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1-10-28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陈欣 通迅员 姜凤燕 易果)10月26日下午,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在毛泽东文学院为湖南省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十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他以“现实与纪实”为题,为学员们讲授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文学课。
授课现场
纪红建讲授“现实与纪实”
讲座伊始,纪红建给学员们分享了少年时期“5元邮票”的故事。他说高中时,与另一个热爱文学的同学,去拜访青年作家邓建华,两人苦等3个多小时也未见到本人。回去后他给邓建华写了一封信,说了这次拜访的经历,同时给他寄去了一首诗。一个星期后,他收到邓建华的回信,同时还给他寄来了5元邮票鼓励他。就是这5元邮票,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想,让他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文学之路。
随后,纪红建从自身多年丰富的报告文学创作经历和采访经历出发,深入浅出诠释了现实与纪实的关系,通过《哑巴红军》的创作,提出了文学作品中要将笔伸向鲜为人知的细节,还原真实,将叙事与人物描写有机融为一体,要站在人性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时代的角度带给读者真诚的、眼前一亮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好作品。
在报告文学写作和“如何采访中”,他讲述了他在《乡村国是》的创作经历,他独自一人深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闽东山区,西藏山南、新疆喀什等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过湖南、新疆、西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个县(区、县级市)的202个村庄,实地采访了脱贫的老乡和当地扶贫工作者的经历。提出了不仅要了解采访背后的故事,更要挖掘背后故事的故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不能打着非虚构的名义写着虚构的文章,一定要用思辨的态度,突破采访的局限性,建立写作的独特性,创作适合时代的好作品。同时,他勉励学员们“写作是在孤独与寂寞中前行”,“文学创作就像一场马拉松,所以一定要坚持”。
纪红建老师这一堂不同寻常独特的文学讲座,给学员们带来极大的启迪。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人物链接: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乡村国是》《大战“疫”》《哑巴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长篇报告文学20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等,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