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3-06-27
分享到:
陶渊明讲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一种优秀的文学传统。近些年,这个传统一直被省作协继承和发扬。何顿的《幸福街》,阎真的《活着之上》,王跃文的《爱历元年》都开过改稿会。去年省作协举办了水运宪《戴花》改稿会。实践再一次证明,改稿会是作协抓作品、促创作的好办法。我个人觉得,就《戴花》的改稿会而言,不在于与会者提了多少修改意见和建议,而是让大家看到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水运宪也从大家的讨论中进一步确认自己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品格,并进一步深入思考,精益求精地修改、打磨和提升作品。现在,小说已出版八个月了,各方面好评如潮。
我用三句话概括自己再读《戴花》的体会:为旧岁月存信史,为新时代传光华,为文学史留华章。
一,为旧岁月存信史。凡文学写作皆源于经验,故凡文学写作皆为历史书写。哪怕是刚刚发生的故事,一经文学写就便为历史记忆。哪怕是对未来幻想的文学创作,也是在过往经验之上的想象,往后更会成为人类历史记忆。历史固然有主旋律,但亦有混响或协奏,亦有荒腔走板的时候。文学可以讲述历史,但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史书或历史研究专著,一切归纳、推理、判断、结论等学术思维和方法都不适用于文学创作。文学需要的是细节、常识、真相、审美,让人物立起来,让故事活起来,所谓文学的意义则是作品本身自然外溢,而非强作解人去求取,或生硬直接地昭示出来。
《戴花》正是这样的一部用细节、人物、形象和故事艺术地表现生活的优秀小说。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工厂生活,那段历史对文学讲述构成巨大挑战。这种挑战本质上不是一种艺术挑战,却需要靠艺术能力去克服。历史有许多面向或侧面,历史讲述有诸多视角,有大历史观视角、有政治视角、有社会视角、有私人视角,等等,只看作家如何取材、如何裁剪、如何缝补,更看作家如何艺术地处理生活之后,又能真实地再现历史真相和本质,而不是歪曲或粉饰。《戴花》抱之以大历史观,从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出发,从人性的真实和基本规律出发,从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真实描写特殊岁月里工厂抓生产、抓技术进步的火热生活,真实反映普通工人争当劳动模范的奋斗精神,传达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气象。这是那个岁月工厂的真实生活再现,甚至可以说这是那个岁月工厂的主流场景重演,是真实可信的,当然也是亲切可爱的,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信史。或者换言之,这里说的就是《戴花》的真实性。真实是文学的第一生命,而真实包含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这部小说既写出了生活原有的样子,又写出了生活应有的样子,既是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叠加,又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理想主义是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思想品格,艺术真实是文学作品更重要的艺术品格,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而超拔和飞升。《戴花》正是这样的立足于现实的充满理想主义,并具备艺术真实的优秀作品。
二,为新时代传光华。历史是延续的,精神价值是不断积累和传承的。当我们对过往岁月进行回望、审视、反省的时候,总有些闪光的东西值得珍视。人类因精神价值的不断积累和传承而成长,国家和民族也因精神价值的不断积累和传承而强大。
《戴花》正是这样一部打捞岁月珍珠,积累和传承精神价值的优秀作品。当前,张扬个人价值常常陷入极端个人主义泥潭,职场竞争常常演变为能量相抵的内卷和躺平,而所谓理想抱负则常常沦落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功成名就。这种社会环境下,尤其需要倡导《戴花》所礼赞的劳模精神,这种精神是无私奉献的,而不是只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这种精神是有创新创造的,而不是因循守旧的;这种精神是真能实现价值的,而不是徒有形式的。小说里的老工人莫正强师傅和年轻工人杨哲民身上都葆有这种精神品质。我相信《戴花》能给新时代传递炫丽的精神光华,其重要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彰显出来。
三,为文学史留华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戴花》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小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一直是个短板,而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工厂生活、宣扬永恒的劳模精神的文学作品几乎是个空白。《戴花》在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正大精神能量的时候,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个空白。
这部小说在艺术方面的优长很多,至少有这么四点值得我学习。
1,这是一部十分好读的小说。我向来不赞成把小说弄得艰涩难读,故作高深的小说文风暴露的是作家在读者前面的傲慢。《戴花》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好看又好玩。杨哲民、姜红梅、江小梅、宋玉香、吴启军、徐士良等一批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分配到电机厂,各自到不同岗位,面对不同的师傅和同事,各怀小心思,各打小算盘,各有曲折经历,但他们最终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当然也有人迷失了。同时进厂的大学生,同学成了同事,相互间有友谊、有竞争、也有猜忌,呈现客观真实的人间世相,真实的人性得以真实地刻画。比如,主要人物杨哲民对师傅莫正强由不适应到勉强适应,再到理解、再到真心尊重,一路写来饶有趣味,又十分动人。整部小说,不同人物经历不同故事,展示不同的人生风景,共同构成广阔的生活原野,勾勒出一幅时代画卷。
2,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栩栩如生。讨论人物塑造,仍要从讲故事说起。《戴花》再次展示了作家讲故事的高超才能。世界上虽然有不讲故事,或故事性不强的小说,但那不是小说艺术的主流。我喜欢讲故事的小说,我自己也坚持在小说中讲故事。《家山》每个人物各有其故事,众多人物的故事共同构成历史变迁的故事。但是,仅仅只是讲故事的小说,并不是好小说。世上故事很多,但讲什么样的故事,怎样讲故事,这是考验作家才能的。《戴花》通过讲故事塑造人物,又通过塑造人物强化故事的艺术品格,并传递思想光芒,这是真正的故事高手的做法。这部小说的人物凡出场都精彩。比如莫正强,他身上留有旧社会的深刻烙印,吃过苦,没文化,对新社会抱有朴素的感恩之情,吃苦耐劳,技术很好,但为当劳模使尽各种手段,他身上有明显的优点,又有明显的缺点,却让人恨不起来。这个人物形象十分丰富,极具典型性。段一村这个人物很耐人寻味,他聪明、能干,却自私、卑琐,可以理解为旧社会流氓无产者在新社会的惯性作用,这是一个不必作道德评判的典型形象。杨哲民既承担叙事视角的任务,又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是青年学生进入工厂后曲折而坚强地成长的典型。小说既写了他事业的成长,又写了他爱情生活,也写他跟同学、同事的人事往来与各种纠葛,这个人物形神兼备,活灵活现,极具个性。可以说,《戴花》中的很多人物都独具神貌,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画廊。
3,这部小说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小说一开篇,特殊年代的政治氛围扑面而来。紧接着,进入工厂场景描写,师徒关系刻画,工厂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描述,及工厂特有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氛围等交代,让人身临其境。《戴花》再次说明扎实的生活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性。比如,小说中写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并不是说明文式的介绍,而是融入故事情节的文学刻画,没有扎实的生活是做不到的。这部小说,既是水运宪对文学史的一个交代,也是他对自己青年岁月的一个交代,意义十分特殊。
4,这部小说传递向上向美的价值。这个问题上面专门谈到。不过,上面谈到的仅仅是作品对劳模精神的赞颂和弘扬,而文学作品是价值应该是丰富多元的,读者欣赏文学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审美过程。《戴花》的审美价值丰富饱满,除了作品的主旨思想含量之外,散发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人性美、作品本身的文学之美,以及工厂特有的风俗美,都是值得称道的,这些都构成了作品总体上的正大气象。
总之,这部作品可总结之处颇多,我以自己粗浅的理解谈了以上体会。
今天召开《戴花》改稿总结会,我联想到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共识,那就是:要不断夯实湖南文学界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大好局面。对此,我认为湖南作家们都有共识。我想特别指出的是,水运宪用他的实际行动维护和推动这个局面,令人敬重。年初在北京举办的图书订货会上,作家们接到的任务是各自作几分钟的发言介绍自己新作。水运宪却避而不谈自己作品,他十分动情而细致地介绍了到场所有湖南作家的作品,令我十分感动。
我相信这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局面会在湖南文学界不断被夯实。愿作家们相互激赏,相互鼓励,相互喝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进一步形成推动湖南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
谢谢大家!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