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4-06-13
分享到:
一、部门基本情况
湖南省作家协会为我省各民族从事专业和业余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编辑、翻译及文学组织工作者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由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省委宣传部主管。
(一)主要职能
湖南省作家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团结服务作家,扶持培养文学新人,推出优秀作品,增进文学交流;加强对会员的服务联络工作,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促进文学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二)机构情况
湖南省作家协会机关内设职能处室三个:办公室(机关党委)、创作研究室、组织联络部。
湖南省作家协会二级机构两个: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湖南现当代文学馆)、《湖南文学》杂志社。
(三)人员情况
2023年度编制部门核定省作协机关及二级单位在职人员编制数为42,其中全额事业编制39人(其中参公14人),工勤编制2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1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实有在职人数39人,其中全额事业编制37人(其中参公16人),工勤编制2人。实际在职人员数比编制人数少3人,为作协机关全额事业编制人员。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一)基本支出情况
1、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批复省作协的部门公共财政拨款2040.91万元(含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126.6万元)、2023年度后续下达的预算追加指标金额为1000.12万元,共计3041.03万元。
2023年度批复的部门支出2642.7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28.31万元,项目支出1214.48万元。
2023年度结转下年资金为398.25万元,财政结转资金主要为专项资金结转和年底下达未及时支付的政策性增资。
2、基本支出情况
2023年基本支出年初预算数为1499.6万元,调整预算数1519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支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等日常公用经费。
2022年基本支出决算数为1428.31万元,结余90.69万元,主要原因是压减一般性支出以及强化日常节约管理,切实履行厉行节约减少的支出。
3、“三公经费”支出使用和管理情况
(1)2023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执行情况
2023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40万元,决算数25.44万元,明细列表如下:
(2)“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我会严格按照机关公务接待费管理、公务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公务用车运行条例、机关政府采购工作规定等条例进行严格要求管理,从制度上严抓管理,厉行节约。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23年项目支出年初预算数为712.03万元,项目支出决算数为1214.48万元,主要用于单位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支出,主要用于文学社团经费(散文学会、诗歌学会、报告文学学会、儿童文学学会、岳麓诗社)、《湖南文学》杂志社办刊费用、文学经费、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毛泽东与文艺展》提质升级等方面。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无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部门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1、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再攀高峰
2、构筑湖南文艺人才高峰
3、文学优秀作品扶持推介
4、文学活动组织
5、文学阵地建设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完成情况
1、整体产出目标完成情况
2023年,省作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导向、抓精品、育人才,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三高四新”,开拓文学事业新境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了积极力量。
坚持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支持、鼓励、帮助作家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汲取营养,丰富创作;加强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提倡和鼓励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开展科学的文学批评;发现和培养文学创作、评论、编辑、翻译的新生力量,加强作家培训,发展和壮大全省文学创作队伍;办好本会所属的杂志,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维护会员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保障会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会员从事正当文学活动的自由;对优秀的文学创作成果和文学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截至2023年12月,我会扶持奖励优秀作品共计119篇,完成产出指标;在《湖南文学》杂志刊发文学作品数量330篇,完成产出指标;重点扶持作品30部,选题征集分两批进行,首批全向全省作家征集15部,第二批5部,确定10部定点深入生活入选项目。结项12部,2019年重点扶持作品结项3部、2020年重点扶持作品结项1部,2022年重点作品扶持结项2部,重大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创作项目4部,“湖湘历史文化名人长篇小说”创作2部,完成产出指标;组织会员培训、文学培训班等参加人数共计503人次,完成产出指标;支持文学社团、基地等项目数5个,完成产出指标。
2、整体效益目标完成情况
1、文学活动精彩纷呈,湖南文学影响力逐步扩大。
一是多项全国性文学活动走进湖南,受到国内文坛关注。3月,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等三项活动在长沙举办。5月,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益阳文学周”活动在湖南举行。6月,参加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主宾省活动,首次在北京大规模全面推介湖南文学。10月,与文艺报社、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联合举办“新时代文学评论现代化发展推进会”。12月,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年会在长沙召开。
二是与多个国内文学名刊联合开展主题创作,有力推介了湖南作家作品。3月,与《诗刊》社等单位联合举办“新时代新雷锋”全球华文诗歌征集活动。4月,与《当代》联合举办主办“碧水蓝天杯”生态文学征文评选活动。9月,与《散文海外版》联合举办沈从文文学交流研讨会,与《民族文学》组织“多民族作家湖湘行”文学采风活动,并将推出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专辑。
三是组织开展多类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在主题征文活动方面,与省委宣传部、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开展“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创作活动,生动反映湖南人民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3部作品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学推荐书目。聚焦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联合《湖南日报》等开展“奋进新征程,抒写新湖南”征文。联合高校文学社团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少年凌云志 时代正当燃”征文活动。举办“百家写百村”主题征文活动,为乡村振兴赋能。在服务发展方面,组织老作家深入湘西探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湘西故事,用文学的力量为湘西发展添加动力。开展“郴州古村落”文学采风活动,发掘推介郴州传统古村落文化,服务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联系作家方面,邀请一批湘籍作家先后回家乡参加“芙蓉”文学双年展、“守护好一江碧水”采风文学、省作协“作家回家”等系列活动,举办“湖南与海南—韩少功文学世界的两个重要空间”研讨会、湘赣两省网络文学交流座谈会,加强了省内外作家的交流联系。邀请一批老中青作家深入基层和学校开展“文学照亮三湘”活动,把文学的种子撒向三湘大地。
2、多措并举抓创作,文学作品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抓好重点专项扶持。确定重点扶持选题15个,“定点深入生活”项目10个。《飞翔的早谷村》入选2023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青寨》入选2023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13个项目重点扶持项目结项,发放扶持经费近40万元。
二是抓好重点作品改稿。建立重点选题跟踪机制,重点扶持作品改稿机制,先后组织了《大国制造》《洞庭一家人》《南瓜船》等作品改稿会。《千亩坨》等2部作品进入中国作协改稿会。《红薯大地》《立传笔记》《南山谣》3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023年度“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三是抓好已出版作品的研讨。组织《家山》《戴花》《如何是好》等10余部作品研讨会,推介了作家,宣传了作品。
四是对重点期刊发表作品进行奖励。对2022年119篇(部)文学作品实施奖励,发放奖励经费18万元。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作家和小说创作的扶持奖励力度,部分青年作家进入全国青年作家版图。
3、实施新青年人才计划,梯次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新青年·改稿行动”深入推进。注重在全国范围内发现湖南青年作家,培养和推出优秀青年作家作品。“里程文学院”小辑在《西湖》推出,小说集《南方蝶道》出版。举办田耳小说班,探索导师选拔学员、系统教学、作品研讨和改稿指导的文学人才培养模式。10名青年作家进行了为期10天的封闭式学习训练。
二是打造“湘军新势力”。《芙蓉》《湘江文艺》《湖南文学》等省级文学期刊开设“湘军新势力”“发现”等栏目,集中推出一批80后优秀青年作家。启动青年作家出版资助工作,面向全省征集青年作家的作品。面向全国选定5名湖南青年作家长篇小说选题。与湖南师大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成立“湖南青年作家研究中心”。
三是积极推荐和发展青年会员。推荐2名青年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53人加入中国作协,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3人。发展省作协会员198人,35岁以下青年作家32人,占17%。
四是加大青年文学人才培训力度。举办中青年作家研讨班、改稿班、专题班、西藏班(湖南首届少数民族作家班)、基层(望城)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等各类作家培训班七期,200余名作家参加培训。作家培训班采用以作品质量论高低和盲评的办法录取学员,提升了培训效果,一批湖南作家班作家作品为《作品》《山花》《长江文艺》等文学期刊选用。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绩效目标指标设置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将绩效目标更加细化和量化,经费测算与实际工作量不相符。
(二)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实施不够
未及时跟进项目实施进度,全过程跟踪监督不够,未建立全面跟踪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掌握。
(三)绩效评价很难落到实处
由于绩效评价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支出行为是否符合
现行财务制度和国家有关规定、预算执行率和预算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对于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的评价很难落到实处。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健全绩效目标考核体系
进一步健全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让预算编制更贴合实际,绩效目标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将绩效目标更加细化和量化。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及时跟踪问效,实现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可控制。
(二)实施全过程项目监督管理
加强项目管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监督,从整体出发制定全面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和所需完成的任务,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同步信息,及时掌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对于需要调整的项目及时履行项目报批手续,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
(四)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绩效评价是对效果的评价,评价结果直接反应项目实施的效益。对于各项项目绩效评价的结果要运用到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增强资金绩效理念、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
九、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会结合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对评价的绩效情况、完成程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综合分析,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绩效突出的项目,优先保证其所需的财政资金。在安排该部门新增项目资金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与综合分析。
我会将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情况,统一在我会官网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众监督,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控,增强公共财政支出的公正性与透明性。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