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刘长华:扣准了革命老区扶贫的“魂”——读王丽君的《红土长歌》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1-06-04

 

分享到:

  众所周知,湖南革命老区曾经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生力军,它们像四月山间的杜鹃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激情。但同样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它们在生猛活鲜的现代化面前,是落伍掉队了,它们亟需经济和发展的浇灌而长成参天大树,实实在在地成为美丽富强中国的一方方绿洲。目前扶贫文学可谓是万马奔腾、千军拥沓,如何能在这么一个局面中脱颖而出,并能在文学扶贫上真正有所建功立业?这无疑是对写作者心智的一大考验。对于以“革命老区扶贫”为主题的文学而言,关键是要扣准革命老区的“魂”而去。王丽君的《红土长歌——湖南老区扶贫纪实》(湘潭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在这些方面是有着较为突出作为的,并集中性地表现在如下几条写作线索上。

  第一,革命老区中退伍军人的脱贫行为。革命老区曾与盛产军人是同一语。参军入伍是革命老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要义之一。关注革命老区,无论如何离不开对退伍军人的重点关注和深入发现。关注退伍军人还有两个重要的行为逻辑和支撑理由。其一,退伍军人的“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考察他们在人生的“第二战场”上所挥洒出不同常人的青春与热血;其二,我党的“军民鱼水情”。退役军人是在我党践行“军民情深”这一革命法宝的特殊通道。《红土长歌》开篇就以“刘六珠”这一老退伍军人的生活现状和生命历程为书写对象,这不能不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老辣与精深。现实生活中的“刘六珠”“带病退伍回乡后,形单影只;结婚后,前妻怀孕去世;再婚后,生活还是在困苦中艰难地前行……”,他有过迷惘和无奈,但生活的重担最终并没有压垮他,他有一副铮铮铁骨面对命运的挑战,政府不曾忘记他,退伍补贴一直给了他力所能及的接济。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刘六珠”砌上了新房,有了能安度晚年的栖身之所,另外还有了固定收入。“刘六珠”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中的一员,他们不是战场的英雄,而是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他们的真实人生是革命老区扶贫运动最为生动的教材之一。在这方面尤值得称道的是,作品不是狭义局促地理解“退伍军人”的脱贫行为。作品还写到了诸如革命老区的红军后代谭尾洪等人在政府帮助下如何脱贫,革命老区的土地是红色,因为它是革命先烈的血染红的,革命后代的生存境遇更需重视和优待;作品亦写出了既为退伍军人且为公职人员的何兵军又是在老区扶贫工作如何一展身手的,确乎用经过现代化过滤的革命精神来武装革命老区的扶贫,不失一种妙方……

  第二,革命老区中“老”“病”的脱贫任务。脱贫,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过上小康生活。老区人家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这是不争的事实。与之同时,农村“空心化”、百姓身体病弱不堪、文化艺术生活单调……也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正如作品每一章都以“复调”一节作结,这意味着作者是带着问题意识、忧思精神、立体思维出发的,并不是将自身定位为“歌德体”、“欢乐颂”。扶贫当然不是让一些数据达标、空白表格填满,而是除了百姓有了真正享受获得感、幸福感,还要着眼于防止“返贫”,让他们真正拥有财富和幸福上的“造血”功能。“老”和“病”是《红土长歌》“出镜”最多的两个意象。《红土长歌》是号准了革命老区的精神脉象的。遥想当年,老区为革命输送最大的一笔资源就是广大入伍者的壮健身体。时光流转至今,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老区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一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广大百姓有病不能治、不敢治、治不起……有些甚至一辈子都不曾有过体检。革命需要健旺的体魄,发展同样需要健旺的体魄。健康扶贫在某种意义上都应是整出扶贫大戏的序曲。在叙述“梅仙镇”的健康扶贫实施之后,众人大受其益、大泽其惠,作品不由得感慨到“这是大手笔!//另外,由于患病和患病所带来的次生贫困举不胜举”。人们常言,“扶贫”重在“扶志”“扶智”,老区的教育设施、教育程度也应是欠发达的。惜乎,作品对教育扶贫着墨不多。当医疗和教育有了相当的保障后,不少老区的年轻人就不会“不顾一切”地远走高飞,而在桑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出一派生机与活力,让老区彻底告别“老”与“病”,经济扶贫与乡村振兴共同演绎出动听的“二重唱”。

  第三,革命老区中“潜力”与“优势”的扶贫策略。革命老区是扶贫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老区没有自己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更多的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红色是革命老区的生命颜色,绿色也是革命老区的时代表情。深入贯彻发展理念、充分施展发展策略便是对绿色的最佳诠释。其中的自然资源需要慧眼识珠,合理开发、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同样需要个性释放、人尽其才。陈学君是《红土长歌》树立农村致富的典型,她除了做电子加工外,还养了几头豪猪,收入可观。实际上,在桑植这块土地上,不止是陈学君们生养豪猪,还有大学毕业的罗雪刚,他的规模更是多达几百头。桑植这方水土是适合豪猪的狼奔豕突,这就是区位优势和产业潜力。衡阳祁东县被人喻为“黄花菜之乡”,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更是广大百姓借以通向脱贫的重要护身符。“祁东从产地环境保护、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加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品牌及美食文化、黄花菜农耕文化主题、乡村旅游等领域引领产业发展”,这样的策略便是对革命老区扶贫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赢得了个性,也积累了优势。革命老区还有不少身怀一技之长的手工艺人,譬如患有腿疾的雷水安即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年轻人不愿拜师学艺,产品由于销售渠道闭塞等原因,其固有的社会价值、商品价值也很难绽放出来,这些手工艺濒临失传。雷水安的竹篾产品正是在电商的帮助下,源源不断地外销了出去,手艺人的经济收益大为增加,再度迎来了人生的自立与自强。扶贫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这就需要扶贫人的卓见和胆识,让革命老区的“潜力”和“优势”在现代化面前真正成其为“潜力”和“优势”。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