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简媛:从城南书院到南轩书院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 : 2023-07-23

 

分享到:

文丨简媛

一个人站在城南书院旧址前,看它斑驳的外墙、黑色的旧瓦,看院中吹落一地的枯叶。想它从前的盛况,难免会惆怅。可思绪因此得势,信马由缰,汇聚到最初的来处。本是千年前的事,连墙角的砖都没有留下的过去,此刻热闹起来。这边是丽泽堂、书楼、蒙轩、月榭、卷云亭,集楼台堂榭之胜;那边有绿竹成荫的琮峥谷、高丘层观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纳湖;纳湖中置听雨舫和采菱舟。这盛况属于南宋,所有一切归属南宋名将张浚任判潭州(今长沙)时的邸府。

读《宋史·张栻传》, 南宋绍兴年间,大儒张栻随父张浚定居长沙,卜居长沙城南妙高峰,创建城南书院。

说到讲学,读书人自然会想起朱熹,想他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拜访张栻。两位大师也是相见恨晚,朱熹在长沙一住就是三个月。对于湖南学子来说,这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三个月。

九百多年前,从城南书院去岳麓书院,只能渡河,东岸经文津上船,西岸有道岸渡口。张栻在此渡河,朱熹也是,追随的学子也是。那时盛况虽然久远,还是可以想象的,当著名的“朱张会讲”在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开讲时,多少人往返湘江两岸?渡夫自是得意,高声唱着花鼓小调,河面一时金光闪烁,仿佛歌声砸在上面溅起了火花。

而今,湘江两岸不见先前的渡口,可“朱张渡”的由来已是代代相传,为了纪念先人,也是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当今治学与求学的态度。

曾经,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齐名,张栻与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到了清代,著名学者贺熙龄、何绍基等先后讲学于城南书院。青年时代的曾国藩、黄兴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读。那应是这里最辉煌的时代了。

毋庸置疑,相比岳麓书院,城南书院晚了近二百年,其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远远不如隔岸相望的岳麓书院。珍贵的是,城南书院是主持岳麓书院的儒学宗师张栻亲手创办,同样秉承“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宗旨,同样沐浴着宋代理学大师的熠熠光辉。

若是可以挽留,我们一定想留住张栻的。他若不走,城南书院是否因此与岳麓书院一样保存完整?可张栻离开长沙为官去了。城南书院自此逐渐荒废,一度成为佛寺。庆幸的是寺内仍保存有张浚所书“城南书院”一匾。

房子可变老变旧,人也是,可留在房子里的记忆是新鲜的,一代一代的潭州人都想重塑这里的盛况。明正德二年,有人谋求在此重建城南书院,但因各种阻力未能如愿;雍正十二年,城南书院得已修缮,并扩建省城书院;乾隆十年,巡抚杨锡绂将其迁于城南门内天心阁下;道光二年,巡抚左辅将其迁回原址;光绪二十九年巡抚赵尔巽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师范馆、全省师范学堂;次年再改为中路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合并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并易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如今,倘若你顺着妙高峰巷往西走到尽头,再左拐上书院路往南走百余米,就能看见一座由黑白灰三种色调组成的院落。这就是湖南第一师范。

第一次见到宁乡南轩书院,是在今年的四月,虽然第一次来,却在心里早就相识似的。我看它和走近它,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这份亲近自然来自我熟悉的长沙城南书院,来自张栻。

其时已是春末,看宁乡南轩书院,背靠青翠罗带山,前拥壮阔青羊湖。黛瓦白墙,我有了歇脚的意愿,那些从心头自然涌出的欢喜变成一席橙色,让我宁静而温暖。却又不只是这样,无法言说,仿佛突然洗净我心惹的尘埃。

告别宁乡南轩书院时,我与它有约,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志同道合的文友在这里品读经典,又或是划开历史的长河,徜徉其中。

从长沙城南书院出发,前往宁乡南轩书院,车程不过两小时,而时光如丝,穿梭千年光影。如今,长沙有了许多可以读书、讲学的地方,可我们还是喜欢走进妙高峰、罗带山。

站在妙高峰最高处,能看见岳麓山。岳麓书院的兴盛让人感觉出南轩书院的空寂。可转念一想,它的前世今生不都是读书人的精神圣地吗?

无论如何,我们都记得,南轩书院是宁乡罗带山下的一座千年书院。如今,人们谈及罗带山,必定谈及南轩书院。亦如人们说起长沙妙高峰,就不能不提及城南书院。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