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贺绍俊:在文体上的大胆创新

来源:岳阳文学   时间 : 2023-02-03

 

分享到:

彭东明长篇小说《坪上村传》作品研讨会发言之十

彭东明的《坪上村传》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它穿着小说的外衣,包裹着散文的身体,释放的是对家乡十分虔诚的灵魂。

坪上村是彭东明的家乡,这是湖南洞庭湖畔的一个小山村,彭东明在这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他在后记里非常明确地交代了他写这部小说的缘由,他说他离开家乡几十年,离开得越久,便越是思念自己的家乡。他家的祖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现在也没有一户人家住在里头,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后来在他的奔走下四处筹集资金,将这栋老屋修缮好了。当他重回老祖屋时,记忆中的人和事便在他的脑海里蜂拥踏来,于是他写了《坪上村传》,“是为了莫让故乡的风情在岁月的长河里流失了”。按说,这样的写作目标更适宜采用散文的文体来实现,事实上,彭东明也曾写过一本书《天边的火烧云》,讲述他在村子里的童年记忆,这本书便是采用的散文文体,书出来后大受欢迎。写完这本书,他仍觉得意犹未尽。为什么会意犹未尽,我想一定是因为家乡的历史太悠久,也因为家乡的记忆太绵长。可是,为什么彭东明不沿着《天边的火烧云》的路子延续写下去呢?大概是他觉得这样写的话,有些“意”无法充分表达出来,他要寻找到一种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坪上村传》在文体上的确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的结构很巧妙,彭东明以那座老祖屋为中心,想象在老屋修缮完工之后,他要在老屋里开设一个陈列室,将过去年月里用过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收集拢来,摆在陈列室里。小说便是从祖屋里的老物件牵引出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和一桩又一桩的故事。这就让作者的文学想象能够紧密地与家乡的真实感衔接在一起了,或者说,他是为家乡的真切感受提供了一条无限生长的途径。这些物件都是最有乡土味道的物件,也是带有浓郁往年岁月气息的物件,如香包、驮带、生布袋、绣绷、长命锁、凿木扁担、油纸伞、篾竹挑子,等等。这些物件在彭东明眼里就不是一般的物件了,他会从这些物件身上看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感受到一种亲情和乡情的温暖。于是他便通过这些物件串起了一个又一个家乡的人物。比如,通过驮带、生布袋、坪上情席、绣绷、长命锁、牛命等物件,演绎出了长贵同他的五个女儿及一个儿子这一大家子悲喜交加的故事。长贵一家的故事显然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的篇幅,除此之外,他还重点讲述了窑匠郑石贵、演皮影子的贺戏子及其儿子豆子、杂匠李才及其儿子李发等人的故事。亲人的故事更是不能放过,真铜电筒、汤罐、摇窝、牛嘴笼、油纸伞、大布长巾等物件带出了作者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以及细叔等长辈们的音容笑貌,彭东明写到长辈们时,笔端流出的文字更加充盈着情感。彭东明在讲述故事时会很在意去呈现人物的神采,也很注意故事的起承转合。尽管人物的故事是由真实的物件引出来的,但显然彭东明在讲述故事时充分发挥了小说想象和虚构的优势,这应该就是他不愿意采用散文文体来书写乡村记忆的原因了。当他将记忆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通过想象和虚构使其变得更有完整的情节性时,他对于家乡的情感和认知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出来。坦率地说,这些人物的故事并不构成完整的情节链条,你完全可以将其看成是各自相对独立的故事。从小说的角度说,作者完全可以将其打乱,重新组织起一个完整的情节框架。但这样一来,彭东明内心的真实感肯定也会丢失很多。彭东明不愿意采取这种方式,虽然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小说家,他编故事编得很好,但他不愿意完全为了故事而牺牲对家乡的这种真实感,所以他就在文体上做文章,这其实是给自己的写作带来了难度,他要找到虚构与非虚构、散文思维与小说思维完美衔接和融洽的点。我在阅读时就能感觉到,彭东明这次写作的难度的确非常大,他努力在寻找两者能够融洽的最佳点,虽然不能说彭东明已找到了最佳点,但他在小说文体上的另辟蹊径还是很有启发价值的。

彭东明看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这决定了他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书写家乡的记忆。我在阅读时最突出的感受也是这一点。我觉得,彭东明有着一颗对家乡非常虔诚的灵魂,他珍爱家乡土地上所生长的一切,他亲近厮守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他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他的童年时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因此在他的记忆里,是“饥饿、寒冷、劳累”,但他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的经历。他对家乡的叙述,是绵绵深情,尽管他的文字并不华丽、炫耀,他也不学浪漫主义直抒胸怀。他宁愿做一个最好的乡邻,邀大家来祖屋里坐坐,围着火炉叙叙旧。完全可以将《坪上村传》视为彭东明与家乡父老兄弟们叙旧的文字。这种叙旧的文字除了浸透了绵绵深情外,还体现出作者的理解之心和宽容之情。正是怀着理解之心,他从家乡看到了乡村精神的闪光之处。在彭东明的笔下,坪上村人都是披着乡村精神霞光的,他们勤劳,执着,有韧劲,热心肠。同时,彭东明又始终是以一种宽容之情去面对乡邻们的举止言行的。在生活中,人们难免偏激、困顿、失策,当彭东明写到这些时,丝毫没有表现出不解、疑惑或责怪的意思,他带着宽容之情去体味他们内心的纠结和矛盾。比如写长贵在计划生育年代下认定了就是要生一个男孩,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但在长贵身上表现得如此强烈。彭东明坦率地写出了长贵的种种偏执之举,但他并没有将此简单地归结为封建思想作祟,而是在体谅长贵具体处境的背景下突出了长贵的一根筋性格。其实宽容可以说也是坪上村惯有的风气,当年,就是因为大家的宽容,长贵才终于有了自己宝贵的儿子!

豆子是彭东明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也许这个人物有真实的原型,但有没有原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彭东明是要通过豆子表达他对乡村精神的自信和期待。豆子是从坪上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最终他选择了回到坪上村,并且还接过了父亲的皮影子艺术,要将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好发扬光大。这大概才是彭东明“意犹未尽”里最重要的“意”,他回到坪上村,他修缮老祖屋,决不仅仅是为了叙叙旧,说到底,叙旧是为了迎新,他带着我们从老祖屋走进去,出来时便是听年轻的豆子用坪上的土话唱新曲。彭东明的深意全在新曲里。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