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甘建华:遥远的金银滩

来源:文艺报   时间 : 2022-07-25

 

分享到:

出生于1913年岁末的王洛宾,祖籍浙江绍兴,父祖两代是北京城普通手艺人,因为家族天性喜欢四处闯荡,所以他的骨子里从未安宁过。这个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高才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将自己的名字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卓越的中国民族音乐家,他最终将一生献给了西部民歌事业,得以享有“西部歌王”之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1939年初,王洛宾携妻罗珊(杜明远)从兰州来到西宁,被聘为回民中学音乐教师和女子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他大胆创作的《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点燃了回族青年们的抗战激情,打破了青海伊斯兰教区不许唱歌的惯例。寓青期间,先与罗珊解除婚约,再与黄玉兰成婚且生育三子,这些都不足以为世人所关注。而在金银滩与藏族姑娘卓玛的短暂相识,以其为原型编创的草原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由此攀上了西部音乐创作生涯的高峰。今天,这首歌已经成为青海文化旅游品牌,被称为“不是省歌的省歌”。事实上,只要有人提及“在那遥远的地方”,稍通文墨者即知所指为青海高原。故事原发地海北藏族自治州不仅修建了王洛宾文化广场,将《在那遥远的地方》曲谱刻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墙上,每两年都要举办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当年藏族千户长(一千户牧民的头人,相当于王爷)同曲乎的院落也改造成为旅游点。

《在那遥远的地方》与青海湖北岸金银滩,的确有着难分难解之缘,之前许多人还以为这是王洛宾在新疆创作的,其实大谬不然。1980年8月1日,王洛宾在给西宁友人的信中坦陈:“1938年至1939年间,新疆一部落哈萨克人由于和统治者(盛世才)闹矛盾,被赶到甘肃河西走廊,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北麓,一部分则越过祁连山到达青海海西地区。”“当时(海西地区)有三十余人,到西宁与统治者(马步芳)商谈‘归顺’之事。这三十余人中有几个歌手、冬不拉手,(我)当时通过关系约请他们,每天去北门外公园弹唱半天,共用了三个半天时间,记录下二十余首民歌。当时只请了一位维吾尔商人(阿布都海迪尔)担任翻译,由于语言条件的局限,所以唱词不能逐字译出,只能半编半译。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唱道,‘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那时在藏族千户长家中,看到他的姑娘们穿的是金边衣裳,于是把这金边借用在哈族姑娘的衣服上,实际上哈族姑娘的衣服上不镶金边。后来传唱开了,这个金边问题,也就不便再纠正了。总之,1939年春,我从记录下的民歌中整理出十多首,流传到抗战大后方,计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都塔尔和玛丽亚》《欢迎歌》《流浪的哈萨克》《黄昏里的炊烟》《沿着天山》《暮色苍茫》《小马驹》《走不到天边》《美丽的姑娘》等。”

我最初看到这封信,是在西宁市文联编选的《河湟民间文学集》第1集,编者加了个题目《〈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的产生经过》)。受信人谢承华,西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据他回忆:1980年6月17日,农历端午节那天,经陇上“花儿王”张亚雄介绍,与王洛宾相识于西宁市文化馆,然后邀请他到大同街家中包饺子。走在路上的时候,王洛宾告诉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哈萨克人叫作《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1939年7月,著名导演郑君里来青海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外景地选在金银滩草原。王洛宾受邀扮演片中的藏族男青年,草原部落头人的女儿卓玛扮演牧羊姑娘,拍戏过程中,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有一次两人独处时,卓玛察觉到了王洛宾灼热的眼神,便用牧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反而令王洛宾彻底爱上了她。“第四段唱词‘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多年来被人改为‘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说一句笑话,这选择细细的皮鞭的想法是多余的。如果你能抛弃了一切跟她去放羊,那鞭子的粗细已不是考虑的问题。”

王洛宾毕生创作了千余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其传唱最广的歌曲,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他曾希望自己编写的民歌能够传唱500年,如今看来只要人类存在,这首歌就会继续流传下去。因为它不仅充满了青春浪漫情怀,而且内容健康,艺术高超,具备为世人传颂的各种要素,因而成了一首跨越地域、语言、种族和时代的经典之作。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是第一个演唱这首歌的外国人,时在1947年上海庆祝反法西斯胜利及联合国成立演唱会上。后来又有前苏联男高音歌唱家贝布托夫的中国巡演,以及美国爵士女歌手戴安娜·罗斯、世界三大男高音其中两位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的多地巡演。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是王洛宾的铁杆粉丝,曾将这首歌传唱到了西班牙和撒哈拉大沙漠,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它编入了东方音乐课程教材。

王洛宾曾经对外宣称,这首歌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维吾尔族歌曲《牧羊人之歌》的精华。就在这首歌问世不久,歌唱家赵启海从重庆来到西宁,王洛宾陪同他四处游玩,临别时交给他几首新疆民歌,并把最初曲名《草原情歌》更名《在那遥远的地方》,后来成了费穆执导电影《小城之春》的主题曲。实际上,这首歌在国内有两种唱法,王洛宾说:“这个谜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原因大约在1945年,青海省政府保送几名学生,前往重庆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学院教师从一个女生的口中,记下了这支歌曲,并选为声乐教材。殊不知,这位女生的音准极差,“善于”走调,因此有了第二种唱法。王洛宾认为,从曲调优美、天籁之音的角度看,还是赵启海在重庆首唱最好。

听说青海地方文史专家朱世奎见过王洛宾,我便向这位九秩老先生询问当时的情景。根据他的准确回忆,1988年2月8日上午,西宁地区文艺界的朋友们在省歌舞团二楼会议室举行欢迎王洛宾先生迎春茶话会。时任省社科院院长的朱世奎与省文联主席格桑多杰应邀出席。那天的会议气氛异常活跃,一位年轻的女琴师在会场一角,轻轻地弹奏着王洛宾的西部民歌。随着悠扬动听的琴声,大家的话题逐渐集中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都想探究这首神曲的产生过程。掌声响过以后,王洛宾慢慢地说道:“这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却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深处。30岁时不敢说,40岁时无处说,50岁时恐惧说,60岁时不想说,现在我已经70多岁了,也就无所顾忌了。在金银滩和卓玛姑娘拍电影、看电影的日子里,美丽、聪明、多情的卓玛姑娘,不但演戏时非常投入,感情也非常投入。藏语中卓玛是仙女的意思,而她正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女神。我被她深深地打动了心扉,虽然语言不通,但爱恋之情是不需要语言的,我也只能把强烈的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里。卓玛姑娘是圣洁无瑕的,我却已经结婚成家,不敢再做非分之想。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天后,那种依依惜别之情,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我走在返回西宁的路上,一步三回头,三步九回首,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其时哈萨克民歌旋律在耳畔响起,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心中升起,她的形象和音乐旋律水乳交融地溶解在一起,《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这样诞生了。”

我在古城西宁求学时,也曾见过藏族诗人格桑多杰,他从果洛州委书记任上调到省文联后,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五届委员。《仓央嘉措》作者、曾任甘肃省作协主席的高平曾经这样说过:“在新中国的第一代诗人中,我认为藏族有四大诗人,他们是丹真贡布、伊丹才让、饶阶巴桑和格桑多杰。”“当代藏族热烈、真诚、明朗的现实主义诗歌的旗帜,能够在手中更高地举起的,只有格桑多杰了。”(《西部诗报》2009年6月10日总第2期)我前年撰写纪念诗人邵燕祥的文字写到他,他在《青海日报》副刊见到后,特地叫女儿联系我致以谢忱。他的回忆与上述各人又有所不同,据他说:那一年7月,王洛宾带着简单的行李,从西宁出发,沿着大通河,翻越达坂山,来到祁连山脚下的金银滩草原,住在达吾玉部落(也叫达玉部落)千户长同曲乎家。他的三个姑娘个个长得健美秀丽,小姑娘卓玛尤其美丽善良,温柔热情。卓玛每天为王洛宾烧奶茶,拌糌粑,他也主动陪卓玛外出放牧,一起聊天,一起在月光下唱歌。当时他们带了一台放映机,在大草原上放映了一部无声电影。他和卓玛一同坐在马鞍子上观看,并向卓玛讲述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彼此频繁的交往中,他的情感开始冲动,慢慢地在心中爱上了卓玛,卓玛也用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向他传递爱慕之情。过不多久,剧组离开草原,告别卓玛一家。然而,与卓玛姑娘的情感交流,却深深地印在民歌王子的心里,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深情地怀念金银滩草原。听了王洛宾讲述这段感人的故事,格桑多杰非常激动,当即写了一首《伊呀阿热罗》:“心中有一片牧场/春雨里花香/秋月里牧羊/你是哪方的草原/你是哪方的姑娘/岁月在为你歌唱/寻找春燕的故乡/——伊呀阿热罗/心中有一位美丽的卓玛/朝云间放羊/月光下吟唱/你是哪方的草原/你是哪方的姑娘/岁月把你珍藏/——伊呀阿热罗”。后来,这首歌词由王洛宾谱曲,收在新的歌曲专辑里。

又承青海诗人、《金银滩文学》季刊主编原上草(赵元文)相告,《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有其人,全名萨耶卓玛,“萨耶”在藏语中是“保佑”的意思。她生于1922年,9岁时作为养女,随同嫁给同曲乎千户长做二房的姨妈才塔,从贵德县如玉村娘家来到金银滩。郑君里带着剧组来到达吾玉部落,同曲乎为剧组举行欢迎晚宴,时年17岁的萨耶卓玛被选为演员,与26岁的男主角王洛宾扮演恋人。嗣后,王洛宾曾从西宁到金银滩草原采风,搜集整理民歌曲调,最初依然住在同曲乎家里。这次采风历时三个多月之久,两人的感情有多深多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然还有卓玛的家人知道。

原上草说:“当年我采访过同曲乎的小女儿才让卓玛,还有才塔的女儿。她们回忆萨耶卓玛与王洛宾时说,家人要管制住萨耶卓玛,不让她到处乱跑,但她的性格非常刚烈,从千户大院牲口棚圈爬上房顶,跳到屋外草地上,一定要去找王洛宾。他们住在青海湖畔同宝山下同曲乎大老婆赛洛的帐篷,两人在草原上放牧,转遍了青海湖周围的山水。才让卓玛还说过,萨耶卓玛与王(洛宾)先生相识后,觉得王先生很有文化,促使她一门心思要嫁给汉人。尽管有头有脸的牧区大户人家上门提亲,但都被萨耶卓玛坚决拒绝了。”

1944年,萨耶卓玛嫁给民国时期海晏县第七任县长史炳章。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不幸夭折,大儿子尼玛多杰今年76岁,现居刚察县牧业乡村,他的孙子在县直机关工作。1954年,萨耶卓玛病殁,享年32岁。金银滩草原立有她的两尊铜像,一尊是手执牧鞭策马奔驰,基座上镌刻着“在那遥远的地方”七个镏金大字;一尊是她与三只羊的立像,基座正面刻着“金银滩”三个大字,下面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头部分的词曲。原上草发来一张萨耶卓玛的照片,果然与我想象的差不多,典型的青海藏族女性形象,长条形脸蛋,眼睛大而有神,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据说是她29岁那年拍的,也是留在人世间唯一的照片,与电影《民族万岁》中的模样略有变化。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