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袁送荣:古道照颜色

来源: 湖南文联   时间 : 2023-11-21

 

分享到:

(一)

世上古道千万,我却独爱岳北那一条。

南岳祝融峰北,有一山道,石板垒成,依山势,舞蛇形,榫卯咬合,凹角紧嵌,从报信岭坚毅起势,经慈云寺曲折登高,过会仙桥,路承绝顶,终于峰巅祝融殿,全程约八公里。人说一步登天,其实没那样的绝径,但八公里上祝融峰,还是有道可循。

道早有道。原名北山朝圣古道,唐中晚期由香客踏歌垒成。道在高山脊骨上飘逸起伏,如同在天飞龙的鳞爪。

寓意光明美好的祝融氏,被轩辕黄帝任命为火正官以来,得历代君王封禅“提拔”,为文人僧道歌赋赞偈,受百姓草根爱戴信仰,地位和影响力极速升高,成为庙堂江湖皆由衷崇敬的“司天昭圣帝”。

火神祝融的“责任”是庇佑生民,镇守家国,拥有无可估量的“粉丝”“拥趸”,无论人与自然,日月经天,甚至三千大千。远的不说,近年疫情肆虐,举世抵御,南岳区内竟无感染者,也许得益于火神“火力全开”的护持。武汉有火神命名之方仓,火星有火神具名之神器。禀仓器,能载道。民间的信奉热爱,自有内性理道,而火神接纳朝圣,似乎心安理得。

香客独辟蹊径勤访仙踪,然山径窄小,且斗折中见艰难险阻,故需善者修缮。

贤德之人,积善之家,会主动为之。曾国藩兄弟就做了这等好事。

母亲和家人常去祝融烧香,为行方便,也体悟行者艰辛,曾国藩委托弟弟国荃国潢耗费不少“上清童子”,山外采石,拾阶而上,大幅整修此道,后来好德者也持续跟进,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形成今日之壮观。

曾国藩不知道的是,因其牵头修护,当地示谢,取名“曾国藩古道”。而敬其一片孝心,我赞曰“曾国藩孝道”。邵阳,湘西,娄底,湘乡信众大都打此上山,到达翠微古庙进香还愿,故可称“曾国藩香道”。曾国藩走上这希望古道,登高望远,爽心豁目,观察三湘氤氲蒸腾,遥望京华宦海烟云,谋划人生境地,开启灼热哲思,也可叫“曾国藩心道”。

人所鲜知,古道的原点,绝不是山下红旗村口那么简单短促,它心灵深处的存爱和遗梦,在我心中,一直延续到双峰县城永丰镇。

少小我就听讲,这条拜香大通道,始于永丰湄水老街,经沙子塘,蒋市街,荷叶塘,石地方,连衡山县新桥街,贯塘板仓,江东关圣殿,望峰迴水湾,抵寿岳红旗村,接曾国藩古道,达南岳祝融峰顶。她身姿窈窕悠长,质地澄澈古朴,颜色清辉淡墨,有着深沉的寄托和漫灌的愿望。万众行走的朝圣旅道,起步就是芳泽扑面,移步定然脚下生情,收步已在仙域云天。

山下是青石板铺成,棕青色泽,光华自足,大小合拍,长短有致,厚薄适地。或藏于田畴间,或立于河道边,或钻进农舍里,或渺于烟雾中,但凡逢见庙宇,石塔,古木,香榭,石板路都会停一停,围几圈。婉婉滟滟,曲曲折折,春时与百花为伴,夏至和青绿为伍,秋日同稻花共舞,寒冬随季节入眠。经年踩踏摩擦,青石亮如镜鉴,百千年来这里走过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串气息都投影天穹,昭告时代,诠释着生生不息的生活原委,图腾踪迹。

青石板的尽头,就是祝融后山红旗村。与北山朝圣古道会合压轴,成为古今中外难得一见的问道长途。

朝圣者从永丰走到我的家乡荷叶塘新耀村槐树组八十亭,正好八十华里,再出发,到山下报信岭也是八十华里。不多一尺,不少一寸,所以取的地名就叫八十亭。香客到此会约定俗成地停一停,歇一歇。

当年这里盛彩齐聚,长廊连短亭,前后一百米都是廊桥亭阁。带着浓烈檀香味的店铺,主要销售进香拜佛之用品。铺子老板出于信仰认同,情感相亲,会免费端茶递水,优惠提供膳食,帮助打理行脚。挺融洽,如家温馨。

一年四季均有这样一番风景贯通在道上。五色三角彩旗飘飘在前,几十甚至百来号烧拜香的香客,穿着特制的黑色朝圣服装,系上印着“南岳进香”字样的红色肚兜,脚穿草鞋,腿系绑带,腰缠神符,头顶香薰,手捧圣帝牌位,口颂拜香赞歌,队列整齐,神色庄重,目光炯炯深眸远方。有的抱着懵懂无知的孩子,有的挑着沉重的担子,有的挥舞灵动的龙旗,有的领头呼喊粗犷深长的号子。他们踩在光亮的石路上,逢庙必拜,逢桥作揖,逢人打拱。只有到了八十亭这样的路亭,才会轻松一会儿,放下专门心,再会尘世烟火。

寅宾出日,峻极于天。按照既定规矩,朝圣者须在清晨五点左右太阳升起前,到达山顶祝融庙,才算圆了心愿,有利可求。所以一路上都是急急如律令,不敢稍息怠慢,耽误了前程。

我家在石塔高耸的塔子岭与香火缭绕的八十亭之间,离古道不足二十米,挺近。妈妈善良,常结善缘。她经常提着大茶壶,带上新炒的干粮,准备一些清血去瘀止痛提神之类的土方子药物,走到道口,倒水,送药,温言,我和妹妹配合妈妈,做些助聊,收碗的小事。不知道迎来送往多少香客,也不知道提了多少茶水润了多少人心,只知道十几年如一日重复着做,妈妈告诉我,一水一善心,一言一暖贴,香客会把我们的心意带上,禀告圣帝老爷的。

道上道下的虔者,如同现实的玄奘法显,披着晶莹的露珠,雨珠,汗珠,拨动身上的念珠,越过大地,原野和丛林,穿过河流,溪子和滩涂,爬过山壑,摩崖和峰林,形成高高飞翔于碧空的雁阵,到达心灵寄托的琼台,释放所有的委屈,迷茫,祈愿,又匆匆原路归乡,做回凡夫俗子,耕耘在田亩,读诵于家舍。

道如青龙,峰如苍龙,人如游龙,在大地山河经行处,各修其修,各求其求,各美其美。

其实,通往祝融峰顶的,远不止北山曾国藩古道,一说有大大小小粗粗细细48条,包括梵音古道,禹王亭古道,弥陀也即徐霞客古道,龙池古道,黄庭观古道,中山沟古道,龙凤古道,以及让朱熹张栻“心目顿快”的朱张古道等,条条古风盎然,人文累积,目标同向。

链接曾国藩古道的,也并非只有我家乡奔涌而来的这条百里连接线,在报信岭的“接待总站”,状如血脉的四方八面之便道,专道,均“转兵”至此,会合归一。

(二)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色相是颜色的灵魂。最暖的颜色莫不是热烈浪漫,兴奋激动,以太阳、火焰、鲜血和生命为色相。文天祥在正直歌中深切表白,屋檐之下,我可以展开书本,沐着清风,韵声朗读,古道赋予的光灿颜色,古人传承的光辉人性,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他所指的古道,是道非道,道道有意,除了无邪,便是无畏。

我相信,任何一条经历风雨刷过时光的尘尘古道,都是极品人心,从古至今,道法万千,总归沉浸于脱愚而智,持礼而义,行义而仁中,由不得风花雪月的半点轻浮。

我心中的曾国藩古道,照血色,显清气,彰光彩,注重的不是斑斓千层,而是朴质万分。

首先它有百姓步履的沉重。百千里跋涉而来的香客,高举幡旗,笙歌亮腾,叩拜不止,怎一个苦字了得,脚趾起泡,踝骨流血,额头青肿,但无人退缩,哪见惶恐,有的只是对信奉的拙诚,身体和灵魂都在道上奔腾不息。古道承载这种信念,深深懂得祈求与祷告对乡民生息的极其重要性。无需言语,唯有保证一路行进,莓苔均见履痕。

古道还有贤者留足的隐忍和踔厉。王夫之同南岳生死相依。“与岳患难,唯岳知余。残梦不忘,我报灵墟。”

先生在南岳莲花峰辗转十八年,穿行于北山古道和朱张古道间。视为根据地,挥戟杀声震天,聚义反抗清廷。成为隐居处,筑续梦庵,过苦日子,写奋进歌,编纂《莲峰志》《岳余集》,吟唱“饥将觅食无方向,饱我山中瓜果根。一片寒香入骨里,直令清绝是师恩”。古道成其生死相连的命运之轮,他以孤愤耿介之个性,“六经七尺”之抱负,在朗朗正正的行道中,得以凤凰涅槃。

作为朝代的忠实“卫士”,曾国藩维护的是他的大清,王船山维护的是他的大明,这丝毫不影响王曾之间,一致的道统血脉,家国理想,人文追求和桑梓情节。惺惺相惜也好,心心相印也罢,最终,曾国藩继承发扬船山之学说,以湘乡曾氏名义,全情刊印《船山遗书》,把洋洋洒洒,浩浩汤汤的鸿篇巨著昭告天下,使尘封已久的船山思想归位正题。说这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对历史对文化乃至对文明做出的卓越贡献,应不为过。

修道,修书,修齐治平,都是利益万世的事情,人人当学王夫之和曾夫子。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曾国藩笔下的高嵋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高嵋山不远处有九峰山,乃南岳七十二峰之少祖,相邻的铜梁山,白石峰,紫云峰等,都是南岳之子,忠诚拱卫祝融。农家子弟曾国藩,出生在这灵山秀水之文明奥区,轻盈的脚步怎会不踏遍青山,仰止竣极,彰显劲健之气,铿锵之节呢?

古道更负载着民族义节。我总结南岳,是秀岳,是寿岳,也是佑岳,具有铁骨铮铮的护国情怀,无愧为抗日名山。北山古道可达忠烈祠,祀奉抗战烈士。八十年前的7月7日,祠成,薛岳恭读祭文,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第一批入祠的三十八名高级将领,都与日寇直接作战牺牲,有的拼刺刀而亡,有的杀身成仁,有的中弹而死,个个顶天立地,彪炳青史。

国共在此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周恩来发表演讲,叶剑英负责教学训练,培养游击干部3000余名,被称为“培育抗日军事人才的摇篮”。

还有“上马杀贼,下马念佛”的南岳僧道,和抗战烈士一样,一道,山前山后杀敌,岳南岳北救国,都经略大岳,驰骋古道,行迹清晰,动心坚韧。他们心系绚丽之民族,手持锐利之武器,庄严国土的宏誓在古道上一路飞歌。弘一说:“救国不忘念佛,念佛不忘救国”。倓虚说,面对日本侵略,军人、佛教徒应奋起反抗,这时“杀生就是护生”。

谭嗣同诗云,“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南岳在盛世安宁时,生轸星之意,护佑国民寿比南山,而国难当头时,顿升救星之愿,铨德钧物。

而今,古道成新路。随着知晓度越来越高,很多青年一代,喜欢陪着恋人,带着五彩缤纷的憧憬,在危峰石涧间倾诉爱恋,在峰回斗折处明媚思绪,在通天仙路上激情拥吻,嫣然含情比翼,俨然神仙眷侣。这条路啊,又成为时尚的甜爱路。

年轻的心,与山间色彩一齐浪漫灿烂。

(三)

我曾三登古道,得悟“循道而不贰”。

第一次五年前,自上而下,由会仙桥下行。会仙会仙,既是群仙汇聚,也是仙凡会聚。北山道多,也多道,青玉坛乃道家第二十四福地,我登上台基,立定大岩石,遥看吾道南来,目迎大江东去。

走下“神坛”,隐入凡烟时,一位手持扫帚的老娭毑轻声问我,天晚了,需要吃点东西再下山不。老人家是景区临时工,山下红旗村人,老两口在此看山守山,也靠山吃山。

问她收入来源,一是微薄工资,不多不多,也就一千多。他俩每天经曾国藩古道上下,山底当老农,山顶做寿仙。习惯了这种攀爬,倒也强身健体心旷神怡。二是偶尔做点饭菜给饥肠辘辘的游客吃,挣几个铜板。绝顶之上,空空如也,除了清风就是神话和香火,鲜有酒店餐馆。老妈妈知游客所急,填游客所饥。

山上能煮的菜品极少,小笋子是盘中“常客”。

笋子不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精灵,南岳太多了,毛竹笋、麻竹笋、黄竿竹笋、 慈竹笋、桂竹笋、寒竹笋,最多的是观音笋和雷笋。个儿不高,单单瘦瘦,但枝叶蔓蔓,杆儿肥粗,四五两月是收割季节,伴着紫红的猴头杜鹃,沁红的映山红,丛生在起伏跌宕的山间,放纵不羁,丰硕鲜嫩,让人垂涎欲滴。老妈妈说,竹笋是个宝,一日三餐不能少,脱贫致富离不了,每到时节,村民会有序在非核心景区里采剥,他们家人少,也能采集百余斤,卖得两千来元,如果拿到山上炒给游人吃,则可多挣千把元。有的家里人多,下勤劳作,能获利几万十几万。

“小伙子,山上没有店子,你找不到地方吃饭的,我恰好多煮了点,将就一起吃吧。”老妈妈说。

“好的,饿坏了,也馋坏了,就陪您和老爹爹一起吃。”我给了她一点钱,眼睛都盯出油光来。

老爷子没啥话,默默打开盐水瓶子,米酒香扑鼻而来,他筛了约三两给我,滋滋入口,沁心润肺。一筷子夹住嫩笋子,嚼得响当当,嘎嘣脆。笋本味美,大葱蘸酱伴着炒出来后,更是妙不可言。肚本空虚,佳肴填之,美馔灌之。眼前满幅缥缈,诗歌词赋,真就是天上人间。

酒足饭饱后,我趔趔趄趄,忘记是来体验古道的,状如打虎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古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坠下去了。

已无法继续下行,走了一阵,焦热起来,我一手提着相机,一手把胸膛袒开,踉踉跄跄往回走,眼前有景道不得,着意酒劲冲脑壳。攻略不当,米酒误事,中途铩羽而归。后来一回想,自嘲,半拉子的人啊,就只能做半拉子的事儿。

第二次是三年前,自下而上,从老五岳殿登山。也没法走完全程。

景区正全面翻修古道,是那种颠覆性的修。我携来妻子,妹子,妹夫子,舅子,舅嫂子,一路走,一路看“爬山虎”上下奔波,运送物资材料。百年老石全部被撬开,堆在一旁。年份太久,有的残缺,有的断裂,都等待重新“上岗”。

全面清道,推倒重来,是为了方便重修北山半山亭,甘露寺,礼福亭,让旧胜重光天日。

剥离石板后的古道,变成黄尘飞扬的土疙瘩,一脚下去,灰土溅射。让我们难堪是,走几步就会滑雪式摔倒,一行人都在比狠,看谁摔得多,摔得重。我海拔较高,身如电杆,是团队当中的“摔炮冠军”,屁股都开裂了。

爬行动物和人类爬行完全不同,前者是强项,后者很痛苦。不得已,两边风景无心去看,一心只想稳当走路。过了甘露寺,再也不登攀。远远望着祝融庙,心里做完祈祷,便又一路摔打,哎哟喧天。

自思量,古道是想给我们点颜色看看,让我们强记性,长见识。本无来去之路,有了欲念,有了目标,现实和理想间,就会有人踩出一条路来。为了修路行路,多少人摔跌过。当年曾国藩兄弟重修此道时,怕也是历经摔打,他们走南闯北,经东由西,哪一次哪一会不摔得鼻青面肿,才得出“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的感慨。

有了反思,倒觉得摔有所值。

这次是癸卯深秋,我邀“山友”立谷,向阳,飞翔,志军,庆元,志强等君,探求迢迢前路,寻找幽幽古风,最后排除万难圆满登顶。

路径依旧如初,石块原样排列,只是破损的得到修补,坏了的换成新石。

我惊诧于变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向同行者介绍,这里原来成啥样,现在是怎样。

我欣喜于芳菲,新半山亭在半山腰处亭亭玉立,新甘露寺重现佛家气象,虽不见佛徒示现,但可闻梵呗声声入耳。新礼佛亭立于峭壁之上,仰头可见红日照祝融之胜景。

很喜欢甘露寺的规制和格局,外面看,小小斗室,里面瞧,大大胸怀。山重水复来此者,可静心膜拜,柳暗花明面临者,可净心守善。石室坚固,苍老怪石砌成,无意美化,却立地成美。内外之间,禅心云水,自在极意。

寺侧有一树,树上结两果子,色橙且亮泽,晚秋深度落寞,它独自美丽着。万绿不由自主,此橙却是如此刻意,众皆想摘而食之,我劝告,佛果要证,可远观之,用我们的智慧去觉悟它的深邃示意。

树下一泉眼,汩汩如玄妙清音。我“嘘”了一下,众人安静,与我一起侧耳倾听。水泡不时上冒,在婆娑点点的阳光下,化为银色莲花,花蕊随波散发,荡出一片赤诚来。

有自号岳北山人者,引水路旁,供朝圣香客饮用,解渴醒脑。泉从峰上会仙桥引流而来,顺流而下,一共三井,此为第三泉。

泉旁有记曰,会仙桥下引仙泉,长服益寿又延年,免费供应众君子,珍惜此水福寿全。

行至艰难处,蓦见一独立巨石,站出沧海桑田的况味,与祝融相亲相依。我无意中拉近焦距,再把镜头顺转九十度,奇迹出现了,一个法相圆满的佛头赫然呈现,宁静而祥和,端庄且肃穆。其发如髻,其眉如剑,其鼻长顺,眼神炯炯,双唇张合有度,面向群峰和众生传导般若法则,说到情深时,祥光万丈。

过了几天,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南岳区委宣传部康松柏主席,他会心着说,这奇观异像他也拍摄到了,和我一样感觉天地之间有祥瑞,自然生成,混沌开化,但一直没被发现,到了新时代,盛世安宁,能发觉此景,是社会之幸,百姓之福。

这尊天然古佛矗立古道,担负加持和开示作为,我觉得景区可给他照个标准像,命个正式名,立个告知碑,建个新道场。

会仙桥上有“不语挂锡”石刻,禅师在这里只面壁打坐,不语。一旁还有题字“昔人曾此会飞仙”,神仙在这里畅谈高论,无碍。

我问妻子,那么,人呢,到了此桥,语还是不语?

妻子随口答:该啥啥。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