少华:丝路文学—新形势下文学研究的视角与担当
2016-03-07
徐勇:选本编纂与“80年代”文学嬗变
2016-03-07
王纯菲: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比较
2016-03-07
李朝全:全媒体时代文艺批评的任务
2016-02-29
郭艳:回归文学批评常识
2016-02-27
张文雄: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扛鼎之作
2016-02-27
雷达:关于文学批评的几条标准
2016-02-27
谢有顺: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2016-02-23
陈平原:“通俗小说”在中国
2016-02-19
王一川:重建文艺批评标准的美学传统基础
2016-02-19
仲呈祥:文艺批评三思
2016-01-29
杨剑龙:文艺创作当远离浮躁
2016-01-27
邵燕君:网络时代 如何引渡文学传统
2016-01-27
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2016-01-25
王纯菲: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比较
2016-01-19
杨早:网络文学的繁盛和荒凉
2016-01-12
陈志华:文学经典批评的三个维度
2015-12-28
雷文学:封闭与失衡——新诗中的意象嬗变
2015-12-23
张炜:小说与散文应该是趋近求同的
2015-12-21
晏杰雄:青年写作如何呈现中国经验
2015-12-21
姜文振《文学何为:文学的精神价值论略》
2015-12-14
雷达:对“小说戏剧性”的创新性阐释
2015-12-14
“边界写作”:文化的守望与开拓
2015-12-08
南帆:文学、民族形象与对话
2015-12-04
李敬泽:文学是生命的内在参照
2015-11-27
彭亚非:传统俗文学的本真文学观及其人文追求
2015-11-18
陈剑晖:“非虚构写作”与散文的审美性
2015-11-17
赵宪章:文学成像的起源与可能
2015-11-13
彭程:文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2015-11-06
党圣元:多样性与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2015-10-28
李圣传: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2015-10-19
何水法:宋代以降花鸟画的嬗变与赏析
2015-10-15
赵小华:当代文学应如何化用传统资源——以李白为例
2015-10-08
张 炯:论文学与文化的生态关系
2015-10-08
徐恒醇: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误区的反思
2015-10-08
宗波:文艺繁荣的四个关键
2015-09-25
陈迎耕:文学是不朽的
2015-09-24
马建辉:微时代文化传播的几个理论问题
2015-09-21
王爱松:文学研究与文化自信
2015-09-15
谢宗玉:这个时代的文学抒写
2015-09-10
陆建德:什么样的文学才能称作“世界文学”?
2015-08-26
雷达:面对文体与思潮的错位
2015-08-26
谢有顺:重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
2015-08-13
刘金祥:新世纪抗战小说的艺术功效
2015-08-13
曹文轩:何为文学 文学为何
2015-08-10
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的发展态势
2015-07-29
汤素兰:我的儿童文学阅读与写作
2015-07-13
李朝全:儿童文学“系列化”的是与非
首页
1
2
3
4
5
6
末页
更多>>
文学资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执乡土之笔,绘时代新篇:永州农民作家“三剑客”作品研讨会举行
湖南作家余红“岳麓讲坛”开讲
这繁花似锦的文化气象,怎不令人喝彩!
赵瑜创作四十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更多>>
文学阅读
倪章荣:徐志摩罹难之后
王成家:那年,体育场的呐喊
黄亮斌:回望1933年长城烽火
彭定华:文心为灯,照亮无月之夜
卢圣锋:《月迷苏仙》笔记
更多>>
作家访谈
盛可以:我就想做个安心写作的人
儿童文学作家诺亚:不用鼓励孩子“变得外向”
蔡皋:感受到光的温暖,人就会不自觉地追寻它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