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张远文:一条河流的事情——黄亮斌报告文学《湘江向北》印象记

来源: 湖南文联   时间 : 2023-01-11

 

分享到:

岁末的阳光,斑驳而薄凉。河滩上,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漫无目的地萧瑟,几只白色鹭鸟探头探脑地缩在岸边的石头上,瘦削的河水一如既往地泊了蓝天白云、山树虫鱼的影子,显得有点遥远、神秘,而又模糊。

趁着还有一点并不算丰沛的时间,我在一路向东的沅水边,开始读亮斌兄的《湘江向北》。亮斌兄的书,寄来有些时日了,因为自身的一些芜杂,并没能够立即去看,我似乎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心境与时机。此时,在一条水边,遥想另一条水,一滴水里的河流,一条河流的世界,似乎只属于这个午后的斜阳,且世上所有的斜阳都在这水里了。

湘江,我只眺望过三次,在昭山,在岳麓山,在北辰,感觉这条南来北往的河流,岳麓飞云,衡山雾起,过昭山而入星城,经三汊矶转西北,至乔口出望城,再过湘阴入洞庭,多的是天远云邈、山高水阔与烟柳画桥,屈贾之乡,楚辞汉赋,文津道岸,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心里不由得泛起阵阵波澜。

云是最好的水,水是最柔的云,云水之间,最好的是凝望与沉思。我不晓得千年前的湘江是个什么模样,但透过亮斌兄的书,我知道了百年来的湘江,历经了怎样的沧桑,以及整个河流隐秘的荡漾,这是一个人的河流,也是许多人的河流,是一个城市的河流,也是许多城市的河流,这让我想起了亮斌兄所撰的《湘江宣言》:人类面临危机,工业文明创造巨大财富,同时给世界带来严重后果:能源和资源过度耗费,水和大气大量污染,全球经济动荡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环境与健康事件多发,人类须寻求与自然界和谐共生之路……我们倡导简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主张每个人从自身小事做起,珍爱生命,呵护一草一木,为子孙后代着想,让青山绿水长存!

《湘江向北》的写作,无疑是对《湘江宣言》的一次有力践行,用深情、用忧患、用反思、用文字、用经历、用行动,对湘江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凝望、回溯、叩问与救赎。百年之前、千年之前的湘江,虞舜远巡,湘妃遥盼,清风飒飒,橙黄橘绿,那是柳宗元的“好在湘江水”,是张藉的“白蘋茫茫鹧鸪飞”,是谭用之的“秋风万里芙蓉国”,是毛泽东的“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曾几何时,随着社会进程中工业文明的强势崛起,人们盲目地将自身置于与自然差不多完全分离、对立的境地,狂妄地误以为人类是自然的中心,是资源与环境的主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于是,一系列的工业文明悖论开始潜滋暗长、恣意泛滥,政治生态失衡、经济生态失度、自然生态失序、人性错位异化、精神生态失常,建立在高碳排放、高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破坏基础之上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付出了极其高昂的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机会成本与福祉成本。每个人都置身于变革时代的动荡、痛苦与困惑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上下而求索”,社会将朝向何方转变?河流将如何回归到和谐共生的文明走向?人们将如何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如何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类文明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亮斌兄用他雄厚的笔力,对湘江进行聚焦与解剖,阐明了自己的生态主义主张,探寻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彰显湘江治理过程中积极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新现实,明晰青山碧水新湖南的独有路径与方向,揭示出灰褐的工业文明最终必然走向绿色的生态文明,这才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唯一的出路。

亮斌兄有着数十年的职业环保工作经历,积累了翔实的考证资料,且对母亲河——湘江的每一滴水都倾注了饱含热泪的深情。作品以湘江沿岸的空间地理为经,以百年沧桑的时间变换为纬,以湘江治理大事记作为最后的章节,其间,重点叙写了湘江北去、三十六湾、水口山、清水塘、竹埠港、锡矿山这六处区域,集中拥有了湖南最丰富的矿产资源、金属资源和港陆运输资源,这些区域曾经创造了湖南工业文明的神话与传奇,也正是这些曾经因为背负有色金属之乡工业革命的重任,却让湘江一度演化成“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作品对湘江两岸及主要支流环境治理情况逐一进行了披露,让人们得以深入细致地了解这条河流曾经所受到的创伤,以及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为促进创伤痊愈而做出的各种努力,从“漫江碧透”到严重污染,再回归“一江碧水”的曲折过程与巨大转变,既波澜壮阔,又惊心动魄。

作者以一颗沉厚的悲悯之心,深挖出生态破坏的根源,即人的贪婪欲望,过度膨胀的私欲是生态环境遭遇灭顶之灾的激流湍瀑,人类杀鸡取卵式的毫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则是生态环境破坏的洪水猛兽。当人的欲望借以工业的铁爪伸向自然生态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链的断裂与崩塌。唯有在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之间,建立起一条健康的、有序的、持久的绿色生态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诚如亮斌兄自己所说:一部现代湘江史,大体就是一部现代湖南社会经济史,一部现代湖南自然生态史,我期待通过自己对湘江百年历史的讲述,向世人揭橥其超出湘江和湖南本身的意义——工业文明何以最终走向现代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种密码,都可以从这条不歇流淌的河流找到答案,这既是河流的走向,也是文明的流向!

事实上,可以说,倾尽了全力的亮斌兄做到了,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表达的终极意义与价值所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亲近一条河流,读懂一条河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条河流,从污浊到清澈,不啻是一场生态环境保护的持久战,更是一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人性的博弈、激战,甚至是生死交锋。千百年来,一条条从人类全部的世界流淌过来的水,流过了春秋争鸣,先秦两汉,大唐风云,宋雨啁啾;流过了罗马大帝,玛雅符咒,雅典城邦,阿兹特克神迹。一条条河流,衍生一段段历史,润泽一个个族群。每一滴水都是有来历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有思想的。亲近它的涟漪,亲近它的光芒,亲近它的波涛,亲近它的歌响,一条河流的流向,必然是所有生命的方向。通往未来的河流,是需要崇敬、理解和抚慰的。唯有长河不息,才会有大美生命的创造力和文化文明的形成与繁盛。河流并不完全需要人类,它有的是飞禽走兽、花草鸟虫。而人类一旦失去了河流,还会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归宿与命运?

沅水东流,湘江向北。掩卷亮斌兄的书,我坐在河边的石头上,默神良久:更多时候,河流并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恰恰是我们人类自己。当一条河流内心的泥泞和创伤愈积愈重,待到不堪重负时,崩溃的并非河流,而是人类自身。

好在,“天至慈,阳光雨露育万物;地至慈,山川河流养众生,”诸多河流的事情与疑问,我在亮斌兄的书中找到了答案。那些还在河边沙滩上飞行的鸟儿,那些已经归栏的牛羊,那些被暮色包裹的城市、村庄,都在清澈的水中,有了清澈的样貌。我在沅水边,仿佛看见湘江边的亮斌兄,正睁了那双略显忧郁而明亮的眼睛,透过湘江过往的历史,看到了政府的作为,也看到了企业的行动,更看到了志愿者的奋斗。我们一起向河流两岸的每一个迷途知返亡羊补牢的人致敬,向每一个奔波在河流上的守护者致敬,也向河流所有的记录者、抒写者、思考者、践行者致敬!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