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娄星区文联 娄星文艺 时间 : 2021-10-18
分享到:
10月16日,“文学照亮三湘”公益讲学走进娄星区“娄星文艺讲堂”,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纪红建主讲,在娄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文学与时代同行》主题讲座,来自全区各个领域的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及娄底三中窗外文学社等青少年文学爱好者130余人通过报名参加听讲。讲座由区文联主席李哲主持。
“我是一个愚钝的写作者,没有太好的写作经验,只有一些个人的采访与创作的感悟。”讲座上,纪红建老师十分谦逊地开场讲学,直言中学时代从文以来便热爱文学,只做了“坚持、孤独、笨拙、学习、敬畏”等几件事。纪红建认为,历史上杰出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镜子。“一个作家最大的本事,便是写出既与时代密切相连,又不过于被时代拘束的作品。”纪老师举例《山乡巨变》《哥德巴赫猜想》《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落泪是金》《塘约道路》《漫水》等与时代同行的优秀著作并指出,作家如何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以文学特有的方式记录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史诗般的变化,书写出属于伟大民族的现代传奇,其实不光要与时代同行,甚至要先行。
讲座上,纪红建老师以个人著作《乡村国是》《大战“疫”》举例,分享创作感悟。“我为什么创作《乡村国是》,除了时代的使命,作家的选择与契机,因为我作为一名报告文学作家没有缺席。”纪老师坦言,扶贫是个宏大的题材,自己作为一名湖南作家如何来写就全国性的题材,在集齐并反复研读了157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扶贫文学作品、理论研究及资料汇编后,他从中国扶贫在世界脱贫史上的地位来定位作品,开启“聚焦老百姓、用心灵行走”的采访之路,足迹遍布全国202个村庄,记录了精准扶贫重点地区贫困乡村脱贫攻坚的现实场景。“要有独特的思维,寻找人心的善良,文学的空间,戏剧的冲突。”他指出,报告文学是行走文学,也是使命文学,还是挑战文学,作家应有文胆、史胆、史家的敬畏,文学家的担当。
“我从普通人的视角,写普通人的故事,遵循我所认识和理解的真实故事,进行采访和创作。”讲座上,纪红建老师在分享《大战“疫”》的创作感悟时指出,“作家应该探索人性,向人民展示高尚。”讲座最后,纪红建老师还与听众生动、真诚地畅谈了“人民至上”、“独立不迁”、“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独特,独特写”、“打深井,深挖井”、“善于在困境中突围”、“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体会。
本次讲座为娄星文艺讲堂第21讲,由省作协主办,娄星区文明办、区文联、区作协承办。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