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山文学|萍庭鹤 时间 : 2022-04-06
分享到:
忙于生计,很久没有落笔,对文字的陌生感居然袭满笔头。疫情尚未消散,静下来之后,捧起张雪云老师的散文集《蓝渡》,再读起来。时间如流水,却居然一直把放在心中的读后感想没有兑现成文字,思虑往事,历历在目,一种生活的愧憾萦绕心头。离第一次拿到《蓝渡》细读,浑然不觉已经三载有余了,时光隧道简直只有一刹那的功夫!在这杜鹃花开的时节,江南的阴雨犹如世间的纷扰拢聚不散。
再翻开《蓝渡》,看到其中一篇诗意的文字《寻找芸庐》。这是一篇文学背景很强的文字,和老一辈的文字作者息息相关,很像是宿命所归,张雪云老师居然阅历过芸庐后不久,便走上了文学道路。文中回首了沈从文老先生沧桑的一生和他在古辰州已经不复存在的住宅“芸庐”。作者为沈从文老先生难以承受的人生沧桑嗟叹,为他大哥和他的故居“芸庐”的不复存在嗟叹;一个溢满情怀、爱恨分明的辰州女子跃然纸上。
沈从文先生生活的时代,在他的身上赋予了人生无法承受的时代之痛,这种痛便揉合在他灵动的文字里,让很多读者一边读出文字里面的美,一边读出文字之外的痛。宿命往往很神奇,沈老先生出资建造的住宅“芸庐”居然也遭受了时代给予的命运:那是让无数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芸庐”居然被人为拆除了。正如张雪云在文字里面叙说的,那个需要和原本就值得人们仰视的建筑,却不可理喻地被人为拆除了。时局中的社会管理者,往往无法,甚至从来没有想过将来的人们如何品评他们当下的作为。可是这种种作为的背后是哪种东西的缺失,才导致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呢?
后来者在古辰州已经重新造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新“芸庐”,而且位置不在沈老先生建筑的原址,而是在唯一没有被拆除的古建筑大唐龙兴讲寺旁边。但是我每次路过,都很少看见有车水马龙进出那个新的所谓“芸庐”的地方,那是为什么呢?
作者在这篇文字里面,叙说了沈老先生的往事,也叙说了在芸庐发生的其他相关故事,有一些是来过芸庐的名人轶事,对人生的沉思和对世事无常的嗟叹,无不震动着每个读者的心灵。一生经历的东西都是人们无法准确预测的东西,可是很多人却因为种种无厘头的愿望,把那种难以言说的痛和遗憾留给后人,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
曾经犹如古辰州大地上的山涧杜鹃一样,张雪云老师自小生长在远离喧嚣的蓝溪河畔,蓝溪汇入沅水,沅水流向洞庭湖。古辰州历史悠久,如今却是一个只有一条国道和一条过境高速公路的老县城,其他交通只剩下在别人看来充满无比诗意的水路。其实只有生活在水路上的人们才知道,那种慢腾腾的煎熬和上船卸货的代价无法言说。在外人和寻找诗意的人们看来,那种自然之美和宁静独到,确实能一时留住远来的心。所以,芸庐的主人曾说,古辰州“美得让人心痛”。当地人都说,辰州是颐养天年的天府之国。也许是在一种充满煎熬的宁静中,往往会种出很多梦想的树来,尤其是文学之梦。看来,美丽的辰州,是个出作家的地方。
《蓝渡》里面处处叙说着辰州的美和独特,因为作者受到了大自然之美的熏陶和身居其中的美的滋养,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文学原乡。在她很多文字笔下,蓝天碧水,青山温润,她带着一群童子或诵读、或歌唱、或出游,真正是实现了古圣贤最理想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职业和生活无穷无尽的压力,生存的困窘,这种生活也许是最理想的生活。张雪云老师有过很长一段执教生涯。在执教期间她享受着教书育人的美好,把生活和美融合得恰到好处。和同事出游的时候,她不忘捕捉自我的美和自然之美,并把这种美分享给充满美的向往的童子们,这也是孩子们都喜爱她的理由。执教生活的压力,来自职业本身,来自周围的环境,更来自时代的认知,很多人无法坚持到最后便放弃了。但是,绝大多数人除了坚守,没有选择的余地。当然也有很大比例的人已经融入这个职业,并把职业变成了事业,乐此不疲,这群人就是执教队伍真正的领头雁。她其实在执教生涯中已经融入全部的情感,如果继续在这个行列里,一定也应该有所成就,有所慰藉。只是梦想和执着,改变了她人生的航向。她一直尝试把生活的美诉诸文字,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幸运之星改变了她后面的人生轨道,她从无尽的宁静和质朴的古辰州,一刹那移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最新信息化环境的省城,从此开启了她文学道路的崭新人生,尽管这条路依然充满艰辛,但是,为梦想而努力的人生,值得尊重。
在很多人看来,滞留在县域以下的环境里坚守某种职业,除了热爱,便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地域的局限,往往把管理者的思维禁锢得谨小慎微,于是乎,地域内的每个普通人,便不得不拘泥于这种万般无奈的“谨小慎微”和难以言表的天高地远境地了。乐于浏览文字的人,往往会浮想翩连。而现实中往往不会让这些浮想翩连的东西,化为梦想,再蝶变成现实。一种生命物种对于历史而言也许会留下庞大的痕迹组图,但是一个生命个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渺小如烟尘。一个人的一生要跃出某种既定的境遇局限,恰如水中的鱼儿破江腾空寻找新生般的艰难。但是也有学会旱地游走和跳食树叶的鱼种改写了物种的命运。张雪云老师蝶变人生的梦想从《蓝渡》里面可以略见一二。她的寻梦之旅,造就了她由山里杜鹃到繁城中的牡丹的蝶变,当然,这一株牡丹,始终蕴含着无比洁净的山中杜鹃的芬芳,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阵江南的阴雨过后,满山的杜鹃肯定红了!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