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唱支山歌给党听

来源:湖南日报 凌鹰   时间 : 2021-06-25

 

分享到:

  这首歌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红色歌曲的歌词源于一首诗歌。

  它还与雷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没人不知道《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传世经典。当年,也就是《雷锋日记》发表后,《唱支山歌给党听》在全国唱响。因为歌词来源于雷锋日记里的一首小诗,因此作为一首雷锋遗诗被传播。其实,拨开历史迷雾,《唱支山歌给党听》并不是雷锋的原创。

  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首次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摘录发表了《雷锋日记》。当时的标题是《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这一天的《前进报》,共摘发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记15篇,并加了编者按。这是最早刊登在报上的雷锋日记,其中就有一首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

  不久,上海歌舞剧院朱践耳教授在《前进报》上看到了雷锋日记,深受感动,决定把这首“雷锋遗诗”谱曲成歌。擅长交响乐创作的朱践耳,特意把这首诗谱成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曲调,并寄给《文汇报》。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刊载了这首歌,并附了“唱法说明”,标题也改成了《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

  一天,才旦卓玛在校园里突然听到这首歌,一下子被深深吸引,感觉歌词写得非常贴切,很有共鸣,仿佛写到了她心里。于是,才旦卓玛找到声乐教授王品素。

  当时的少数民族歌手,一般以唱民歌为主,很少唱创作歌曲。王品素就叫才旦卓玛唱着试试。才旦卓玛唱完,王品素便惊喜地看着她。从此,王品素每天都辅导才旦卓玛唱这首歌,纠正她的发音和咬字,到了音乐学院的汇报演出时,才旦卓玛果然一鸣惊人。后来,朱践耳听了才旦卓玛的演唱,就主动提出由才旦卓玛演唱这首歌,参加1964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当电台把录制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播放出去后,才旦卓玛和这首歌很快就家喻户晓了。

  《唱支山歌给党听》到处传唱之后,作曲家朱践耳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了解素未谋面的歌词作者“蕉萍”。

  “蕉萍”是谁?有关部门经过多方核查考证,获悉“蕉萍”是陕西省铜川市焦坪煤矿技术员姚筱舟。于是,派人到焦坪煤矿调查了解,得知姚筱舟16岁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结业后分配在二野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1951年,他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1953年归国后,转业到陕西商洛石棉厂,之后调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任技术员。

  姚筱舟每天与矿工一同下井劳作。焦坪煤矿大部分工人解放前都曾在私人小煤窑采过煤,受尽了摧残。在与矿工们的交谈中,工人常常以新比旧,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恩之情,比如,他们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是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好咱的家。”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姚筱舟常常代他们写家信。其中,一位矿工每次在信的结束语都要这么跟姚筱舟口述:“记住共产党的恩,好好听党的话……”这些话语,深深感染着姚筱舟。

  1958年一个风雪之夜,姚筱舟一气呵成,写出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用笔名“蕉萍”,发表在陕西省民歌收拾小组编印的《总路线诗传单》第8期上。这首小诗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朱践耳见到后,谱了曲,由才旦卓玛首唱。

  说到蕉萍与《唱支山歌给党听》,就必须要回头再说到雷锋。

  1960年1月,雷锋在读书时偶然看到了一首诗《唱支山歌给党听》,他顿时就被这首诗真诚质朴的情感打动了,想起自己苦难的童年和翻身解放后的好日子,百感交集。怀着对党的深厚情感,雷锋将这首诗抄在日记本里,并将“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成了“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还省略了最后四句。

  雷锋摘录《唱支山歌给党听》那首小诗时,几处修改可谓点石成金。不过,那毕竟是雷锋抄写在日记本里的一首小诗,而不是他的原创。

  因此,从1964年起,“蕉萍”被正式署名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