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沈念:湄江的历程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 : 2023-06-09

 

分享到:

文丨沈念

夜宿涟源,醒得很早,天色将明未明,窗外有几缕青酡色的光飘过。

久闻涟源大名,晚清湘军源起之地,却是第一次抵临。没有去观瞻那些有万千故事的湘军将领旧居,而是驱车前往离城30公里外的湄江风景区。我心中敲鼓,湘中之地的风景,名气并不显赫,旅游正在升级,靠什么来打开游客的心扉。涟源人的勤奋、勇毅和智慧,早已有过时间的验证,但湄江的风景会像当地方言般混沌难懂吗?

湘中多山,山地水流蜿蜒。蜿蜒的水经流湄江而汇合为一池碧波,乳名叫湄塘,当地人后唤作塞海湖。是塘,是湖,也是海,大概只有涟源人才有如此妙趣横生且大胆有气魄的命名。进景区即是塞海湖,当我站在观景台上,却有了笨拙的惊讶。像一个大口袋形状的湖面,摊开在两岸山体之间,阳光穿越山头而至,水的颜色是浓墨重彩的感觉,幽幽的蓝,墨墨的绿,浓烈中却有不动声色的宁静。辗转相问,才知“拦河塞海”的故事来历。相传,从黄罗湾到塞海口这段称为低河的河道,因地势低洼,人如井底观天,又因低河水深,捕鱼者请人担鱼上岸,担鱼者也得平分一半。当地人为了堵水灌溉田地,取山石填了十三年也没有填满,玉皇大帝就派巨灵神化成一只蝙蝠立在低河之上,后来遂改名塞海湖。

从地理学来说,这是一个天然岩溶湖,是从岁月里生长出来的。岩溶地貌的地方,都有千姿百态的地表和尽可想象的地下景观。水流更是交错层叠,经历风化、剥蚀、侵蚀、溶蚀等地质变化,从地下溶洞中的暗河才可发育成湖。塞海湖面不小,可积容800万立方米的水,最深处有近十米。上游来水,无论多少,水流到观景台处,似乎就隐身了。朋友说湖是贯通流动的,我却没听到任何声响,细问才得知,水是经暗河从数里之外的河道汇入涟水,继而流入湘江、洞庭湖。眼前的水和远方的水,有了第二次诞生、奔赴远方的生命接力。

水面集合了天空的百变云影,湄江也就有了丰富的面孔。绕过塞海湖,沿湄江逆流而行,弯曲之间就到了三道岩门。水是有魔法的,复制、衍生,仿佛所有的事物都蜇伏在水中。岩门处的耸立峰峦像是从水里生出的幻影。视觉上的错位变化,三重门交错,是湄江的标志景观。隔水相望,第一道岩门合心崖特别打眼,如僧人合掌执礼,低眉谦恭。沿公路往前走,可看到左高右低的二道岩门中天门,如展翅雄鹰,山形似鹰嘴,就有了鹰嘴崖的别名,那里的水面渐渐变得宽阔而平静,浮跃着桃花源的世外气象。目力难以企及的第三道岩门西天门就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了,朋友说那里是十里画廊的东大门,崖高而宽,如斧削刀劈。过去,三道岩门被水缠绕,倒映水中,近年来的泥沙冲积而成了湿地,当地人灵机一动,种草种树,建造出一个植物世界。三道岩门,三种景观,湄江景色就是水连绵、山延展出来的。

天空高旷,黄罗湾的十里画廊峰峭壁立,有坚固的宁静之感。岩壁上原有羊肠古道,近年又修出一条走完全程需两个多小时的新栈道。这一国家级的地质遗迹,沿湄江西岸呈南北展布,有3公里之长,高处达360米,有的壁崖近乎垂直般陡峭。栈道修在半山腰之上,风景因为极致,就有了“三湘一绝”的奇妙。岩壁之上,皴染出各种形状的绿,苔绿、草绿、叶绿,没有人为的雕岩凿画,都是风化后的奇姿异彩,随季节变化而变得斑斓,流动着亘古世界的蛮荒之感。太阳洒落在岩壁上的光,让它愈加变得光亮,像一面移动的镜子,照出时间飞驰的痕迹。走在栈道之上,时间的熵也会发生变化吧。我有些恍惚,闭上眼就是那十里岩壁,并没有特别具体的形象,却又是一步一景,如同儿时我涂鸦过的一张白纸,再回首,已成无人不唏嘘的时间长卷。

湄江有一种内敛的谦卑感,又有一种霸得蛮的生长张力,它的山水是天地岁月给的,也是湖湘精神的注解。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山峦、石林、流瀑、峰涧、洞崖、峡谷、栈道,林林总总的地貌形态,还有仙人府、长寿瀑等众多地质遗迹,无一不散发着巧夺天工的流光溢彩。晶莹、饱满、含蓄、险奇、山水有灵,无一不是原生态风景的发现之旅。我喜爱原始蛮荒的自然风景,远胜过那些人造景观,大概也就是被时间这个充满魔法的词所吸引的吧。湄江在视觉和心里留下的痕迹,伴随的是暗自惊叹,仿如水的波纹往遥迢处扩散或消逝,它已经投下一颗接一颗的石子。

从涟源回来,信手就在电脑上输入“湄江的历程”几个字,并不只是回顾半日行程的见闻,更多是内心体验的一种直觉。想起那夜早醒的时候,其实湄江的山水早已苏醒。湄江野蛮生长、穿越时间的风景中那不可驯服、无法控制的荒野力量,从“养在深闺少人识”变成“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湘中大地的期待,也是开启通向美的历程。美的事物都有百炼成钢的历程,湄江正是走在化蛹成蝶的历程之中。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