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2-05-30
分享到:
今天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80周年。因为这一两年采访创作《新山乡巨变》,对《讲话》的理解通过周立波先生又认识得更深了一层。
一、为人民写作的榜样——周立波
立波先生思想的重大转折点和落脚点是在延安,他亲耳聆听了《讲话》,让他后面的几十年都有了思想根基和创作方向。1940年,延安文艺界的许多文艺工作者对于要不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这个根本问题意识模糊。1942年,毛泽东主席把延安许多文艺工作者一个个或一批批叫到自己窑洞里谈话,周立波就是其中之一。他被主席细致询问思想动向和写作情况。开会那天人太多,礼堂容不下,会场移到了礼堂外的场坪上,周立波就坐在现场听。《讲话》对他是一次灵魂的触动,他后来反思自己时这样说道:
“在过去我到过前方,也到过乡下,但是没有写出好作品,因为我在那里是做客客,聚的时间又很短,在前方我敬爱战士,但子于敬爱,对于他们的生活心里的感情我是毫不熟悉的,我只晓得他们会打仗很艰苦,总之是不到前方也能知道的一般的情形,而我有又错过了许多和他们的相结识,了解他们的机会,离开了前方有人要我写前方,我就只能写出一些表面的片段,写不出伟大的场面和英雄人物。”
直到他写出《暴风骤雨》并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还举家从京城迁到益阳农村,一住就是10年。这10年,他是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打成一片的十年;这十年,他是一头扎进合作化运动,为党打前战。后来。面对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的“共产风”,立波先生旗帜鲜明的为国家把好关。他因此被称作“党的战士,国家的儿子,人民的作家。”
应该说《新山乡巨变》的创作,受周立波的影响很大。主要是他践行《讲话》精神,一辈子为人民写作直接影响了我。
二、在“深入中”突破短板
这本书,我是挑战了自己三个短板。一是立波先生这个艺术高峰,从我选择这个题材他就立在那里,我根本没有底气。这成了我创作的第一个短板。可我又想,既然面对这个题材,至少做到不被高峰遮蔽,这不是遮蔽自己,而是遮蔽发展了60多年后的这个时代。要突破,我必须选择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特征的智能化角度写乡村巨变。可农村智能智慧又是我第二个短板。我平时连手机、电脑都只能简单操作,怎么可能弄懂大数据、物联网?但你活在当下必须面对这个智能时代,立波先生当年是写的肩扛手提、赶牛爬犁,连机械化都是梦想,可今天的农民,是手拿遥控器指挥无人机,用手机APP进行田间管理。要突破只有一条路:扎在乡村,边看、边学、边写,不求全弄通,但求表述好。就这样,逼着自己在益阳农村扎了八个月……
原本我就有第三个短板:我生在农村、长在城市,几乎没有农村生活体验。只能深入,到最牛的种粮大户、最棒的养虾能手,5G智慧小镇、智慧农业第一村。这些当年周立波先生与人民群众“三同一片”的地方,已经变成奋斗者的成功地、人民群众的幸福地和数字乡村的展示地。神奇的“紫薇云”让虾稻、柑橘等主打农产品变‘网红’;清溪村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独具魅力,让广大农户实现“指尖上的丰收”……
看似简单的“泡”与“扎”,我开始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明白了文学作品到底是写给谁?文艺工作者获得的能量,是人民给的,是火热的生活给的。慢慢地,在深入中找到感觉。开始收获从田地里拱出来的文字,补齐新农村智能上的短板。
三、从人民中来,再回到人民中去
有评论家们说:《新山乡巨变》翻开了农村题材崭新一页,是智能化时代中的第一部写“数字农业,智慧乡村”的作品。这部书,我从益阳模式、乡村样板、奋斗标杆、文化内核,来凸显新时代、新乡村中山乡秀美、人民幸福。也因此能把周立波的家乡——大清溪,托举到“山乡巨变的首倡地、智能智慧的示范地、乡村振兴的标志地。”
今天,当我们重温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真正感觉到:大地上的书写,一定是人民的收获。
书出版以后深受农民朋友等读者的欢迎,基本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的“延安文艺思想”。但绝不是作家有多大功劳,有两个“得益于”。首先,我得益于这个时代。时代不推到智能化进程,益阳不可能成为“数字农业,智慧乡村”的标杆。益阳市委市政府,为广大乡村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让“山乡巨变第一村”的美誉,有数字农业蓬勃发展的根基。我才能写大数据治理的农村;智能进化的农业,“互联网”升级的农民。我只是搭上时代腾飞的翅膀,是大时代给了我们创作的宏阔资源。
再者,得益于家乡人民“求新、求变、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与憧憬给了我前行的动力。尤其,那些觉悟后的新型农民,他们从“土”里找出路,在“改”中谋转型。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他们给我留下了奋斗的故事、幸福的笑脸、秀美的家园,让我跟踪到这里,书写到现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围绕人民写作,我也收获了快乐和开心。在清溪村,我有“亭面糊”般的住户,对我特别照顾;有随时能撑饭的许多免费“食堂”;有随时为我讲故事的各地的老百姓。也许大家不知道,《新山乡巨变》的书名就是人民给的。我在采访夏嗲时,他对我说:立波先生写那个年代的巨变,现在的巨变要大成千上万倍!这新山乡巨变的故事,我们都能讲,要多少有多少……感谢可爱的人民群众,他们的需求给了我创作的方向。
吸吮着时代的甘露,沐浴着立波先生的文艺思想,获取了人民群众的动力源泉。下一步我还会往深里走、往实里去,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图谱,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人民、讴歌奋斗,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画像、为英雄立传、为世事明德的责任。
不懈追求、艰苦奋斗,我会一直在路上。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