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共同描绘更为壮阔的新时代文学风景

——“行进的风景2024——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活动综述

来源:文艺报 | 罗建森   时间 : 2024-09-13

 

分享到:

新时代文学“新”在何处?面对火热的时代生活和日新月异的现实,作家们应当如何更好攀登,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8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承办的“行进的风景2024——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马金莲、张楚、吕新、李修文、刘庆邦5位作家携新作与广大读者见面,共同交流探讨新时代文学的深刻内涵,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文学实践。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作家们应当如何处理与故乡的关系,新时代的乡土文学是否有突破的可能?在8月14日上午举行的“亲爱的人们,亲爱的生活——马金莲新作主题分享会”上,作家马金莲、陈仓和编辑杨晓澜一起,共同探讨了有关故乡和写作的话题。陈仓表示,马金莲的《亲爱的人们》是一部充满“回忆的气氛”的作品,许多情节和细节都将他引向了自己的故乡,“我从《亲爱的人们》中看到了父老乡亲的眼睛,勾起了我非常美好的回忆”。他笑称有人形容自己很“土”,但这种“土”不是“老土”的“土”,而是民族性的“土”:“我和马金莲都是农民出身,身上都保留有农业文明的特质,有一种民族性的气息。”在写作过程中,他也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些进城的人”,应该如何回到故乡。

马金莲谈到,故乡的小山村是自己写作20多年来的文学根据地。为让当地百姓有更好的发展,易地搬迁计划开始实施,她开始了抢救性的采访和拍摄。搬迁之后,马金莲依然坚持采访,宁夏北部的所有安置点,她几乎跑了个遍。正是这些采访让她有了新的思考:“普通百姓更关注的可能还是现实生活。故土难离,离开家乡固然会伤感,但当他搬迁到新的地方之后,也会很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生活是始终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的。”当她深夜在易地搬迁后的住所里辗转难眠时,听到了火车经过的声音,“那声音缓慢而悠长地进入了我的耳根,我静静地躺着,突然发现找到了回到故乡的感觉。火车经过的声音,不就是新生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声音吗?只要乡亲们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其实哪里都可以成为故乡。新生活每天都在我们眼前上演,那些能让我们扎根的地方,让我们生生不息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

在8月14日下午举行的“《云落》:一个县城的甜蜜和忧伤”分享会上,作家张楚、评论家金理和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对谈。金理谈到,《云落》可以被视为电视剧《繁花》的“县城版”,两部作品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描绘了一位能力出众且充满人情味的男主角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及其社会变迁。同时他表示,《云落》中的女主角万樱是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她超越了传统女性角色的框架,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万樱这一角色打破了女性书写的刻板印象,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强大生命力,还展示出无私的爱以及将这份爱回馈给社会的能力。

张楚谈到,之所以将《云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县城,是因为县城兼具乡村和城市的特色,既能体现农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又展现出比乡村更为快速的发展步伐。“我个人在县城生活了30多年,对县城非常熟悉。县城中的人们,虽然外表平凡,但每个人其实都有着丰富而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美好、善良与勇敢经常触动我的心弦,激发我创作的灵感。”至于选择万樱作为主人公的原因,则源于他童年时期的一段记忆——一个名叫樱桃、身材矮小且有些胖的小女孩,虽然经常受到同学嘲笑,但性格格外倔强。“这个小女孩的形象一直留在我心中,我也曾以她为主角,创作过一些短篇和中篇小说。在创作《云落》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想象她成长为中年妇女后的样子和生活状态。万樱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的欢笑与泪水、快乐与痛苦,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女性角色,我想传达的是,一个人物是否能够真正吸引读者,在于她的内在魅力和个人特质,而不仅仅是她的外在。”

面对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先锋文学何为,先锋作家何为?在8月15日上午举行的“先锋气脉,生生不息——吕新《深山》新书分享会”上,作家吕新和评论家方岩、王清辉一起,围绕活动主题展开交流。方岩谈到,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讲究叙事,也就是“如何写”的问题,更多是一种观念上的实验。当先锋作家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初尝试进行篇幅更长、容量更大的写作时,先锋小说才真正开始开花结果。“当我们谈论先锋文学的时候,不能只谈论形式,还要谈论它的结构和思想问题,谈论它对复杂事物的处理能力。从《抚摸》《下弦月》到《深山》,吕新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在传统的乡土文学中,作家往往是在替人物说话,吕新则在《深山》里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读者会看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象,会直接表达自身对日常生活的看法。

“为什么我要写这个故事?因为有些事情是永远放不下的,不写它就永远过不去。只有把它写出来,才能料理好心里的事情。人是有遗憾的,写这个故事时我就在想,如果能重新来过,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谈及自己的创作动机,吕新如此说道。关于自己的先锋写作,吕新表示,自己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并不会先入为主地去考虑什么主义或者手法,就是根据内容,很自然地让文字流淌出来。“如果一味追求先锋的形式,而不去思考这个内容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语言来呈现,最终的效果就会不协调,很滑稽。当写到具体人物的时候,我会调整自己的语言来贴合人物特点,让故事发生得更加自然。”

另一部具有先锋气质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入选作品,“从‘凝视’现实到‘穿透’现实——李修文新书《猛虎下山》分享会”于8月15日下午举行,作家李修文、评论家黄德海和编辑化城围绕作品展开对谈。黄德海表示,《猛虎下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小说故事情节连贯、跌宕起伏,充满奇闻异事。书中描写了老虎与人的转换,但实际上探讨的是复杂多变的人性,小说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暗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谈到,小说的结构复杂而精妙,采用多线交织的叙述方式,涉及多个角色的生命轨迹,展现出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李修文通过对人物心理、人际关系乃至社会运作机制的精细刻画,揭示出社会的多样性,也让作品在不同年代都能产生共鸣。

李修文谈到,自己在早期尝试文学创作时遇到了诸多挑战,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这些变化让他感到原有的写作和思考方式很难适应新的现实,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完成一部完整的小说。“但我对写作的热情从未消减,始终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真正反映自我感受和个人经历的作品。”《猛虎下山》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其中人物并非只是舞台上的角色,而是更为鲜活的存在,他们的故事跨越时空。“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最难处理的是人物的真实性,特别是如何在虚构的世界里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他谈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每代人可能都会遇到相似的挑战和困境,但生命总会继续前进,就像春天到来时漫山遍野的花朵一样。持续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刘庆邦的《花灯调》记述和书写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在8月16日上午举行的“文学见证奇迹,书写人生理想——刘庆邦《花灯调》分享会”上,作家刘庆邦、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和编辑向萍作交流分享。何向阳现场介绍了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基本情况,她表示,刘庆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个人经历,创作了这部同时入选两个计划的《花灯调》。为写好这部作品,他深入贵州山区,深度体验当地生活,尽管已是70多岁高龄,但他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用自己的深厚热情去捕捉和呈现这片土地的独特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花灯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作者个人经历、情感和使命感的切实体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张亚丽谈到,《花灯调》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显得尤为独特,它全方位描绘了脱贫攻坚伟大进程,是基于作者早年在农村生活的真实记忆与深刻感悟而创作,真挚的情感贯穿全书。作品对农村生活的细腻刻画,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现实洞察力。

刘庆邦表示,《花灯调》主要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作品描述了深度贫困村庄高远村,在第一书记向家明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家明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希望,她带领村民们修建道路、改善交通,一系列努力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向家明的努力和村民们的共同奋斗,高远村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成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案例。创作《花灯调》,就是要用真实可感的故事来展现脱贫攻坚伟大进程的真实面貌,记录时代变迁和人民奋斗历程。他还谈到,作家和运动员有相似之处,都是需要经过漫长的准备、持续的努力、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取得成绩,在攀登之路上有所成就。

据介绍,截至2024年9月,“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已支持4期62个项目,其中已有46部作品出版或发表,并与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设立“迁徙计划”、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扬帆计划”、与中国作家网合作开设“行进的风景”作品联展专栏,意在打通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编辑、出版、推广、转化、译介等各个环节,为新时代文学更好深入现实生活、参与读者文学阅读,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态的支持。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