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德日报 时间 : 2024-08-29
分享到:
在我的印象中,天夫兄是很有艺术天分的人,他首先是一位有品质的诗人和散文家,更是优秀的辞赋家、书法家。虽然,我与他至今尚未谋面,但我平常在他的微信中,在我们相互交流的纸上烟云里,感觉到他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显得格外清俊脱俗,极为难得!
吾兄出版著作宏富,我只知道有《天空未种》《天不在意》《天若品茗》《天夫诗联赋》几种。我还了解到他获得过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与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天夫兄是优异的诗人,他的诗很简练、很精致,有文采、有蕴涵,融哲理、禅趣、人性、人情于一体,耐人寻味!
下面我以《故人》《一轮月,一个人》《天画》《禅声》《正好秋风来了》等诗为例,就天夫兄的诗歌主旨和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1.《故人》
洒在大地上的月光
大多被浪费掉了
一部分随江河流逝
一部分被鼾声覆盖
从海棠叶上拾起一小片
放进几上的茶碗中
把余辉留在今夜
担心会走很多的夜路
母亲节省自己的睡眠
多给我一千次月明
我把它当作蜡烛
在阳光下化为灰烬
余下今夕头上的一轮
我会小心地拾起散落的碎片
一片片披满周身
多年之后当我走到月的身旁
月还认得我是她的故人
【解读】《故人》这首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以及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诗的开篇描绘了月光的浪费、流逝和被掩盖,营造出一种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氛围。接着提到母亲节省睡眠给自己更多的月明,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诗人将月明视为蜡烛,暗示其带来的温暖和光明,然而最终在阳光下化为灰烬,又增添了一丝无常和消逝的意味。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示会小心拾起月的碎片披满周身,展现出对美好和记忆的珍惜。多年后当走到月的身旁,月还认得自己是故人,这里的“故人”不仅是与月的重逢,更是与过去的自己、与那些珍贵时光和情感的重逢,传达出对生命中美好经历的坚守和铭记。
艺术上,《故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意象运用:诗歌以月光为主要意象,象征着时光、温暖和记忆。通过对月光不同状态的描绘,如“浪费掉”“流逝”“被鼾声覆盖”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是情感真挚:诗人将对母亲的爱与感激融入到对月光的描写中,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动容。三是今昔对比:既有当下对月光的珍惜,又有对未来与月重逢的期待,通过时间维度的对比,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四是结尾升华:“多年之后当我走到月的身旁,月还认得我是她的故人”,这种想象式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2.《一轮月,一个人》
观月,只能让月静静地挂在天边
切莫要去翻阅她
一翻阅就翻开了秦汉
此身不知道会老在哪座关山
赏月,最好让月光轻轻地走过草地
切莫要高声议论
声音大了会震塌月的堤坝
湖水扑下来你没有一只扁舟
月下,不要太过于动情
情多了容易勾出千古之恨
中天一小盘浅浅的月辉
还不够洗一次白发
陪月,记得要坐到人静
过了子时就收为秋夜的信徒
最深沉的思想多从黑夜出发
月要为你传授伟大的孤独
【解读】《一轮月,一个人》这首诗围绕着“月”展开,探讨了人与月的关系以及在月下的思考和感悟。“观月,只能让月静静地挂在天边,切莫要去翻阅她,一翻阅就翻开了秦汉,此身不知道会老在哪座关山”,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个体在漫长时间中的渺小感。“赏月,最好让月光轻轻地走过草地,切莫要高声议论,声音大了会震塌月的堤坝,湖水扑下来你没有一只扁舟”,强调了在赏月时应保持宁静和谦逊,否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暗喻在美好面前应保持敬畏和谨慎。 “月下,不要太过于动情,情多了容易勾出千古之恨,中天一小盘浅浅的月辉,还不够洗一次白发”,提醒人们在月下应控制情感,不要被过度的情绪所左右,因为时光无情,美好短暂。“陪月,记得要坐到人静,过了子时就收为秋夜的信徒,最深沉的思想多从黑夜出发,月要为你传授伟大的孤独”,则突出了在寂静的月夜中,人能够获得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孤独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在艺术表现上,《一轮月,一个人》一是形式独特:整首诗以四个小标题“观月”“赏月”“月下”“陪月”来结构篇章,层次清晰,形式新颖。二是巧用夸张:“一翻阅就翻开了秦汉”“声音大了会震塌月的堤坝”等表述,运用夸张的手法,赋予月亮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三是哲思深邃:诗歌在对月的描绘和感悟中,蕴含着对历史、人生、情感和孤独等深刻的思考,富有哲理。四是语言优美:诗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如“中天一小盘浅浅的月辉,还不够洗一次白发”,语言优美而生动。
3.《天画》
从海边开始安静的夜
在城市和乡村的上空格外空旷
此时,世上各种不同的心思
都用眼晴搁在虚无的头顶
天为满足众生的渴望
用11个望日的初稿和365个黄昏
直到今晚的中秋之夜
才把中天的一轮秋月画圆
【解读】 《天画》此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天空中的月亮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诗的开头展现了夜晚的安静和空旷,人们各种不同的心思都寄托在虚无的头顶。接着描述天为了画出这轮中秋之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用了多个望日的初稿和众多黄昏,最终在今晚画圆。这里的“天画”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来之不易,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同时也暗示着人们对圆满、美好的期待和追求。
艺术上,《天画》也很有特色:一是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夜晚的安静空旷,以及天画月的过程,烘托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期待。二是想象丰富:“天为满足众生的渴望,用 11 个望日的初稿和 365 个黄昏,直到今晚的中秋之夜,才把中天的一轮秋月画圆”,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使诗歌富有浪漫色彩。三是寓意深刻:“天画”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来之不易,需要经历漫长的积累和等待。四是视角宏大:从海边到城市和乡村,再到整个天空,视角宽广,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意境。
4.《蝉声》
被酷暑炸焦的蝉声
从初夏的早晨
响亮到晚秋的黄昏
中间没给夏秋留出缝隙
像母亲纳鞋底的针脚
每一针都刺穿白昼
从初夏到立秋
孔子读周易
三个月不知肉味
把连结竹简的牛皮筋磨断三次
孔子到底是圣人
书都拜他为佛
我读春秋也很痴心
用去了半个多世纪
至今似懂非懂
我辈到底是凡人
只能拜时光为佛
人什么时候能读懂春秋
蝉声一定是被磨断三次
【解读】 《蝉声》这首诗以蝉声为线索,探讨了圣人与凡人在求知和领悟上的差异。诗的开头描绘了蝉声从初夏到深秋的持续响亮,用“像母亲纳鞋底的针脚,每一针都刺穿白昼”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蝉声的不间断和强烈。接着提到孔子读《周易》的专注和刻苦,“三个月不知肉味,把连结竹简的牛皮筋磨断三次”,展现了孔子作为圣人的勤奋和对知识的深刻领悟。然后对比自己读《春秋》,“用去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似懂非懂”,体现出作为凡人在求知路上的艰难和困惑,从而得出“我辈到底是凡人,只能拜时光为佛”的感慨。最后诗人认为,人若能读懂《春秋》,蝉声必然也像孔子磨断竹简的牛皮筋一样“被磨断三次”,暗示了深刻理解和领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艺术上,《蝉声》的有自己的追求:一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蝉声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知识追求的坚持。二是对比鲜明。将孔子读《周易》的专注和成就与“我”读《春秋》的经历进行对比,突出了圣人与凡人在求知路上的差异。三是意象生动。“被酷暑炸焦的蝉声”“像母亲纳鞋底的针脚,每一针都刺穿白昼”等,通过独特而形象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四是语言质朴。整体语言简洁质朴,却能深刻地表达出对知识、人生的思考。
5.《正好秋风来了》
如果不是秋风来了
山不吃不喝也停不下疯长
浓黑的绿不懂疏密相间
连天空都写上了边
一片柳黄落在草地点个顿号
山川读起来就舒缓多了
假若不是秋风来了
烈日的理论止不住流速
江河没有故乡
习惯坐着船四海流浪
河洲递过一根细长的芭茅杆
可让今夕的秋月定在江心
倘若不是秋风来了
蝉声无法穿透浓厚的白云
云中埋葬着一座江山的往亊
从来没有被盗墓人盗过
一群大雁挥舞坚韧的铁锹
掘开了天上的古墓
假若不是秋风来了
我会从歇夏接着冬眠
醒来只看到雪花纷飞
错过了落叶朝拜秋天
有一片秋风渡我
蓝天就是扁舟
【解读】 《正好秋风来了》借助秋风的到来,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种种变化。诗的开篇描述如果没有秋风,山会疯长,绿会过浓,景色缺乏变化。而秋风一来,“一片柳黄落在草地点个顿号,山川读起来就舒缓多了”,赋予了秋风调整和舒缓自然节奏的作用。“假若不是秋风来了,烈日的理论止不住流速,江河没有故乡,习惯坐着船四海流浪。河洲递过一根细长的芭茅杆,可让今夕的秋月定在江心”,这几句写出了秋风对烈日和江河的影响,让漂泊的景象有了安定的可能。“倘若不是秋风来了,蝉声无法穿透浓厚的白云,云中埋葬着一座江山的往亊,从来没有被盗墓人盗过,一群大雁挥舞坚韧的铁锹,掘开了天上的古墓”,这里的秋风让被掩盖的往事得以展现。最后,诗人说若不是秋风,自己会错过季节的变化,而有了秋风,就像有了渡自己的力量,蓝天也如同扁舟。整首诗通过假设和想象,强调了秋风带来的改变和契机,富有想象力和抒情性。
《正好秋风来了》在艺术上也可圈可点;一是想象丰富。诗中充满了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如“一片柳黄落在草地点个顿号”“一群大雁挥舞坚韧的铁锹,掘开了天上的古墓”等,赋予秋风神奇的力量,使诗歌充满浪漫色彩。二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山“疯长”、绿“不懂疏密相间”、江河“四海流浪”等,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风到来前的景象。三是结构清晰。以“如果不是秋风来了”“假若不是秋风来了”“倘若不是秋风来了”等相同的句式开头,使诗歌结构整齐,层次分明。四是情景交融。将秋风与自然景象、个人感受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优美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作者简介】
张建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副会长,湖南省 “三百文艺人才”专家,教授,曾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届湖南文学艺术奖,第六届毛泽东文学奖和首届湘江散文奖。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