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湖湘文讯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纪红建长篇报告文学《大战“疫”》品读会举行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2-01-07

 

分享到:


1.jpg


1月7日,纪红建长篇报告文学《大战“疫”》品读会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

本网讯(记者 李婷婷)记录时代精神,留存历史记忆。1月7日,纪红建长篇报告文学《大战“疫”》品读会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品读会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分析作品价值与艺术特色,探讨报告文学创作的使命担当与文本特征,以及《大战“疫”》作者纪红建的人民情怀、历史意识与责任意识。

2020年2月底,作者纪红建逆行武汉,在武汉的35天里,他日夜奔忙,集中采访了本地及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方舱医院的患者、普通志愿者、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援建者、社区基层干事、民警、清洁工、社区民众,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共产党员。真实深入了解武汉封城、治病救人、全民抗疫的鲜活故事。在对武汉抗疫故事方方面面的记录当中,生动的展现了中国抗疫主战场武汉从无序到有序、从紧张到从容、从“封城”到“解封”的抗疫历程。以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品读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战“疫”》真实、客观、冷静、深刻地记述了武汉抗“疫”的真实情况,展现了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作者采访扎实,深入挖掘了采访者的内心,作品中的细节极具感染力,作品可读性很强。作者抓住了“人民战争”这个关键词,以人民为主体,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洞察枢机,及时敏锐抓住全国疫情防控全局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湖北和武汉作为全国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以果敢勇毅的雄伟魄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的巨大成效。

本书以细节描写取胜,书中既有大战“疫”的宏大场景的描写,又有大量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展现了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既真实记录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历程,也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面貌、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同时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我国在全球危机中的国际担当。


2.jpg


品读会现场。

品读会专家热议: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战“疫”》是一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全景式记录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武汉抗疫的优秀作品。本书弘扬抗疫精神,以真实、生动的抗疫细节,展现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3.jpg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主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吴安华。

“全书共26.8万字,我们能从书中看到纪红建是如何度过他亲临一线采访的那些日子,是如何真切地了解武汉及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感人故事。刚刚几位同学的朗读,仿佛又让我回到了那个时候。”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主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吴安华说,在武汉的医疗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巨大的凝聚力。“我们真切地希望新冠疫情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希望世界即将恢复平静,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次大抗疫。纪红建的这本书,就很好地记录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4.jpg


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游和平。

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游和平表示,本书展现了纪红建大无畏的责任感、使命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读到《大战“疫”》中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平民英雄生动感人的抗疫故事。“纪红建是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情怀的作家,在抗疫一线采访写作,他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另外,这部作品有他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这都靠作家日常的积累和素养。他确确实实在描写我们这个大时代的感人故事,也体现了一位德艺双馨的作家坚定的人民立场。”


5.jpg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谢宗玉。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谢宗玉认为,《大战“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作者纪红建是有大爱、有大局观的人,他的精气神代表了报告文学作家的精气神。他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始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命题当作自己思考和写作的目标和方向。“他在采访的时候没有小我,而是将自己‘投身’到每一个被采访的对象身上。所以他的作品总能打动人。”


6.jpg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网络作协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余艳。

“我最想说的是三个关键词:现场、担当、信仰。”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网络作协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余艳说,纪红建是伟大的逆行者,更是勇敢、称职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和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他自己也融入了其中,他也变成了他们。在读他的作品时,我就在想,作家应该怎样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人民要求的那样,我觉得纪红建做到了。比方说作家要用作品立身,他是扎扎实实用自己作品立身的。作家必须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仅一部《大战“疫”》就足以说明他是深入到火热生活中间去的作家,而且是深入到灾难中去的作家。向纪红建老师致敬!”


7.jpg


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省文学评论学会会长卓今。

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省文学评论学会会长卓今说,这个报告文学不可能仅用几个人物来表现,他的写作手法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人物的安排是非常有艺术考量的。他用绣花针功夫,以工笔的手法,将一个一个人物展开,每个人物一小段故事,写得非常扎实,情感非常饱满。同时,他又非常理性,整部作品就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社会学材料和历史文献。


8.jpg


省作家协会组联部主任娄成。

“纪红建的作品我都喜欢读。比如《哑巴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乡村国是》,还有这部《大战“疫”》。读纪老师的作品就感觉你就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角落去读、去感受就行。”省作家协会组联部主任娄成说。


9.jpg


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贺秋菊。

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任贺秋菊认为,纪红建选择报告文学就是要履行使命,在广阔的大地上行走,行走在自己的文学之路和人生之路上,所以我们不仅读到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更读到了时代的精神。“从《乡村国是》到《大战“疫”》,纪红建有了很多理性的思考。这是一种思考上的辽阔。”贺秋菊说,比如说在书中的第240页,他关注到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这些前瞻性的思考,在报告文学作品里面也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有时候我就在想,报告文学到底应该怎么写?可能就是你在行走,你在思考,你一直在成长。”


10.jpg


湖南教育出版社教辅营运中心副总经理杨宁。

湖南教育出版社教辅营运中心副总经理杨宁认为,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文本是作品的核心。“纪老师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渗透到作品当中,都是非常正面的。这也是弘扬正能量的一部作品,以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为切入口,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这部作品很好地诠释了‘四力’,用脚步探寻疫情前后,用双眼发现感人故事,用妙笔刻划鲜活人物,呈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希望这部作品能通过能走到更多读者的手里。”

作者和责编讲述:

记录时代精神、留存时代记忆

作为写作者,如何写好这样一部彰显时代精神的作品?该书作者、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在分享时说,首先是深入现场,全面采访。“在接到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老师的电话,询问我是否可以逆行武汉,进行采访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报告文学作家的直觉告诉我,记录艰苦卓绝的武汉抗疫,我不想缺席。”他采访了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金银潭医院、援鄂医疗队,以及街道、社区、小区、企业、隔离点、派出所、警务室等,包括医务人员、干部、患者、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保洁员、心理咨询师、军人、警察、工人、居民、教师、学生、司机、农民工、个体户等200余人。“在采访中,我真切感受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11.jpg


该书作者、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

其次是定好叙事的基调。纪红建说:“这是一部我含泪创作完的作品,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一小部分人做出了牺牲,每一个抗疫者都是守护我们健康与安稳生活的守护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二十个字的抗疫精神,是每一个抗疫者用奉献书写的。我和责编周熠反复探讨,决定将真诚叙事加情感共鸣作为写作的基调。这是一部沉重的作品,在其中可以看到脆弱,更能看到坚强。在突如其来的大疫面前,我们民族守望相助,这是一种鼓舞,一种希望。”然后是确定写作框架,主要以中国抗疫主战场武汉从无序到有序、从紧张到从容、从“封城”到“解封”的抗疫历程为组织框架的基础。


12.jpg


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该书责任编辑莫艳。

“为时代立传,为历史留痕。这本书彰显了文学和文学工作者的价值,特别是报告文学的价值。” 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该书的责任编辑莫艳说,报告文学既是行走的文学,也是使命的文学,特别考验作者的心境、写作能力甚至体魄。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深刻地体现了人民立场。纪老师是以报告文学作家的勇气、情怀和使命感,完成了对自己作品的一次全新的挑战。“他的创作手法以小见大,通过一部分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整本书的脉络和进展,进而构建出一个比较大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他制造出了一些紧张感,在非常苍凉的氛围中,传递的是积极与担当,每一次重读都会让我感到热血沸腾。他的真实的记录,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历史档案。我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穿透时光,在未来的某一个点上绽放,并且达到更有力的传播。”


13.jpg


该书责任编辑周熠。

同样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周熠认为,《大战“疫”》体现了纪红建对长篇报告文学的虔诚与探索。“作为一个成熟、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对文本有着强有力的驾驭力,令人敬佩。在纪老师的多部作品中,我都能看到人民史诗的影子。我们深深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基石,敢于牺牲的战士是国家的栋梁。这是一部记录时代精神、留存时代记忆的史书。”

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用热血浇筑出来的心灵之花

《大战“疫”》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专家、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认为,在武汉的一个多月,对于纪红建不仅是一段不平凡、不容易、尤为难忘的经历,更是一段勤奋工作,深入采访,忙碌而有收获的日子。他的这部《大战役“疫”》正是他此次采访的文学收获。他的创作与众不同,在于他能够深入实地去用心观察,逐一访问亲历者和参与者,具有鲜明的在场感。这是一种身、心、灵全部投入,思想与感情完全在场的采访,因此他所书写的都是自己的亲历亲闻和切身的体验与感受。这种带着体温热度和情感浓度的来自前线的鲜活的内容,无疑更为准确,亦更令人信服。整体上看,这部作品对纪红建本人的报告文学创作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对于中国当下抗疫题材报告文学创作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收获。这本书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得以彰显。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大战“疫”》呈现给人们的是苦难之花,特殊的文学成果。当文学及时现场参与社会重大事件,作为见证出现时,也是报告文学作家“经世致用”“经世济时”社会责任担当的动人表现。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是大量同类题材报告文学中的上乘之作。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认为,纪红建是当下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中,能驾驭现实宏大题材的优秀作家之一。《大战“疫”》是一部充满情感深度、思想厚度和道义力度的书,也是作家纪红建继《乡村国是》后的又一部力作。作品以情感为纽带,以一个一个鲜活独特的人物为主体,全景展现武汉这场大战“疫”。全书语言平实、干净,情感充沛,是一部贴近人民心声的好作品,展现了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民生的真诚责任以及对疫区民众的质朴爱心。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龚旭东认为,纪红建在《大战“疫”》这部体现文学逆行、文学在场的作品中,完全没有滥情的抒发与宣示,更没有夸饰与煽情。相反,他把自己小心地隐藏起来,很克制地使“我”保持着一种在场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姿态,以尽量冷静客观的笔触,去记录那些可歌可泣可敬可爱的人和事,努力让这部作品具有更加充分、扎实的见证者的史学品质。正因为这样,这部作品成为了武汉抗疫过程中的一部真实可靠的信史和生动鲜活的形象档案,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和事将永远被我们也被历史铭记。这是红建以自己的生命践行责任担当,用自己的热血浇筑出来的心灵之花。

不少读者,特别是武汉读者纷纷认为,“大战‘疫’历史不会被忘记,《大战‘疫’》对2020年春天武汉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战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记录。”“看到《大战‘疫’》时,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从无助、艰苦、疲惫到感动、坚定、胜利的时光。”“《大战‘疫’》极其真实,极其感人!”

据悉,本次品读会由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吴安华,以及游和平、谢宗玉、余艳、卓今、章罗生、杨丹、莫艳、周熠、娄成、贺秋菊、张立春、晏杰雄、刘长华、杨宁、王杏芬、王丽君、张雪云、曾散、李伟、杨丰美等专家、读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品读会由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报告文学评论家黄菲菂主持。

【内容简介】


14.jpg


《大战“疫”》是一部全景式记录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武汉抗疫的优秀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在疫情期间深入现场,在武汉采访35天、200多位抗疫者,挖掘真实的抗疫细节,生动展现了武汉从无序到有序、从紧张到从容、从“封城”到“解封”的抗疫历程。全书以人民的视角,以贴近人民心声的情感为叙事的基础,用感情充沛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呈现人民战“疫”的伟大历程。

《大战“疫”》是2020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更被列入中国作协“中国抗疫全景式叙事写作计划”;是2020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的重大选题,列入2020年度湖南省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同时是湖南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献礼建党百年的重点作品。

【作者简介】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出版《乡村国是》《大战“疫”》《哑巴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长篇报告文学20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等,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