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马珂:悦读先生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 : 2023-07-31

 

分享到:

闲时喜欢读书看报的我,被上初中的女儿送了个“悦读先生”的雅号。沾沾自喜中,与阅读相关的往事,也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慢慢一如旧梦。

对读书产生兴趣,源于小人书的诱惑。童年时代家住山区的我,有年夏天被父亲领进县城。在陈旧低矮的新华书店前,我看见位于街角的小人书摊和围坐在书摊四周看书的孩子,一下子就被这样的场景迷住。向父亲提出留下来看书的要求后,父亲给了我几毛钱,交代我在原地等他,待办完事再来接我。我欣喜不已。徘徊在一本本巴掌大小、内容各异、有序夹挂在一根根细铁丝上的小人书前,看得我眼花缭乱。这些封面彩印、内页在黑白图画下配以简短文字的小人书,既有根据中外名著改编的《三打白骨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滥竽充数》《东郭先生》,还有根据英雄人物改编的《黄继光》和《邱少云》等。书摊四周排放着几张矮脚木质条凳,一位上年纪的老人坐在摊旁,按书的厚薄收取一到两分钱的硬币作为租金。拿到小人书的孩子就地落座,人多无座时便或蹲或站,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待翻看完毕,向守摊老人告知一声然后放回原处,再从书摊上选择别的图书续租。以后的日子,只要父母或爷爷进城,总盼着他们给我带几本小人书回来,一旦拿到就爱不释手。有意思的是,有本根据张笑天小说改编的小人书,故事曲折哀婉、情节跌宕起伏,因一时忘了书名,直到长大做了记者采访时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著名编剧张笑天并提及儿时那段往事时,才从张笑天口中获得答案:那本连环画册是根据他的同名小说《爱的葬礼》改编而成。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上初中以后。某天找同学借到一本没有封面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利用课余时间读了起来,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看完后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命运之中,在对女主人公林道静的革命精神深感敬佩的同时,也对她嫁给出生地主家庭的余永泽这一草率行为深感不平和惋惜。著名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成了我人生中阅读的第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并由此对文学有了感情。进入高中,因学校那间窄小的阅览室里除社会科学类书籍和报刊,文学类读物占比很小。当年经济条件有限的我,想出一个凑份子购买书籍和订阅报刊的办法。在班里邀约几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一起凑钱购买文学书籍并订阅了好几份文学报刊。每每买到好书或收到报刊,我们就轮流传阅,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课余生活。

阅读量的递增,也逐渐让我有了尝试文学创作的想法。尤其在文学空前繁荣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不仅多次获得学校“读书积极分子”称号,还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了文学作品。

作家蒋子龙谈及阅读时,归纳出“读书三法”:拜读、苦读和闲读。他解释说,拜读需要带着虔诚和敬仰之心,比如经典名著;苦读是定下目标,逼迫自己非读不可;闲读则凭个人兴趣读自己喜欢的书,比如武侠、侦破之类。按照这个分类,目前的我正处于闲读状态。拜读和苦读,已成学生时代的往事。中学和大学,是我人生中的阅读高峰。上高中时,正处于文学热潮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年代,爱好文学的我遵从“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的古训,把博览群书当作攀登文学殿堂的阶梯。有年暑假天气格外炎热,在没有降温设施的情况下只好端来一脸盆冷水,将两条毛巾浸湿拧干后分别展开搭在光膀子上降温。待毛巾变热后再浸湿,再拧干,再搭上,一直阅读到深夜。上大学后除如饥似渴地拜读大量中外经典名著,还强迫自己周六周日到当地最大的图书馆读书。出发前将两只大馒头塞进一个特大号的搪瓷杯里盖上杯盖,配上调羹一并装进帆布挎包,然后在学校门外的公交车站乘上汽车,中途转一次车,就到了图书大厦。进入宽大的阅览室选一处位置坐定,边读边记的模式就此开启。午餐时间拿出备好的白面馒头掰碎放进瓷杯,加入阅览室免费提供的开水泡软充饥。令我啼笑皆非的是,大学第一学期,我在图书馆借到一本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欣然带回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认认真真地阅读起来,并详细做了一整本的阅读笔记。没料到第二学期就有了这门课程,我温故知新,再学一遍。

如今,在浓郁温馨的全民阅读气氛中,我更加乐于做个“悦读先生”,哪怕是看看报刊、读读闲书,也怡然自得,其乐无穷。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