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 : 2023-07-02
分享到:
文丨谭谈
时隔两年多,再次漫游长沙南城雨花,惊喜多多,收获多多。
那次,我们在井湾子街道为老旧工矿厂区的改造发生的变化感叹过,为泰禹小学童话世界般的校园惊喜过,在非遗博物馆被这片非遗文化的高地震撼过。站在清清的圭塘河边,听河边人讲她的华丽转身,为其从“龙须沟”变成清波荡漾的美丽身姿感动过。在那家24小时营业的德思勤书店,听女经理高毅讲述,为它点亮城市一盏不熄的灯的故事欣喜过……
这次漫步雨花,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个村(社区)的嬗变!原本,她只是城边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改革开放的东风,使他们抓住机遇,在村中建城,先后建起了三座城。这种动地惊天的变化,能不让人震撼吗?
那一天,车子把我们带到了一座气派的高楼前。高楼后面,是一个大市场。走上前来迎接我们的,是这个市场的管理者。领头的,则是一位精明干练的中年汉子。他握着我的手,自我介绍说,我是红星实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红星村社区党委第一书记。
“这么大的商业城,是一个社区建的?”我一下愣住了。
“不错,这是我们社区建的第三座城了。最早,建了井湾子家具城,后来,又建了红星商贸城。不知你们可否有印象?”
那些“城”都是你们社区建的?我心中的闸门突然打开,记忆的潮水直向面前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长沙人,谁不知道城南有个井湾子家具城?谁搬新家,谁布新房,又没有到那里买过家具呢?至于红星商贸城,更是牢牢刻在我的心里,那座“城”里,聚集了我众多的涟源老乡,那个“涟源红星商城”的招牌,还不时在面前晃动!真没有想到,那座涟源商城,只不过是一群涟源商人向红星商贸城租下的一小片天地呢?
如今的长沙南城雨花区,改革开放前,是长沙市辖的五个城区外唯一的郊区。而红星村,是郊区里一个规模不大的村子。村子的前身,是1955年组建的红星初级生产合作社。在建设征程中,红星人总是立于时代潮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们就办起了社办企业:红星粉厂,生产加工绿豆粉、蚕豆粉、玉米粉,年总产值达60万元。这在当时,那是很了不起的。后来,红星人又先后建起了翻砂厂、纸盒厂、制冰厂、液压模锻厂、电焊机厂……创建了运输队、土石方工程队等企业。
当时代的车轮驶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红星人更是鼓足干劲朝前闯。他们借鉴沿海城市的经验,充分利用107国道纵贯全村和村子紧靠长沙城区的区位优势,率先建起红星家具城——井湾子家具城。“买家具,就到井湾子”,成为很多长沙人相当一段时间里的选择。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占地54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一开张,就引来上千家经营业主,蔬菜、畜禽、粮油、水果、饲料、肉食、干货、酱食、水产、蛋品、苗木、花卉……囊括了所有的农副产品,成为长沙老百姓心中的名副其实的“菜篮子”。随着这个农贸大市场的稳步、快速发展,催生了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从市场源头上孕育了长沙城南最大的商业中心——红星商圈。
听完红星人的介绍,我们不禁发出一片“啧啧”的称赞声。随后,我们走出接待室,登上了停在大楼前的电动车,去参观这里新建的转型升级的市场:红星全球农批中心。这群红星人正瞄准“中国农批新旗舰、智慧市场新标杆”的目标,采用全新数字化交易,线上与线下同步,实现大数据运用和农产品溯源管理,用完善的配套服务打通农副产品流通产业的上下游,聚力打造一个集进出口交易、物流、仓储、配送、清关报检、电子商务、价格形成、信息发布、拍卖、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批综合体。
说不清这个市场有多大,反正我们坐在电动车上,转过一个商区,又一个商区。陪同的朋友告诉我们,上午市场还空泛,一过中午,天南海北拉货的车子就会陆续进场了,市场里就有挤不开的车,挤不开的人了。
硕大的市场,分工明确,管理精细。交易量之大,让人咋舌。这里果品商区果类日均交易量达1万至1.2万吨,汇集了国内28个省区市及全球21个国家与地区的水果。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坐在电动车上,漫游这个神话般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又有谁能想到,这个我国中部最大的农批市场,是一个村建起来的呢?勇立潮头的红星人,创造了奇迹,也收获了荣誉。他们村,是长沙市首批“文明村”“亿元村”和“红旗村”。
原先,红星村在城边。如今,“城”在红星村社区里。红星人,伟哉,身居一隅,坐拥天下!
红星村社区,如一颗耀目的明星,闪烁在长沙南城!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