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4-06-03
分享到:
(本网讯 通讯员 马兵)“我们不仅要看到历史的正面,还要看到背面与未来。”5月9日下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巴金文学院终身签约作家张子影为全国报告文学作家研讨班学员授课。她以“记忆与抵达”为题,用真挚、富有学理的生动案例启发着在场学员的思考。
张子影从“报告文学”的词源说开去,梳理学术界对报告文学文体的不同观点,思考报告文学与散文、非虚构之间的独特关系。她指出,“信息的便捷性使得报告文学新闻性、即时性的文体特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二者日益丰富的内涵究竟指向哪里。”
进入到报告文学的创作内部,张子影从精神根据地、选材、采访三个角度展开讲述。精神根据地的构建适用于各类文体,需要写作者主动挖掘内心深处的记忆,让平日里积累的素材、情感,在敏感与细心之下再次焕发生机。选材时,需要保持独立高尚的写作人格,思考自己所写的对象是否有价值,警惕事实虚构的介入与名利的诱惑。采访时,要注意看到历史背景褶皱之下的东西,善于捕捉资料、访谈现场中游弋的信息点,警惕接受别人给你的单一资料与内容。从文本的气象层面来看,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往往还追求情境和氛围感的营造,重视故事的气氛渲染。
她期待作家班成员能够兼顾创作与自身品格、修养的塑造,在落笔中思考记忆与抵达的微妙关系:“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激活了内心最不足为人道,但又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
授课老师简介:
张子影,原空军创作室专业作家,文职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办公室主任,巴金文学院终身签约作家。出版长篇文学作品《试飞英雄》《洪学智》(上中下)《女兵一号》《跨过鸭绿江》《一朵云响亮地飘动》《守望光明》《飞越驼峰》《飞机楼》《烽火狼娃》《我的兄弟我的马》等多部;编剧话剧、影视剧《甘巴拉》《新女驸马》《沧海丝路》等多部及动漫作品四百余集。作品入选国家出版基金、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曾荣获年度“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巴金文学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二等奖、空军蓝天文艺“银翼奖”等多种奖项。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