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学课

桂小杰为湖南省第九期专题文学(生态文学)研修班学员授课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1-06-18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陈欣)6月18日上午,省林业局专家桂小杰应邀在毛泽东文学院为湖南省第九期专题文学(生态文学)研修班学员授课,授课主题为“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授课现场

桂小杰讲授“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桂小杰从生态文学创作的兴起、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三个方面讲述了生态文学创作的知识点。他指出,源于生活、超越生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文学创作跟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多元化、地缘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生态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局限性、阶级性和趋利性,正确把握生态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国情、社情、民情统筹兼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发展与新发展理念相结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态观是重要的原则。生态文学创作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关系的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是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特点的文学。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生态责任是其突出特点,它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落点却是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上。生态文学是人类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是作家对地球以及所有地球生命之命运的忧虑在创作中的必然表现,作家强烈的自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推动着生态文学兴起、发展并走向繁荣。

  在谈到中国生态文学时,他说,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初具规模,从创作类型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和生态散文。我国生态文学作家的创作观最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作家们主动赋予自然与人平等的主体地位;二是作家们继承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并赋予了新的内容;三是强烈追求"家园意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成果,为生态文学繁荣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把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和视野,把人类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关联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生态观念,为人们勾勒出更美好的未来图景,从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精神动力,形成生态文学创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他相信,中国生态文学的将来大有可为。

  授课老师简介:

  桂小杰,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曾在湖南省林业厅工作,先后担任森林保护局副局长、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局长、省林业厅副巡视员、总工。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持完成的技术性工作包括湖南省自然区发展规划、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规划、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湖南省湿地资源调查、欧洲自然保护联盟中芬自然保护区合作项目等。主持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湖南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中国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英文)《武陵山自然保护区群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计划》(中英文)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政策的研究的保护技术政策体系研究获国家科委授予二等奖。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