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1-12-31
分享到:
12月30日,湖南公路长篇报告文学《湘路》作品研讨座谈会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
本网讯(通讯员 杨丰美 记者 李婷婷)为展现湖南公路的沧桑巨变,反映“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2月30日上午,由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主办、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承办、湖南教育出版社和岳阳市作家协会协办的湖南公路长篇报告文学《湘路》作品研讨座谈会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谭谈,中国作协创研部原研究员、著名评论家牛玉秋,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评论家王干,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省直机关工委一级巡视员、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副书记杨勇权,省直工委平安办、文明办主任易平同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自荣,省公路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汉华,省作协名誉主席、省散文学会会长梁瑞郴等60余人出席活动并展开研讨。研讨会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纪红建主持。
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讲话。
《湘路》一书记录了作者方欣来从2020年以来,自驾辗转奔波2万余公里,足迹遍布湖南14个市州,采访全省公路战线各级干部职工200余人的公路故事。其中有一线养路工、工程技术人员、基层公路局局长、治超站站长和路政队队长等,采访笔记达20余万字。在半年多时间里,她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用散文笔法,创作了这部饱含情感、凝聚心血的真实记录湖南公路百年沧桑巨变的长篇报告文学《湘路》。
张汉华在座谈会中指出,《湘路》是一部湖南公路的发展实录,也是一次对湖南公路命运和变迁的调查,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背景下,湖南公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辉煌的艰辛历程。全书用感情充沛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呈现公路人的坚守、拼搏与无私奉献,书中既有湖南公路宏大场景的描写,又有细微的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此次研讨会组织专家对该作品进行研讨,是结合湖南公路实际,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文化强路”战略,提升行业软实力的现实需要;更是站在百年历史节点,对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发展奇迹的崇高礼赞。
《湘路》书影。
研讨会现场,专家一致认为,《湘路》既真实记录了湖南公路发展的艰辛历程,也展示了中国“交通强国”的非凡战略眼光,同时展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湖南公路人“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这本书囊括了湖南的交通公路历史,既是史书,又是华章,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得以彰显。
专家们表示,方欣来作为新时代的公路人,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情怀与责任,为公路抒写,为公路人抒怀,其职业担当令人敬佩。作为公路人的方欣来,在创作过程中,从来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她从行业的角度找准了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大主题的叙述切入点。在她的文字里,没有高大上和脸谱化的人物,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公路建设者、管理者,他们有各自的忧乐悲欢,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全国人民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民族复兴路上的铺路石,是桥墩、是护栏、是丰碑,他们朴实、勤恳、忘我,把自身的命运和公路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一起。
研讨会现场。
恰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的发轫之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组织专家对《湘路》这部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公路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及弘扬公路人“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精神的主题作品进行研讨,对于展现党在领导人民全面奔小康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弘扬昂扬向上、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具有积极意义。
与会专家合影。
【作者简介】
方欣来,湖南岳阳人。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啄木鸟》《湖南文学》《散文百家》《湘江文艺》《人民日报》等报刊,有作品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选载,部分作品被选入年度选本以及中学语文试题。著有作品集《夏花微微开》、诗集《时光微澜》、报告文学《湘路》,供职于岳阳市公路建设和养护中心。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