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5-04-11
分享到:
本网讯(通讯员 崔紫量 田仁华)4月9日上午,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为中国作协第三届西藏作家班、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三期新疆作家班、湖南省第三期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授课,授课主题为“漫谈散文”。
徐可认为,散文是以事实为基础,以真实为核心,富有诗意的一种文体,近似于不间断的诗歌,而又不需要有诗歌的音乐节奏,它是真情实感的人的心灵产物,是灵动优美的思想艺术作品。散文是真心实感的真实流露,是作家人格的真实体现,是亲朋好友的轻松聊天。
在谈到散文的写作时,徐可指出,真实性原则是散文写作的最高原则。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感情是散文的血肉;散文应该真实,不能虚构,散文是一种藏不住人的写作。同时,要避免重复和同质化写作。很多散文写作者习惯性经营规模相似的散文,在体裁上本能地重复自己,在内容上依赖“生活”,以美其名曰的“真情实感”遮掩自己精神的苍白。这样的写作者写得时间长了,渐失自我扩伸和宏观调控能力。此外,要追求创新,追求卓越。好散文家从一开始便对散文抱有野心,会将诗歌和小说等诸多因素揉入散文写作中,通过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让散文呈现出诗性表达。
关于散文语言,徐可表示,散文语言之于文学,犹如线条之于书画,它是形式又是内容。散文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这种美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通过语言的有效运用营造出美的意境。散文要追求个性化的语言,少用大词、重词、固定化的词,如成语,等等。
课后,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将带着新的认识和感悟,在文学与生活的交界处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授课老师简介:
徐可,江苏如皋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评论家,启功研究专家。致力于散文创作和研究,主张真情写作,提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著译有《胸有丘壑》《仁者启功》《背着故乡去远行》《三更有梦书当枕》等三十多部。曾获中国新闻奖、丰子恺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百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