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刘正初:花炮小镇舞龙人

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 : 2023-02-03

 

分享到:

res03_attpic_brief.jpg

图/傅汝萍


文丨刘正初

每一年的元宵之夜,是龙哥最为高光的时刻。小镇的长龙出来了,穿过小镇的大街小巷,舞龙头的就是龙哥。

这个小镇,位于湘赣两省萍浏醴交界的地方,自古盛产花炮,有“十家九爆”之说。据说龙可以压住火魔,所以元宵节舞龙,成为小镇的习俗。

虽说龙哥舞的是龙头,但是他不过是谦达利爆竹庄的伙头师傅。那时候没有专业的消防队,每个店铺的伙头就是业余的消防队员。每遇火灾,只要敲响铜锣,各个商铺的伙头师傅就会挑着水桶、背着楼梯赶往起火地点扑救。业余消防队也是元宵舞龙队的主力,每一年的元宵舞龙可以说是业余消防队的一次演练。据说谦达利爆竹庄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烟花爆竹经销商,生意做到了上海、香港、南洋。小镇是谦达利老板宋先生的故里,宋先生是小镇的首富。所以龙哥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小镇舞龙队的龙头。

刚过大年初三,龙哥就带着人从爆竹祖师庙的楼栿上,把龙请下来。龙用竹篾编制,用彩纸和红布糊裱。它在楼栿上栖息了一年,这个时候已经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龙哥他们把龙身上的旧衣破纸扯下来,换上新的。小镇的这条龙,有三十六“扒”,据说代表小镇最早的三十六个家族,民国时期就成了小镇最有实力的三十六个商铺了。所谓“扒”,就是一个人举起的一节龙身。大概两三米距离安置一“扒”,一“扒”一“扒”连在一起就是龙身,舞龙人就如同龙足了。最难舞的自然是龙头了,往往重量有五六十斤,没有力气是举不动的。舞龙头既要体能超人一等,也要身手灵活,与乐器节奏紧密配合进退自如,才能舞出宛若游龙的矫姿来。据说宋先生为了有一个好龙头,花重金把龙哥请到谦达利做伙头。

修好龙灯,还要备好锣、鼓、钺、号、排灯等等。两面大锣如簸箕大,两个人抬一面,边敲边走,敲起来响声震天;一面大鼓,由人用两轮车拉着,鼓手在后面击打。一条龙前前后后需要六七十个人。除了各个店铺的火头军齐齐上阵,还有老板、少爷、伙计主动参与。据说新婚小伙子想生儿子,只要舞一次龙当年保证当爹。宋先生如果在老家,总是兴致勃勃地去充当鼓手。

舞龙先送拜年帖子,每一个商铺每一户人家都要送到,帖子上写明有龙灯拜访。有孝在身的人家,就会送回帖子,表示谢绝。送帖人也不多问,收回帖子就明白了。

万事俱备,只等出龙。先把龙供奉在爆竹祖师的神像下面,龙哥带着舞龙队,齐刷刷地跪下,给祖师磕头,给龙磕头。然后鼓乐响起,龙哥带头举起龙灯,到各家各户拜年。

这时,小镇上家家户户都在焚香点烛,准备接龙。龙从大门进,穿过每一户人家的院子、客厅、卧室、厨房、厕所,扫尽所有的晦气。就是再小再小的房间,龙头龙尾也要摇头摆尾伸进去一下。在客厅,舞龙的人还异口同声“喊彩”:“神龙驾到,恭喜发财!”从大门出来,主人家再次燃放鞭炮欢送,还要奉上一个红包。这样,舞龙队熟悉了全镇每一户人家,每一间屋子。以后遇到火灾,就熟悉情况了。

走街串户之后,才是舞龙的高潮。小镇上只见灯火通明,锣鼓喧天,号角齐鸣,鞭炮轰响,人潮涌动,龙灯从街头舞到街尾。几十米长的巨龙,三十六个人舞着,龙身蜿蜒翻腾,盘旋舞动,只见翻、转、腾、挪,有一种天摇地动的热闹与喜庆。老百姓纷纷将准备好的鞭炮投向舞动的龙灯,一时万炮齐鸣、火光冲天,锣、鼓、号角声惊天动地,观灯者也欢呼雀跃,小镇沉醉在欢乐的海洋中。

舞龙人短装打扮,头扎红巾,舞龙时人如跳跃的红色花朵,别是一道风景。作为舞龙头的龙哥,自然格外引人注目。舞得兴起,他随手就脱掉了身上的褂子,赤膊上阵。那一身健美的肌肉,那满身流淌的汗水,吸引了好多姑娘的目光。在某一年元宵,舞龙之后有一个姑娘递上来一条毛巾,当年秋天龙哥就娶到了龙嫂子。

舞龙是有规矩的。他们从来不舞下水龙,因为龙只争上游。两条龙一起舞的时候,龙头与龙头不能相碰,一旦相碰往往引起纷争。舞龙最难的动作是“龙打结”,几十“扒”的龙绕来绕去打成多个结,到最后要一一解去。如果不能解开,预兆着小镇当年有水旱凶灾。

后来公私合营,谦达利爆竹庄改为了镇上的花炮厂,龙哥也到花炮厂当了工人。平常照样做事,元宵照样舞龙,生活好像没有多少改变。只是某一年元宵舞龙,龙哥舞着的龙头突然与龙身断裂。后面的龙身依然在翻滚,而龙哥举着一个孤零零的龙头茫然不知所措……

那一年,宋先生在一起意外中离世。

第二年,小镇不再舞龙。

过了很多年,龙哥已经是年过八旬的龙爷。镇上文化站站长来到龙哥家中,说是元宵节要恢复舞龙,请他担任技术指导。龙爷眯着眼睛,半躺在睡椅上,摇着头说:“不行了!我老了!”

龙爷没有参与,舞龙照常在老街上进行。龙再也不是过去篾扎纸糊的了,是那种红绸镶着金边的布龙。舞龙是清一色的精壮小伙子,舞起来虎虎生风。又到了表演“龙打结”的时候,这时意外出现了。绕来绕去的龙结在一起,费了好长时间都没有解开。

锣鼓声停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龙头上,舞龙头的小伙子急得满脸通红,文化站站长急得满头大汗。有老人在窃窃私语:“龙结打不开,不吉利啊!”还有人喝起了倒彩。

这时,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过去,接过了龙头。众人一看,原来是龙爷来了。只听得龙爷一声大喊:“跟着我来!”他举起龙头,不过走了三五步,龙身就跟着起来了;再走一圈,那个结就已经解开了。锣鼓再一次敲响,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等到大家再看,龙爷不见了,原来那个小伙子早已接过了龙头。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